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明
【摘要】目的:觀察右關托咪定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惡心嘔吐的影響。方法: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82例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術后是否應用右美托咪定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42例:術后未應用右美托咪定)與實驗組(42例:術后應用右美托咪定),比較兩組患者預后。結果:實驗組患者拔管前10min心率、平均動脈壓等相關手術指征均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患者術后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發生率(4.76%)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應用右美托咪定可減少患者術后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
【關鍵詞】右美托咪定;婦科;腹腔鏡手術;術后惡心嘔吐
【中圖分類號】R6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137-01
婦科腹腔鏡手術屬于微創手術,該術式可降低手術操作對患者機體造成的傷害,但是該術式術后腹腔鏡鎮痛仍是一個難題,患者術后若未及時行有效鎮痛可促使患者發生劇烈應激反應,阿片類藥物屬于術后常用鎮痛藥牡丹石阿片類藥物毒副反應高。本次研究為論證右美托咪定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臨床應用價值,比較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42例術后未應用右美托咪定患者與42例術后應用右美托咪定患者相關手術指征以及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具體內容如下:
1.1一般資料
實驗組42例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一般資料如下:女性患者年齡在25歲至50歲,中位年齡為(40.32±1.22)歲,術前ASA分級:Ⅰ級、Ⅱ級例數分別為22例、20例。對照組42例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一般資料如下:女性患者年齡在27歲至50歲,中位年齡為(41.38±1.24)歲,術前ASA分級:Ⅰ級、Ⅱ級例數分別為24例、18例。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計學驗證,P值大于0.05。
1.2病例選擇標準
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均術前ASA分級在Ⅰ級-II級,均經婦科檢查均確診為子宮肌瘤,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順利完成婦科腹腔鏡相關手術。排除標準:(1)排除合并嚴重心血管疾病或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等其他臟器系統疾病患者。(2)排除合并神經系統疾病患者。(3)排除既往有藥物濫用史或術前6個月有婦科手術史患者。(4)排除中轉開腹手術患者。
1.3方法
術前兩組患者均給予丙泊酚2mg/kg、芬太尼2ug/kg、羅庫溴銨0.8 mg/kg等藥物進行麻醉誘導,術中每小時給予丙泊酚5mg/kg-8mg/ kg以及七氟烷,維持麻醉,七氟烷吸入濃度在0.82%,術中醫師根據患者麻醉深度可適當靜脈追加羅庫溴銨、芬太尼,保證患者術中潮氣量在6mL/kg-8mLkg,呼吸頻率在14次/min-17次/min,BIS在40—60,術前30min停止芬太尼、羅庫溴銨給藥,手術結束前10min停用丙泊酚、七氟烷給藥。術后實驗組患者自控靜脈鎮痛給予右美托咪定,右美托咪定每小時給藥量應控制在25 mg/kg,對照組患者自控靜脈鎮痛給予芬太尼,芬太尼每小時給藥量應控制在20ug/kg。
1.4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相關手術指征。
觀察比較兩組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5統計學處理
SPSS21.0軟件系統處理相關數據,(x±s)表示的數據用t檢驗,(%)表示的數據用X2檢驗,P值低于0.05表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相關手術指征,具體情況(見表1),實驗組拔管前10min心率、平均動脈壓均優于對照組。
2.2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具體情況如下:實驗組患者術后惡心嘔吐、頭暈等不良反應分別有1例、1例,共有2例發生不良反應。對照組患者術后惡心嘔吐、頭暈等不良反應分別有4例、4例,共有例發生不良反應。實驗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4.76% VS 19.05%),X2=5.014,P<0.05。
婦科腹腔鏡術后常用鎮痛藥物為芬太尼,芬太尼為阿片類藥物,阿片類鎮痛藥物易致使患者術后出現惡心、嘔吐或者頭暈、頭痛等不良反應,近些年部分醫學研究者提出使用右美托咪定,用于婦科腹腔鏡術后鎮痛。右美托咪定屬于α2腎上腺素激動劑,給藥后可快速穿透血腦屏障,作用于中樞神經細胞α2受體,與中樞神經細胞a2受體特異性結合,繼而激活鉀通道從而促使中樞神經細胞內鉀離子外流,抑制中樞神經細胞鈣離子通道的開放,從而抑制中樞神經沖動的發生。
本次研究顯示兩組患者術前10min心率、平均動脈壓等相關數值不存在明顯差異,拔管前10min實驗組心率、平均動脈壓等相關數值均優于對照組,且實驗組患者術后惡心嘔吐發生率為、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38%、4.76%,實驗組患者惡心嘔吐發生率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低,由此可見,對于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右美托咪定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