張燕
摘要:國際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研究和應用是提高國際項目管理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提高風險意識和風險應對常識及技術,才能提高企業及自身的競爭水平。文章在闡述國際工程風險類別的基礎上,從風險規避、風險轉移、風險降低及風險接收等角度提出了風險應對策略,能夠為其他國際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國際工程;風險類別;應對策略
一、國際工程風險簡介
國際工程主要指面向國際招標的工程。國際工程涉及進出口貿易、勞務輸出、技術知識輸出/轉讓等,參與主體所在國別涉及兩個國家以上。國際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即從事國際工程的組織或個人在國際工程全生命周期內,為了降低消極事件發生概率或減少消極風險帶來的損失,提高積極事件發生的概率的,運用項目管理知識體系及工具,對國際工程進行風險管理的過程。國際工程風險管理包括風險管理規劃、識別風險、實施定性風險分析、實施定量風險分析、規劃風險應對及控制風險等各個過程。
國際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按照管理主體可分為業主方的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總承包商的風險管理、融資機構的風險管理、供應商的風險管理、分包商的風險管理、設計方的風險管理、用戶的風險管理等。由于國際工程為一個復雜、綜合、周期長的項目,作為總承包商,往往會充當多個項目風險管理主體。首先,總承包商作為承包商,要進行承包商的風險管理,主要針對于工程項目所在國國別風險,包括政治、經濟、法律法規、文化、安全等,如工程款的回收風險、所在國法律變更風險、環境保護、施工質量、成本、工期等多方面;作為工程總承包商,也是工程最重要的設備、材料、服務采購方,即買方,在供貨或服務采購合同中,總承包商即轉變為了甲方,應該進行甲方/業主方的項目風險管理工作,主要側重于采購計劃、合同、驗收、責任等風險管理工作。近年來,隨著我國“走出去”企業越來越多,承攬境外的各類工程成為了主要表現之一,如中國中鐵、中鐵建、中交集團、中國電建、中國能建、中國建筑等為代表等的各類大型中央建筑企業,國際工程業務比重逐年增長,我國的對外承包工程行業新簽合同額及年度完成營業額規模穩步增長。
二、國際工程風險類別
項目風險可按風險源、影響程度、影響主體、作用過程、風險態度、識別程度等多種,按照國際工程總承包商的主體來研究,圍繞工程項目的啟動、規劃、執行、監控、收尾5大生命周期,按照各相應階段的活動內容,可以分為外部風險及內部風險兩大類。其中,外部風險包括國別風險、政治風險、經濟風險、法律風險、規范標準風險、人文風險、語言風險、社會風險及宗教風險;內部風險包括投標階段風險、合同簽約及談判風險、項目實施過程風險、項目竣工收尾風險及項目運行期及質保期風險。
三、國際工程風險應對策略
風險應對的主要措施有:規避、轉移、降低、接受。風險應對措施的實施勢必會對風險因素、項目目標、使用資源等多方面因素進行影響,且相關活動為風險管理主體的干預行為,進而風險應對過程中會產生相應的變化,而各種因素或情況的變化是風險產生的主要因素。這些由于應對措施的實施而產生的其它的變化對項目目標造成積極或消極的影響。所以,風險應對活動過程又將伴隨著風險識別、分析等前部活動,這也是項目風險管理的循序漸進、反復進行的特點。
(一)風險規避
主要為避免未來事件發生帶來的影響而消除風險,從而保護項目免受風險的威脅,如改變計劃、改變目標或取消項目等。
國際工程項目中,風險規避往往用于項目的前期投資、投標、施工、變更等方面。如前期投標中所識別出的國別風險、自然風險、安全風險等對項目的實施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時且在某一特定時間內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或者是無法采取或實施其它主動的風險應對措施。如國際工程投標過程中的各種資質或限制條件,戰亂、社會動蕩等國別風險,業主所在國風險評級較高等風險,項目投標人或承包商無法在未來順利的實施工程,或者實施工程將意味著投入更大的資金,超出原有計劃等,此時,則通常采取規避策略。與其說風險規避是風險應對的一種策略,不如說風險規避是組織的一種風險態度的行動表現。即風險規避是根據各個組織的風險態度、風險臨界值進行判斷的,超出風險臨界值的變化因素組織無法接受,而必然采取一種規避的方式徹底消除此威脅。
然而,隨著國際工程的發展和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風險規避雖然可以避免企業或個人利益發生受損的可能性,但在另一方面,卻消極的失去了相應的機會。過于頻繁的風險規避策略的施行則意味著企業的市場戰略、風險態度、風險臨界值等是否需要重新修訂。
(二)風險轉移
風險轉移職能將風險承擔主體部分或全部轉移給第三方,而實際風險并未消除,風險轉移通常會由風險轉移發起者向風險責任承接者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工程項目中常見的轉移辦法包括工程分包、保險、保函等等。
不同的工程項目合同有著不同的風險轉移方向。國際工程中越來越多的工程采用總承包形式,買方即業主通過總價合同將項目在調研、勘探、設計、施工、維護,以及各種自然情況下的風險通過總價合同轉移給工程總承包商,總價合同內往往允許承包商考慮一定比例的風險費用。而總承包商在實際工作中,將那些認為風險概率較高或影響程度較高的工作內容通過分包合同轉移給分包商或供貨商。國際工程保險常見的有工程一切險、第三方責任險、設備機械險、人身意外險以及其他金融保險等,承包商通過支付保險機構費用將相關風險及責任正式的轉移給保險機構,降低風險發生時對自身帶來的損失程度。
(三)風險降低
風險降低不等于消除風險,相對于風險規避而言,風險降低措施是一種積極的風險應對措施。
風險降低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在工程項目中,一般采用新工藝、新技術,加快速度、提高質量、提高團隊能力及素質、進行更多的實驗、增加投入等方式。如項目面臨著拖期的風險時,采取增加人員設備投入,支付加班費等將工程進度恢復到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風險降低的具體措施的選擇和執行程度的高低取決于風險管理者的風險態度、項目信息、項目內外部綜合環境等。
(四)風險接受
這一策略的執行主要在不可能用其他方法時使用,或者所有其他方法的實施將發揮不到任何有效的作用,項目風險管理者無法主動的找到其他任何策略,或者受風險因素的影響被動接受。
在工程項目管理過程中,承包商常常遇到那些不可進行主動干預的風險因素,如FIDIC條款中的不可抗力事件,安全事件,和所在國政府法律和行政命令變更、物價上漲等等,這些風險因素無法主動的進行干預,只能在投標階段預留一定的應急儲備,這些應急儲備或為資金、或為時間、或為資源。
四、結論
在公平客觀的市場環境中,良好的風險規劃、識別、分析、應對、控制等管理能力能夠顯著地創造增益價值,降低消極風險危害,提高積極風險收益。本文在闡述國際工程風險類別的基礎上,從風險規避、風險轉移、風險降低及風險接收等角度提出了風險應對策略,能夠為其他國際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岳彩旺.淺議工程項目風險管理[J].中國設備工程,2019(07).
[2]周夢頔.國際工程項目勞務管理風險探討[J].價值工程,2019(10).
(作者單位:煙臺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