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進
摘 要 隨著行政事業單位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及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漸健全,對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公共服務水平,就需要重視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管控,行政事業單位活動經費多來源于國家財政,重視對財政資金的管控和合理利用,可以提升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緩解財政撥款壓力。行政事業單位受國家財政部門及審計部門監管,重視資金管控,既便于國家對其的審計監督,又能夠促使單位良性發展,防范資金風險。本文探析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管理,分析單位資金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 行政事業單位 資金管理 問題 對策 探析
一、行政事業單位資金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優化收支結構,提升資金使用效益。行政事業單位的經費多來自國家財政撥款,因此必須保障每一筆資金的合理有效使用;資金預算與實際執行應保持相對一致,不允許偏差較大;通過加強資金管理,可以優化財政資金的收支結構,明晰每一筆資金的來源和去向,并合理地計劃、安排資金的用途,規避收支不符的情況。加強資產管理,可以根據項目情況合理制定資金使用標準,提升財政資金利用率。
第二,強化內控監督。行政事業單位加強資金管理,可以發揮監督、制約作用;通過動態跟蹤資金的使用過程、明確資金使用者權限、開展資金使用效益評價,可以及時發現資金運轉中的一系列問題,便于對資金追根溯源,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約束資金活動,防范貪腐,維護公共利益。
第三,為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科學的資金管理,可以確保單位的財務報表等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確保如實反映單位的收支情況,這能夠為單位的決策活動提供數據支持和依據。[1]財政資金盈余情況對單位的決策具有導向作用,可以指導單位科學地制定決策。
二、行政事業單位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行政事業單位資金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其一,資金管理意識薄弱,缺乏科學性。部分員工受傳統管理模式的影響,對資金管理較為隨意,預算編制環節的科學性不足,使得單位的經營活動無法以預算為標準和依據;預算執行環節缺乏有效的監督和控制,使得在資金利用過程中容易出現投機行為,造成單位資金損失。其二,存在資金閑置。部分單位在購置資產時,不注重根據單位實際需求合理采購,缺乏對資產需求的調查和分析,使得資產的采購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在購置后出現大量資產閑置,不僅浪費了單位財政撥款資金,同時使得資金的利用率大大降低。
三、行政事業單位加強資金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重視崗位機制建設,科學設置崗位
行政事業單位加強資金管理,應重視優化內部組織機構,建立權責利相統一的管理體系,明確管理職責。單位負責人對資金安全負主要責任,財務部門負責人對資金的收支業務、賬戶管理、會計核算等負審核責任,出納員對資金收支負保管責任,各崗位負責人嚴格履行自身職責,在資金管理、使用過程中出現問題及時追究責任;單位財務工作者應確保持證上崗,規范開展資金管理活動。[2]同時,單位應科學設置崗位,確保各資金管理崗位相互制約、監督,貨幣資金支付的審批和執行、貨幣資金的保管和盤點清查、貨幣資金的會計記錄和審計監督等崗位應做到相互分離,不能由一人全權負責。行政事業單位科學地設置崗位和權限,可以確保資金管理規范、資金活動流暢。
(二)建立健全內控制度體系
行政事業單位加強資金管理,應健全內控制度體系,強化制度約束力。第一,完善授權審批制度。單位資金應由專人負責管理,并保證錢、賬分離;明確規定支出資金的授權審批權限,執行“一支筆”審批制度,嚴格界定授權審批的批準方式、權限、程序、責任等;細化經辦人負責資金管理的職權范圍和工作要求;采用電子支付方式的單位在辦理資金支付業務時,不能因采用電子化支付工具而簡化、變更授權批準程序;采用國庫集中支付的支出項目應遵循相關規定,確保財政資金支出合理性。其二,加強支付業務流程管控。單位要保證資金流轉規范性,嚴格執行資金支出程序,每一筆資金的去向必須經過申請、審批、復核、支付等流程,嚴禁設立“賬外賬”或者公款私存;未經授權的部門或者個人不能負責處理資金支付業務;對重大資金支出項目,應選擇集體決策與審批的方式,并建立責任追究制度。
(三)加強資金管理
行政事業單位加強資金管理需要重視合理設置銀行賬戶,賬戶的開設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和標準,不能多頭開戶,如有特殊情況需要開設兩個賬戶時,需由財政部門同意方可開設,且僅限于兩個賬戶可支取現金;單位要規范使用零余額賬戶,嚴禁設立“賬外賬”或者“小金庫”;單位資金的使用必須以國務院出臺的《現金管理暫行條例》為依據,合理利用資金,禁止坐支;單位的出納員應做好現金保管工作,并根據要求做好現金日記賬的登記和核查工作,做到每天核對現金日記賬余額和庫存現金,確保日清月結;此外,單位要健全銀行存款日記賬,定期與開戶行對賬,保證賬實相符。
(四)規范固定資產管理,優化流程
固定資產是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固定資產管理應注意以下方面:其一,設立賬物分管機制,固定資產需統一采購,然后由資產實物管理負責人對資產逐一登記、編號(編號唯一),由固定資產賬務負責人建立資產臺賬,并定期與實物負責人聯合對固定資產進行清查盤點,核對固定資產臺賬,確保賬實相符、賬賬相符。對盤盈或者盤虧的固定資產,應按照單位固定資產管理辦法進行處理。[3]其二,規范固定資產報賬、登記和領用流程,如固定資產報銷單據—財務工作者打印固定資產卡片及標簽紙—相關負責人負責驗收入庫并粘貼標簽—報賬工作者攜已驗收單據到財務部門報賬—最后財務部門、辦公室、使用部門各執一張固定資產卡片。
(五)完善內部審計監督體系
行政事業單位應重視完善內部審計監督體系,加強對資金管理全過程的管控和監督。首先,單位應重視設立專門的審計崗位,審計工作者不能由財務工作者兼任,審計工作者的職責主要是定期開展資金業務清查活動。其次,審計監督的范圍。一方面從單位層面進行審查,即審計單位是否存在資金業務不相容職務混淆的情況、崗位機制和職責劃分是否合理;另一方面審查資金業務,審查是否按照授權批準制度開展審批工作、是否定期盤查庫存資金,并與銀行存款余額進行核對、檢查票據及印章的管理是否合理等。單位建立完善的審計監督體系,可以規范單位資金活動,防范資金風險,從而提升資金利用率。
四、結語
行政事業單位主要履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和執法監督職能,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及提升社會公共服務水平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重視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管理,保障資金的合理規范運用,對單位的長遠發展和穩定運營至關重要。資金管理是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質是對財政資金的使用全過程進行計劃、控制、監督、考核,保證資金合理流轉。資金是行政事業單位一切經濟活動的基礎,資金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單位管理水平和管理質量的體現,單位科學、規范地管理資金,需要重視完善資金管理制度體系、優化權責機制、明確審批權限、提升資金管理工作者專業水平,重視對資金風險的識別和防范,確保單位財政資金資源效益達到最大化,保證財政資金最優化配置,為單位穩定、長效發展助力。
(作者單位為榮成市夏莊鎮人民政府)
參考文獻
[1] 張恒廣.行政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管理的強化對策探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5):72-73.
[2] 曾啟偉.關于行政事業單位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7(24):90.
[3] 陳敏.行政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管理與控制[J].現代經濟信息,2017(24):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