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元生
摘 要:歷史學科本身具有過去性和不可再現的特點,且多數歷史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隔較遠、沒有共性,導致學生很難理解歷史內容。另外,受傳統教學理念以教學模式的影響,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對書本內容的灌輸,這種死板的教學方式也導致了學生對歷史學習興趣的下降。而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因此,教師要利用興趣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去挖掘歷史內容。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實現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歷史;趣味性;教學策略
在對學生進行歷史教學前,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以素質教育為核心教學發展理念,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創建一個全新的歷史課堂。教師要注重將歷史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通過歷史經驗來總結當前的社會現象,拉近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并通過歷史人物及相關事跡向學生滲透德育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身觀、價值觀及世界觀。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去設計教學內容,提高歷史課堂的趣味性,幫助學生實現從了解歷史、學習歷史到熱愛歷史的轉變,最終實現歷史素養的提升。
1 利用多媒體情境“激趣”
歷史是一門既不能復制也不能通過實驗反復論證的科學。對于認知能力仍在發展的初中生來說,這種抽象感不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然而,多媒體的使用可以彌補這些缺點,使教學更加直觀生動。多媒體教學在創造歷史情境中,可以洗去學生對于古物“殘損”的理解,實現視覺的震撼。由此,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豐富了現代歷史教學的選擇。例如,講解英法聯軍搶掠圓明園時,通過互聯網收集并向學生展示世界各地博物館收藏的一些國寶圖片,給學生帶來了強烈的和深厚的民族感情,為圓明園感到惋惜的同時也對八國聯軍產生了強烈的憤慨,加深學生“萬園之園被英法聯軍搶燒”的歷史記憶。當然,與靜態顯示相比,多媒體最大的優點是能夠通過動態圖像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2 合作探究,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歷史本身就是比較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所以在教學中更要注重讓學生參與進來,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大膽創新,發表不同的看法,將歷史教學過程變成師生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比如在《明治維新》一課時,從日本向西方國家學習后取得進步的事實,聯系日本向中國隋唐學習,社會性質發生根本變化的歷史,然后再引導學生去思考日本的做法對中國有何借鑒的地方。學生們通過合作探究就會體會到:一個國家除了要有自己過硬的本事外,還要抱著謙虛和包容的心態向他人學習,學習他人優點彌補自己的缺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通過學生親自思考體會,拉近歷史和現實的距離。
3 對經典教學素材進行有效加工和設計
結合初中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身心發展特點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高質量教學素材的選擇。歷史典故、寓言故事、成語故事等一系列資源都可以成為歷史課程中的素材。素材選擇是一重要方面,教師如何整理這些素材,如何貼近學生使勁,靈活的運用這些素材更是重中之重。高質量的教學素材加上教師的靈活運用,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積極性,同時對知識的掌握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這種良好的師生關系更有利于教師今后的教學工作。反之,如果教師僅臨時抱佛腳選擇了一些素材,同時對素材缺少加工和整合,生搬硬套只會讓該課程的講授大打折扣,教師講授毫無生趣,學生課堂效率低下,同時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直線下降。同時教師應該在和學生生活關系密切的現實生活中尋找案例,生活化的素材學生不僅熟悉,聽起來倍感輕松,同時還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借助歷史探討今日社會問題,活學活用,將會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在七年級上次歷史教材中有這么一課《絲綢之路的開通》,學生剛開始對絲綢之路是什么,它涉及哪些國家,它的價值是什么,在什么朝代發生,對于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影響,學生特別感興趣。如果單純的按照課本講授知識點,學生會毫無興趣,但是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學生立馬來了興趣。核桃、菠蘿、西紅柿等果蔬帶進課堂,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絲綢之路過程中商品交流的影響,進而告訴學生古代的商業交流對于市場經濟如此發達的今天起到了何樣的推動作用。進而再去講授“絲綢之路”的相應知識點,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學過程中的導入環節以及優質教學素材的運用可以使學生迅速的融入課堂。
4 分層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
信心具有驚人的力量,是提升自信的重要根源。一個充滿信心的人,就可以擁有戰勝一切困難的力量。信心是基礎,給予學生前進的動力,信心是關鍵,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子。所以,初中歷史教師要善于用一些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信心,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和學習興趣。正如莎士比亞曾說的“贊美是照在人心靈上陽光,沒有陽光,我們就不能生活”一樣,教師要善于為學生送去陽光,給他們帶來學習的希望。
由于初中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在智力水平、歷史學習基礎以及后天努力程度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想要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就要求教師能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開展分層教學。將全班學生合理分成A、B、C三個層次,給每個層次制定不一樣的教學目標,開展不一樣的教學內容,布置不一樣的作業,給予不一樣的教學評價,保證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伸伸手摘到蘋果”,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喜悅,從而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歷史教學效率。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興趣教學對于學生的歷史學習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投入到對歷史的學習和探索中。新時期的歷史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方法,不斷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歷史教學中潛移默化的向學生滲透歷史的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為今后的歷史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美娜.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J].學周刊,2018(15).
[2]梁小哲.對初中歷史深層次教學的踐行與思考[J].學周刊,2018(08).
[3]李啟全.初中歷史教師培訓探究———以甘肅省“金鑰匙”導師“送培”進校項目活動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