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電子商務案例分析》是電子商務本科專業培養體系中的一門核心課程。以近兩學期的開課教學體會出發,在文獻調研的基礎上,本文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驗與考核方式等四方面進行一些教學改革探討,為解決當前《電子商務案例分析》課程傳統教學方法和手段中的缺陷,提高教學質量,強化電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供借鑒,同時為了響應教育部號召打造“金課”做好基礎。
關鍵詞:電子商務;電子商務案例分析;教學方法;考核方式
一、引言
2018年6月,教育部召開了新時代中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并隨后印發了《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教高函〔2018〕8號),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合理提升學業挑戰度、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切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金課”的標準以歸結為“兩性一度”: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
《電子商務案例分析》是整個電子商務專業體系中的一個核心課程,屬于綜合性的應用課程。其課程設計是對電子商務公司案例的學習,深入了解電子商務的各種模式,目的是讓學生們通過閱讀、觀察、討論和思考來揭示電子商務活動的內在規律,提高學生利用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電子商務專業由于電子商務課程的特殊性,即具有學科知識綜合性強,專業知識更新特別快等特點,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教學的實際需求。比如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案例陳舊、教學方法未能反映現有信息化、互動化的需求、考核方式單一等諸多問題。本文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驗與考核方式等四方面進行教學改革探討,提出一些教學建議。一方面為解決當前《電子商務案例分析》課程傳統教學方法和手段中的缺陷,一方面以此來促進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利用案例分析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打造“金課”做基礎,同時為強化電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供借鑒。
二、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1.電子商務案例分析課程介紹
《電子商務案例分析》是電子商務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必修課。通過對歸納總結的近十大電子商務模式類型及其典型模式案例的詳細分析,按照給定的案例分析模型(如圖所示),確定案例屬于哪一個電子商務模式,然后進行情況匯總及網絡定位,對案例的商業模式(主要從戰略定位、目標客戶、產品與服務、盈利模式以及核心能力五大要素)、經營模式、管理模式、資本模式等進行逐一分析,再結合具體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判斷思考,加深學生對電子商務模式和電子商務應用的理解,掌握電子商務運作的一般規律和與實際環境相結合的特定環節處理方法,歸納項目的特色與優缺點,比較、衡量并評價電子商務的運行效果,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為學生將來進行電子商務項目優化、問題分析和策劃,電子商務規劃方案和項目實施方案撰寫,積累知識和技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利用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課程存在問題
(1)教學內容滯后,缺少新的變化
電子商務案例分析教材里雖然有許多優秀及典型的案例,但是一些電子商務模式案例已經出現了新的變化,比如網絡聚合模式中所舉的鮮果網RSS聚合(個性化閱讀的訂閱與推送服務),鮮果網已經于2014年宣布關閉RSS閱讀,谷歌在2013年關閉了Google Reader產品,教材里的信息已經滯后。
關于共享經濟的發展,案例分析中也較少涉及,尤其近兩年的共享出行行業出現了比較大的市場變化,如ofo與摩拜單車的案例。近兩年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課程當中應當加以講解相關案例。對跨境電商相關企業進行案例研究可以為產業發展提供借鑒,對現有案例進行整理與補充非常具有現實意義。這是目前案例分析的教材的編寫時間都過于早,一些成功的案例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有的可能已經被淘汰,這就導致了教學內容的滯后。與金課標準相比較,現有教材內容的高階性不夠。
(2)教學方法傳統,后期學生積極性不高
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對學生的思考有一定的禁錮。學生們會逐步依賴老師,不會主動地進行思考,所學到的內容僅限于課本以及老師。這使得課堂教學效果下降。由于電子商務案例分析課程教學的特點,教師授課用使用的是案例分析模型對各種案例進行分析。前期學生學會了案例分析方法以后,后期教師再對每個案例進行講解,學生們會失去聽課的興趣,降低了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也減低了對課程的參與度,聽課率較低,教學效果不佳。相較于金課標準,現有教學方法的創新性不夠。
(3)考核方式不盡合理,學生參與討論缺乏動力
該課程的考核有兩種:一種是平時成績50%+期末案例分析報告50%;另外一種是平時成績30%+試題能力測試70%,平時成績包括考勤,實驗與期中成績。現有的方式很難有效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對于金課標準而言,其挑戰度也不夠。
三、電子商務案例分析課程教學改革
1.豐富教學案例資源,突出“高階性”
首先對教材中不合時宜的案例進行篩選或者屏除,如果某種電子商務模式發生了改變,則其基本概念應與時俱進。對共享經濟的一些案例進行解讀,尤其是在共享出行領域,即使是一些失敗的企業案例也可以進行解讀,如OFO與摩拜單車。
較為全面的介紹在跨境國際貿易領域電子商務的發展以及所帶來的運作方式、商業模式的變化,既要反映跨境網絡零售實踐的發展,又要反映在跨境B2B、B2C進出口領域的電子商務發展。目前我國正大力倡導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產業,通過E貿易不僅要將國外的優質產品引進來,還要讓國內的制造業產品走出去。案例可以從跨境電子商務跨境企業運營、跨境平臺、店鋪或獨立站運營推廣、跨境產品運營、跨境政策法規、跨境進出口貿易、物流倉儲、數據分析、供應鏈管理等涉及的諸多方面進行選取。
2.探索教學方法,顯出“創新性”
(1)構建開放、共享、互動式的“理論+實驗”教學型模式,建設翻轉課堂
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再是唯一的課堂的主角,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翻轉課堂的建設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究活動,課前教師將上課的任務布置下去,同學們認真準備,課堂的時間充分利用來去探討和解決遇到的問題,提高學習的效率。
(2)利用合作小組法組織教學
如果僅僅將任務布置下去,而學生因為能力不足等原因沒有準備好,那么這樣的課堂效果不如教師滿堂串講。因此如何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準備、課中上臺講解與互動討論、課后總結就顯得十分值得關注了。
小組合作學習是在班級授課制背景上的一種教學方式,即在承認課堂教學為基本教學組織形式的前提下,教師以學生學習小組為重要的推動性,通過指導小組成員展開合作,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達到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的目的,改變了教師壟斷整體課堂的信息源而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的局面,從而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發揮。
此方法中各個合作小組的學生相互啟發,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在合作中促進知識的重組,提高了每個同學的參與度,增強了學習的效果。
(3)具體措施
在教師授課部分,教師首先教會學生如何進行電子商務案例分析的方法。在預定的案例模塊課前提前布置好相應的主題與要求;劃分好小組,每個小組四五個人,約定講演時間與PPT等講學形式。即分別要求各分組的學生進行選擇某一類相應的電子商務平臺這一自主探究學習分析的對象結合之前教師所教授的分析要素點分組做PPT并在課堂上講演(一般不超過15分鐘),然后接受教師與學生代表的提問點評,最后綜合打分。
評分可分為多個板塊,如分析能力、表達形式、團隊協作、時間掌握、互動討論等。對每個板塊進行評分,總分為100分。每個小組合作成績會與期末成績掛鉤。
3.改進考核方式,反映“挑戰度”
改革課程考核的成績評定比例構成,由于增加了學生的互動性,建設翻轉課堂等于是將過程教學放在了一個更加重要的地位,因此應突出教學過程中學生們的表現,這種表現不應再像過去一樣僅考核考勤與回答問題,而是要看在開放式的教學中學生們的表現成績。本次教學改革的考核內容包括平時考勤、課堂案例小組討論、實驗成績、期中考試、期末考核五個方面,從案例小組討論表現的提問質量和討論質量入手,提高該模塊的成績占比,改變了以往單一的教學考核模式,構建了多維度的教學考核機制。由于期末考核方式的不同,因此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的占比也不盡相同。
如果采用開卷形式考核,以百分制計分,最終成績的構成為:
平時考勤(×10%)+實驗成績(×20%)+期中成績(×10%)+課堂案例小組討論(30%)+期末成績(×30%)。
如果采用閉卷形式考核,以百分制計分,最終成績的構成為:
平時考勤(×10%)+實驗成績(×10%)+期中成績(×10%)+課堂案例小組討論(20%)+期末成績(×50%)。
四、教學改革總結與建議
通過最近的一學期教學實踐證明,在參加教學改革過程中學生無論是從聽課的效果上,還是方法的學習以及參與分組研究討論中,均具有強的興趣與參與度。他們主動參與到案例學習中去,利用文獻信息檢索技能查找資料到確定實施方案與尋找創新點到制定詳細的案例研究方案和步驟,完成整個研究報告與PPT,整個過程使同學們學到了很多感興趣的、與專業有關的東西,提升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總體來說,有以下總結與展望:
(1)《電子商務案例分析》教學改革的實施,首先深化了學生對知識的認知,開闊了電子商務領域的專業視野,內容上突顯了“高階性”。
(2)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的自主探究學習,將理論聯系實踐,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鍛煉,改變了之前由學生被動接受老師傳授內容的現象,使得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以及溝通能力,在教學方式上具有“創新性”。
(3)在考核維度上增加了對過程學習的考核,使得案例分組討論成績占比得到了提高,增加了同學們的學習激勵。
(4)但小組合作學習法也會有一定的問題出現,例如組內同學的勞動量不同,有組內同學沒有勞動量卻可以享受得分成績。而針對這種情況,老師應該及時發現與鼓勵,對組內未上臺同學進行提問,以期發現并處罰這種行為。或者也會出現提問冷場的狀況,老師應該提前做好準備,可以設置一些機制,對提問問題的同學有分可加,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5)實施課程的這種教學改革,客觀上確實會增加教師的工作量,但就教師本職工作而言,這又是不可缺乏的責任。在教育部倡導的“金課”背景下,因班制宜,根據班集體的真實情況以及教學內容,有選擇性地進行實踐,調動一切有效因素,提高教學質量。
(6)下一步課程除了進行線下教學以外,還將嘗試混合式教學方式,進一步發揮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利用MOOC、泛雅等在線平臺進行微課教育,進一步進行高標準的課程建設。
參考文獻:
[1]中青教育在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到2022年要建設2萬門“金課”[EB/OL].http://www.eol.cn/rencai/201903/t20190321_16 50503.shtml,2019.03.21.
[2]雷兵,司林勝.電子商務案例分析(第二版)[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5.12.
[3]李曉賓,李淑珍.小組合作學習法在電商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以《電子商務案例分析》課為例[J].辦公自動化,2018,23(22):40-43.997(03):31-37.
[4]張攀科,朱海.電子商務專業案例教學改革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0(16).
作者簡介:韓軍濤(1984- ),男,博士,研究方向:電子商務與服務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