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深化改革,中國手機網民的數量持續攀升,尤其是移動應用市場的崛起為我國地域文化的推廣和發展都起到了關鍵助力。在不斷推進互聯網與地域文化衍生品跨界融合的同時,深度探究分析基于用戶體驗要素的文化衍生品類APP交互設計,尋找關于地域文化衍生品與移動互聯網融合的特點,逐步建立起用戶與產品之間的需求平衡,以實現用戶對文化核心需求的滿足,實現包含其文化內涵在內的經濟效益最大化。
關鍵詞:地域文化;衍生品;跨界;移動互聯網;交互設計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淀逐漸形成的獨具文明特色的文化傳統,是特定區域內歷史、生態、文化、民俗、傳統、習慣等文明的總和,具有文化獨特性,至今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獨特的地域文化孕育出具有強烈地域特色的文化衍生品,其中既表現在政治文化中,也展示在商業文化中。其深厚的文化內涵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社會各方面,包括民俗民風、文學藝術、建筑設計等,顯示出其不可替代性,并且散發著迷人的文化魅力。
一、地域文化衍生品的跨界融合與市場分析
根據2017年的數據資料顯示:2017年我國文化相關產業的增加值為30785億元,占GDP總額的4.14%,而在2017年中,我國文化創意產品行業的增加值為5843億元,在2018年仍呈上升趨勢[1]。隨著近幾年文化創意產品的快速增長和文化產業的不斷深化,地域文化衍生品在市場發展中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也愈發明顯。
(一)“互聯網+”為地域文化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1.互聯網正在加速地域文化產業的跨界融合
在“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推動下,地域文化產業也逐漸擺脫地域和媒介限制,與互聯網走向深度融合,使得地域文化產業在內在涵義與外延形態上都得到極大豐富,也使得地域文化產業結構從生產鏈到文化內涵都在不斷優化升級,同時也影響著其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與此同時文化藝術衍生品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也開始同比上升,逐步形成數字文化產業模式,憑借其便捷、高效、個性等消費特點,日益融入當代年輕人的生活,在助力地域文化產業多元發展的同時,也給科技與文化的跨界融合帶來了更多想象力和發展空間。
2.互聯網正不斷刺激人們對文化產品的購買意愿
隨著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文化消費的主要途徑,集中表現在對文化藝術衍生品的購買和關注方面。文化與互聯網的融合,改變了人們對傳統的文化消費觀念,激發了人們的網絡購買欲望。因此文化需求的增長也在進一步推動文化衍生品的供求關系的發展,進而促進網絡文化市場的崛起和繁榮。
(二)移動互聯網應用市場份額擴大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較2018年底增長2598萬,互聯網普及率達61.2%,較2018年底提升1.6個百分點[2]。我國互聯網普及率超過國民總數的六成,移動互聯網的使用將持續深化。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47億,較2018年底增長2984萬,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1%,較2018年底提升0.5個百分點。與五年前相比,移動寬帶平均下載速率提升約6倍,手機上網流量資費水平降幅超90%?!疤崴俳蒂M”推動移動互聯網流量大幅增長,用戶月均使用移動流量達7.2GB,為全球平均水平的1.2倍;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消費達553.9億GB,同比增長107.3%[2]。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深度發展,數字化應用隨之不斷開發和創新。地域文化產業正基于互聯網科技開展網絡化推廣、個性化定制、藝術化設計等新型文化衍生品的數字營銷模式,帶動了地域文化產業移動應用產品的不斷涌現和創新,成為地域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動力。
(三)國家的多元化政策促發展
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對文化軟實力的保護和傳承,并且出臺一系列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使社會各界在文化產業上的投資熱情不斷高漲,文化傳播價值也愈加凸顯,為飽含地域文化價值的衍生產品的市場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2017年國家出臺方針指出,文化產業將在未來幾年成為我國國民經濟支柱產業;2018年國家細分了關于文化相關產業的分類和統計,同時增設和加強了互聯網文化旅游方面的平臺建設;到2019年,國家又明確指出關于文化創作產業的繁榮和互聯網平臺建設,加強文物保護、文化發展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國家關于文化事業的推進,更進一步促進了文化產業的改革,推進了與互聯網行業的跨界融合與發展。
二、關于文化衍生品類APP交互設計分析
如果說交互設計是用戶體驗的橋梁和來源,那么好的用戶體驗就是交互設計的最終目的。用戶體驗研究的本質其實是對用戶核心需求的不斷探索,以“用戶”為中心,將產品各環節的交互體驗完整的串聯起來,包括產品的基本層、框架層和核心層等。針對各環節用戶體驗重心的不同,可以將用戶體驗劃分為五個要素。以下是基于用戶體驗五要素的地域文化衍生品APP交互設計分析,以“華夏匠人”和“壹藝術”APP為例,尋找關于文化衍生品與互聯網融合之特點和用戶對文化需求核心的滿足。
(一)結合用戶體驗的五要素分析
用戶體驗要素的分析實質上是一種多維度、多層次、多角度的數據信息視覺化方法。做交互設計分析需要從整個產品的內涵到外延依次分析,產品交互的各個結構和用戶體驗的各個要素都有一定的相關性,可以說用戶體驗引導著交互設計的走向,交互設計又關系著用戶體驗的成敗,兩者相互影響,不可拆分。因此將用戶體驗要素與交互體驗分析總結如下圖(如圖1)。
1.表現層
從用戶體驗要素的表現層面來看:華夏匠人APP整體色調以黑白灰色系為主,顯得高端大氣。BANNER版塊圖像顏色較重與底部標簽欄呼應,使得畫面平衡有序,整體為水墨風格,含蓄優雅、大氣簡約,使用戶置身于詩意山水的古風意境中(如圖2)。壹藝術APP界面視覺十分簡潔,整體色調以灰藍色為主,ICON以及功能按鈕用流沙金色作為點綴,顯得貴氣十足,并且極簡設計風格減少了用戶閱讀壓力(如圖3)。
2.框架層
從用戶體驗要素的框架層面來看:華夏匠人入口為首頁推薦頁面,頂部是重要信息標簽欄,包含“搜索、作品分類列表、購物車以及頂部導航”。其中導航設計采用選項卡式版式排布,功能齊全且直觀;頂欄下有通屏輪播大圖展示大師作品,輪播圖下有頭條信息的向上滾動播放,“匠人志民家故事、0元拍、行業資訊、工藝美術大師查詢、產權服務”五個版塊合理排布,整齊簡潔,干凈易辨;底部標簽欄依據主功能設置為“首頁、商城、資訊、我的”可以說整個APP框架合理有序(如圖2)。壹藝術入口也在首頁推薦頁面,首頁區域劃分依次是“搜索、頂部導航、活動資訊、分類導航、精品推薦和藝術家”;分類導航放在用戶最易看到的黃金區域,用戶可直接在首頁進入到各個功能分區,整體設置簡約直觀,功能分布最多也最全(如圖3)。
3.結構層
從用戶體驗要素的結構層面來看:華夏匠人和壹藝術APP結構層總結如圖4、圖5所示。
4.范圍層
從用戶體驗要素的范圍層面來看:華夏匠人和壹藝術APP功能齊全,產品定位也都是對匠人名家作品的展示和文化產品的展覽售賣,形式多樣:包括名家故事、作品展覽、拍賣展示等。其中壹藝術還囊括了在線直播展示和獨家定制的功能,具有一定意義上的創新。既然是以購物為主要目的產品定位,那么兩款APP一定也會有商城、消息和關于訂單的管理、加購、查看等功能。所以兩款APP的“集市、消息、我的”的二級功能比較齊全且細致,而華夏匠人產品增設了認證中心和客服功能,保障了客戶的隱私和售后服務,從情感化的角度滿足了用戶的安全需求。
5.戰略層
從用戶體驗要素的戰略層面來看:華夏匠人和壹藝術APP戰略層總結如下圖(如圖6)
(二)用戶需求傾向分析
結合馬斯洛需求理論和對“華夏匠人”“壹藝術”APP的深度體驗和研究分析,用戶人群在使用關于文化類產業APP的時候,首先要滿足用戶對產品的基本功能需求;再者是對產品使用時的順暢度和界面視覺的美觀度進行滿足;進而對產品的創新和品牌情感化的體驗進行細致的設計,以達到對用戶深層次需求的滿足。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用戶需求傾向:
1.對產品基礎功能結構設計的需求;
2.對產品的實用價值與美觀價值的需足;
3.對產品創新性與情感化交互設計的需求。
三、結語
地域文化衍生品的發展必須依托互聯網技術。在推進網絡媒體與地域文化不斷跨界融合的同時,深入了解用戶需求,從產品的基礎功能出發,對產品實用性、美觀性、創新性以及情感化設計進行改良和提升,這樣才能在用戶與產品之間建立平衡。同時在設計展開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將用戶體驗作為產品的核心。但要真正成為一款讓用戶滿意的APP,還需要有獨特的功能屬性和清晰的用戶定位,即產品的實用功能和創新性都應該以用戶為中心?!耙匀藶楸尽钡慕换ピO計才能占領市場,掌握市場份額;其中產品的基本功能屬性是產品成立之初的基石,而產品使用時的流暢性和情感化設計決定了用戶的交互體驗和用戶的留存率。只有做好了這兩點才能使用戶對產品的使用無限接近于滿意,從而產生良好的用戶行為習慣和品牌依賴。
參考文獻:
[1]鄭雪.文化創意衍生品的市場前景與發展分析[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10):68.
[2]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19-08-30].http://www.cac.gov.cn/2019-08/30/c_1124938750.htm.
作者簡介:李彤,中北大學藝術設計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