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全域旅游+金融”既是金融服務旅游實體經濟,推動全域旅游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也是旅游促進金融產品升級改進,實現金融資源優化配置。文章通過構建旅游業和金融業耦合指標體系,對國際旅游島建設前后期旅游業和金融業耦合度和耦合協調度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海南省旅游業和金融業的耦合度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耦合協調度呈上升趨勢,但是仍然處于中度協調狀態,因此繼續加大旅游業金融支持,著力兩個產業互動融合,促進產業良性耦合發展。
關鍵詞:旅游業;金融業;耦合度;海南省
一、引言
2015年8月,國家旅游局首次提出“全域旅游”,即以產業觀光旅游為依托,通過對區域內社會資源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實現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強調向循環開放的“旅游+”融合方式轉變,加大旅游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力度,形成綜合新產能。產業互動協調發展可以在產業間產生疊加效應,是市場供給和消費需求的必然趨勢?!叭蚵糜?金融”既是金融服務旅游實體經濟,推動全域旅游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也是旅游促進金融產品升級改進,實現金融資源優化配置。因此,為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旅游業改革創新試驗區”,研究旅游業與金融產業耦合互動關系意義重大。
當前,國內外學者對旅游業和金融業的關系研究集中在兩個方向。第一,關于金融業支持旅游產業發展的探討。楊建春,施諾(2014)通過分析貴州、浙江兩省金融支持指標FIR對旅游業發展水平指標LNT變動的貢獻程度,發現金融支持對旅游產業的發展水平有較強的正向、滯后和持續效應。劉曉華,劉維政(2015)利用時間序列模型,從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的角度分析金融支持的作用,發現金融總量支持對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提升有門檻效應,金融總量支持伴隨金融結構支持和金融制度支持,金融支持才會對競爭力產生明顯的積極作用。第二,關于旅游業和金融業產業融合的探究。在全球產業一體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的趨勢下,學者對產業融合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大多數學者對于產業融合的研究采用灰色關聯法研究方法,比如華萍(2015),張文靜(2018)運用灰色關聯法研究河南省金融業和旅游業相關指標關聯程度,發現旅游總收入和旅游接待人數的增加對金融業和旅游業的融合作用明顯。近年來,一些學者對于產業融合研究采用耦合度方法進行研究。龔艷(2017)研究江蘇省及其省轄市級行政單位旅游業和金融業互動耦合發展時空演變,從區域差異角度分析江蘇省旅游業和金融業協調發展因素。
隨著旅游業和金融業產業互動、產業融合的研究越來越深入,金融支持旅游業發展的研究相對較多,旅游業發展助推金融產業發展的研究空白更加明顯。另外,在已有文獻的研究基礎上發現,不同的省份,兩個產業相關指標對產業互動協調的貢獻度也是不同的,因此,本研究運用耦合度和耦合協調度模型,研究國際旅游島海南省旅游業和金融業兩個產業互相作用機制,分析兩個產業融合的影響因素,為推進海南省全域旅游示范省發展提供政策建議。
二、評價指標與模型構建
1.“全域旅游+金融”系統評價指標體系
構建國際旅游島“全域旅游+金融”系統評價指標體系,包括旅游業和金融業兩個子系統。在借鑒已有文獻對旅游業和金融業經濟效益的衡量指標研究基礎上,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科學性、連貫性,以及海南省自身發展特殊性,選取了13個指標建立評價指標體系。為研究國際旅游島建設前后的旅游業和金融業協調發展水平,數據選取2006年-2017年,數據來源為《海南省統計年鑒》(2006-2018),海南省統計局統計數據,采用熵值法賦指標權重,(見表1)
2.理論與模型
耦合是物理學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體系通過相互作用而彼此影響以致聯合起來的現象。利用耦合度和耦合協調度,用于測量系統內部,或者系統之間的相互影響程度。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業與金融業互動關聯更加明顯,因此將“全域旅游+金融”作為一個互動耦合系統體系。構建耦合評價模型和耦合協調度模型,測度體系中旅游業和金融業兩個子系統中間的互動關聯關系,以及影響其耦合協調度的相關因素。
(1)耦合評價模型
(2)耦合協調度模型
耦合度可以評價兩個系統的發展一致性,但是卻無法反映兩個產業的互動發展的整體功效,可能有旅游業和金融業發展水平都很低,但是耦合度的值卻很高的偽協調現象。①因此在耦合度基礎上,構建耦合協調度模型評價旅游業和金融業的互動協同效應。
由于旅游業和金融業都屬于服務業,借鑒相關文獻研究①對α,β分別賦0.5的權重。同時在借鑒舒小林,高應蓓,張元霞等(2015)的研究成果,對耦合協調度進行了區間劃分和等級標注。
三、海南省旅游業和金融業耦合協調發展實證分析
1.海南省旅游業和金融業發展概況
2010年,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2016年2月5日,海南省全省各市縣列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2017年海南省接待游客總數6745.01萬人次,比去年增長10.7%,旅行社總數2017年達到352家,旅行收入達773.58億元,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達到17.33%。與2010年,海南島剛提出作為國際旅游島建設時期相比,旅行收入增加2.24倍,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增加33.24%,旅游業實現快速發展。2015年,金融業被確定為海南省十二大重點產業之一,2016年、2017年貢獻率分別是13.7%、10%。2017年金融業增加值308.94億元,比上一年增長9.6%,發展迅速。
2.實證分析
通過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協調度模型,測度出海南省2005年到2017年旅游業和金融業子系統綜合評價值以及產業間的耦合度及耦合協調度。(見表2)
在海南省旅游產業子系統方面,2005年-2017年旅游業綜合評價值總體上呈現上升的趨勢。旅游產業評價值直線上升,2008年-2009年增長緩慢,主要是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導致海南省2008年入境人數由433215人次驟降到282475人次,出境人數由440938人次下降到288040人次。但是由于2008年海南省政府首次發布了《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計劃》,使得國內旅游業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2009年海南省接待游客總數達到2250.33萬人次,仍然有9%的增長點,雖然國際旅游收入下降28.97%,且2005年以來第一次國際旅游收入出現下降,但是由于海南省國際旅游島建設戰略的提出,國內旅游收入增長16.85%。2010年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旅游產業開始增速增長,2011年海南省旅游業綜合評價值增長39.54%,接待游客數增長16%,旅游總收入增長27%,是2005年至2015年中增長幅度最高的一年。但是2011年至2013年綜合評價值增長平緩,國際旅游收入從2011年的3.78億元下降到2015年的2.48億元,主要原因是2011年海南省旅游業高速發展,但是旅游產業管理不完善,相應的配套設施不足,導致先來的國際游客的負反饋效應。2014年之后旅游業開始穩步發展,2016年海南省被列為全國全域旅游示范區,海南省旅游業呈現新一輪高速增長,2017年國內旅游收入達766.77億元,增長25.64%,國際旅游收入達6.81萬美元,增長94.57%。
在海南省金融業子系統方面,金融業綜合評價值從2005年到2017年一直呈現上升趨勢,和旅游業走勢幾乎一致,旅游業是海南省的支柱產業,因此在2013年之前,幾乎都是旅游業超前發展的狀況,只有在2009年兩個產業綜合評價值接近,且旅游產業滯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對海南省旅游業國際業務的影響較大,對海南省金融業的影響較小,海南省金融機構存貸余額2009年分別為31.7.26億元、1728.81億元,分別增長34.78%、41.74%。2014年至2017年區間,呈現旅游業滯后金融業發展,2015年,金融業確定為海南省十二大重點產業之一,2019年11月,省政府發布關于《加快發展現代金融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到,到2020年將金融業打造成重要支柱產業,金融業呈現快速增長的狀態。
從海南省旅游業和金融業的耦合協調度及耦合協調等級來看(見表3),海南省旅游業和金融業產業耦合協調度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從2005年的0.019上升到2017年的0.703,產業互動發展耦合性持續改善。2010年國際旅游島戰略提出之前,旅游業和金融業耦合協調等級一直處于失調狀態,平均耦合協調度為0.206,兩個產業耦合協同度較弱,產業間互動作用不強。2010年國際旅游島戰略提出之后,旅游業快速發展,金融業也呈現穩定發展趨勢,但是旅游業發展超前,兩個產業耦合協調度上升,處于瀕臨失調的狀態,表明在此期間旅游業和金融業兩者向協調方向發展,但是仍然需要長時間的互動、磨合。2005年至2013年海南省旅游業和金融業都處于耦合失調階段,從2014年,兩個產業耦合互動協調加強,2016年發布關于金融支持海南省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促進金融業支持旅游產業,金融產業發展迅速,從2014年,旅游業都滯后金融業發展,耦合協調度在2017年達到中度協調階段。海南省旅游業和金融業現階段還沒有達到高度耦合狀態,整體耦合效應還比較低,子系統中間還需要更多的互動融合,相互促進。
四、結論與建議
1.研究結論
第一,從海南省“旅游+金融”子系統綜合評價值來看,2005年至2017年總體上呈現上升趨勢,表明兩個產業呈發展趨勢,有一定的波動變化。綜合評價值都有顯著的提升。2005年至2013年基本都呈現旅游超前金融業發展,表明此階段雖然旅游業發展良好,但是對金融產業的促進推動作用沒有發揮。2014年至2017年旅游業發展滯后金融業,表明此階段金融支持旅游業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
第二,旅游業與金融業的耦合狀態一直處于比較穩定的狀態,保持在0.5附近,表明兩個產業一直存在互動耦合作用。耦合協調度呈現持續增長趨勢,表明兩個產業的互動協調能力逐漸增強,產業融合作用越來越明顯,耦合協調等級已經達到中度協調,且呈增強趨勢。
2.相關建議
綜合實證分析海南省旅游業和金融業2005年至2017年耦合度和耦合協調度發展趨勢,本文對促進兩個產業耦合協調度增強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抓住全域旅游戰略發展機遇期,繼續加大旅游業金融支持和服務。拓寬金融機構對旅游業的授信額度,根據旅游產業具體制定授信標準和風險評估指標。利用銀團貸款方式積極支持旅游業大型綜合項目,探索發行全域旅游金融卡,集銀行卡,旅游服務,消費于一體,對于持卡用戶特定景點門票購買,酒店、飯店消費給予折扣優惠。提高旅游消費便利性,為旅游者提供線上、線下支付的電子化服務。
第二,著力旅游業和金融業互動協調發展。創新旅游金融服務,支持設立旅游銀行,單獨對旅游項目金融業務管理,建立旅游業全產業鏈授信服務體系,精準開發旅游業金融產品和服務。鼓勵互聯網金融、社區金融、小微金融和旅游企業的合作。拓展旅游企業融資渠道,開展旅游資產證券化,旅游專項投資基金,使旅游融資渠道多樣化,推動旅游業和金融業互動協調發展。
注釋:
①高楠,馬耀峰,李天順,等.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產業與城市化協調發展研究——以西安市為例.旅游學刊,2013,28(1):62-68.
參考文獻:
[1]張蘇蘭,鄧婉君,鄒泉.張家界旅游產業與區域經濟耦合度分析[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8,33(08):77-82.
[2]廖重斌.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定量評判及其分類體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為例[J].熱帶地理,1999(02):76-82.
[3]舒小林,高應蓓,張元霞,楊春宇.旅游產業與生態文明城市耦合關系及協調發展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5,25(03):82-90.
[4]龔艷,郭崢嶸.旅游業與金融業耦合協調發展實證分析——以江蘇省為例[J].旅游學刊,2017,32(03):74-84.
[5]秦兆祥,張薇.旅游業與金融業融合發展的影響因素與路徑分析[J].中國商論,2018(21):40-41.
[6]龔艷.旅游業與金融業融合:影響因素、模式及路徑[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2(05):115-120.
作者簡介:石鑫(1988.08- ),女,山西人,碩士研究生,三亞學院財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