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鄉村振興戰略 新時代 美好生活
作者簡介:李園,沈陽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中圖分類號:D6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176
(一)新時代美好生活的內涵概述
從古至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孜孜不懈。受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美好生活在不同的社會歷史時期所表現的內容是不一樣的和有差異的,但不變的是美好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并隨著社會的進步而不斷發展。當前所追求的新時代美好生活,是讓人民體會到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要求在滿足人民基本生活條件的基礎上向高水準、高層次的幸福生活奮斗。這種美好生活體現在各個方面,是一種全面的高要求生活狀態。為滿足美好生活的要求,勞動實踐是關鍵。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不存在憑空產生的或抽象的幸福,也不存在抽象的幸福,一切美好生活皆由人民靠辛勤勞動創造。
(二)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涵概述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的潮流,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運用的必然。在大力振興產業的同時還要做到統籌兼顧,科學全面地實現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一項偉大創舉,深刻理解是前提,科學實施才是關鍵。只有將該戰略應用于實際,并按規律辦事,價值才得以體現。
(三)新時代農村美好生活和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的必要性
新時代新矛盾,新任務新策略。之所以把鄉村振興放在突出位置作為一大重要創新戰略,是因為鄉村振興是實現新時代農村美好生活的重要舉措,鄉村振興的豐富成果是新時代農村美好生活的必要條件。現階段,我國農村美好生活實現的障礙和短板主要凸顯為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全面發展鄉村,補齊短板,突出瓶頸,是實現新時代農村美好生活亟需破解的難題。而鄉村振興戰略的使命,就是要打贏“三農”攻堅戰,建設鄉村美好生活。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效果直接影響到農民美好生活的水平和質量。所以,我們要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借助鄉村振興戰略來改變農村不平衡不充分局面,推動農村美好生活的建設。這是鄉村振興的初衷,也是實現美好生活的關鍵所在。
(一)新時代農村美好生活的現實要求
新時代農村美好生活要求高層次發展。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社會矛盾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由“物質文化需要”變為“美好生活需要”。從馬斯洛理論維度出發理解社會矛盾的轉化,當下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與原先的簡單滿足物質文化需要有著本質的區別。物質文化需要的解決僅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F如今,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要求在尊重和自我實現領域得到關注與追求,即強調所謂的幸福感。這種感覺并不是普通的物質財富能簡單地滿足,還需要歸屬感、被尊重和自我實現。
新時代農村美好生活要求全面性發展。社會主義發展的最高要求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既包括物質性發展需要,也包括精神文化發展需要。但全面的美好生活的實現不是一蹴即至,而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過去,由于我國社會發展條件不成熟,人民的發展更多的關注物質性需求。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發展,美好生活需要全方面發展。不僅要求物質文化上升層次,對公平正義等方面也提出了強烈的要求。因此,我們要從整體入手,全面的把握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新時代農村美好生活的發展短板
美好生活是每個人的理想港灣。如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之所求,首先必須要找到影響其實現的問題所在。目前,短板問題主要體現為我國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
第一,農村經濟結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在實現農村現代化建設進程中,農村經濟發展面臨艱巨的挑戰,邁向農業強國還有很大阻礙。首先,農業現代化基礎設施不完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強,大大降低了農業生產效率。其次,農業專業應用型人才缺口也是一大難題。再次,農業科技的開發應用不夠,農村網絡信息不健全,農民獲取信息的渠道狹窄,導致農業發展與市場經濟需求不相符,農產品生產出現結構性過?,F象。
第二,農村民主政治建設不平衡不充分。隨著社會的發展,新時代賦予了農村民主政治建設更高的要求,民主政治建設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首先是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落后。其次是農民政治參與意識不強。再次是新農村法律建設不健全。
第三,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不平衡不充分。農村精神文明是新時代農村美好生活的精神支柱,然而其建設工作卻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一方面,部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處于無足輕重的邊緣化局面。另一方面,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缺乏專業人才隊伍。另外,精神文明建設物化現象嚴重。受市場經濟的干擾,精神文明領域受到物質文明的擠壓,農民的價值觀受到嚴重的扭曲。物質崇拜普遍性,逐利本性蔓延化。
第四,農村社會治理不平衡不充分。鄉村振興道路上,社會治理問題也面臨著艱巨的挑戰。首先,農村教育發展情況不容樂觀。一方面是受城鄉二元結構長期影響,農村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資源短缺,學校基礎設施落后。另一方面是農村職業教育出現缺口。農村職業作為農民提升自我的階梯,但在現實發展中,地方政府傾向基礎教育發展,導致職業教育發展不足,甚至被迫停辦。其次,農村就業形勢也不容樂觀。新生代農民選擇外出打工,留在農村的大部分都是些知識素質低,思想觀念落后者??哭r業謀生,就業結構單一,不能滿足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再次,醫療保障不完善?,F階段我國廣大農村醫療機械設備匱乏及落后,農村醫生素質不高,服務能力差,農民病因不能科學診斷,出現農民看病難的局面。
第五,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不平衡不充分。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新農村,是適應新時代形勢的要求,也是現階段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當前,阻礙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因素主要有:一是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滯后。改革開放四十一年來,在農村建設中,過多強調經濟效益,而忽視了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導致長期以來生態發展與生產發展不平衡,甚至生態與生產生活相脫節。二是農村生態環境治理設施不健全?!皟缮健崩碚摮雠_后,國家對農村生態建設給予了重視,投入了大量資金,但仍不能滿足環境治理的需要。治理措施水平低,生活垃圾得不到處理,農村清潔工人工資得不到保障。三是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制度不健全。農村環境破壞問題層疊不窮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缺乏制度約束。尤其在現代轉型期間,長期形成的村規民俗在經濟利益至上觀念下也逐漸失去應有的價值。
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是鄉村振興戰略強調的最終目標,也是農村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從鄉村振興戰略維度下探析新時代農村美好生活的路徑,這是一條最佳的捷徑。
(一)科技創新優化產品供給能力,為農村美好生活提供經濟依托
落實農業經濟發展硬任務,為鄉村振興繼續發力。首先,要借用扶貧攻堅之力,完善高質量的基礎設施服務建設,加強農村交通、通訊、水利工程等基礎設施保障,確保產業振興有物質依托。其次,要推進農業供給改革。關注小農戶發展狀況,深化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發展當地特色產業,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再次,著力培育新型人才。加強與農業高校的聯系,積極培養與引進專業人才,建設一支既懂農業科學技術,有善于分析市場規律的專業人才,提高農業市場的競爭力。最后,要發揮高科技的支撐作用。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結合,提升農業現代化。只有發揮農業科技驅動作用,才能端牢中國飯碗。
(二)加強農村社會規范治理,為農村美好生活擦亮政治本色
農村基層民主健康發展的首要環節是注重創新社會治理觀念,提高村干部的個人政治素養和能力。嚴肅政治生態建設,嚴懲干部不良行為。通過全身心地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來贏得黨心民心。其次是創新農村社會治理體系建設。規范法律體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確保廣大村民有序參與政治。在有關村民利益的事務上,轉變過去“代民做主”或“替民管理”的觀念,支持群眾積極參與,實現自我管理。同時,促進法治農村建設,加大法律宣傳力度,提高村民法治素養,幫助村民學會用法律辦事。
(三)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為農村美好生活豐富文化底蘊
農村美,美在內涵;農民富,富在精神。目前,在農村抓好精神文明建設,首先要優化鄉規民約,改進移風易俗。抓好先進典型,遏制陳規陋習。把開展模范活動常態化。同時,加強農村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推進重點文化工程、農家書屋等文化項目建設,營造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和諧鄉村氛圍。其次,要延續鄉村優秀文化血脈,對鄉村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保護、傳承的同時,要與現代文化相融合。促進優秀鄉村文化現代化,不斷激活鄉村文化的活力。
(四)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為農村美好生活健全社會保障
當下,解決民生問題是新時代農村美好生活的題中應有之義。解決民生難題,首先要從就業難題著手。完善職業農業制度,做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實現高質量的充分就業,為農村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其次是教育難題。一方面要更新教育資源配置,讓農村孩子享受到優質的教育環境;另一方面是從農村教師編制,薪酬待遇等方面出招,解決鄉村教師提質增量的難題,為農村教育提供智力保障。再次是農村醫療服務難題。要加強農村醫療建設,完善醫療設備,提升醫療人員的專業化水平,為農民提供滿意的醫療服務水平。當然還要充分發揮政府的職能,借助財政支持來完善社會保障設施建設。建立長效穩定的資金支持體系,減少新時代農村社會保障的不均衡。
(五)以綠色發展引領品質生活,為農村美好生活厚植生態底色
綠色生活是符合新時代潮流的最時尚的生活方式。建設美麗新農村,不僅勢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首先,轉變GDP至上的傳統觀念,發展綠色政績觀。協調經濟與環境的關系,積極推進GDP導向的“數字鄉村”向生態文明導向的“美麗鄉村”轉化。其次,重塑消費價值理念,培育村民節儉的消費意識,營造節約資源的樸素鄉村之美。再次,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推進農村治理現代化。合理規劃農村,科學處置垃圾雜物,營建有底蘊的人文風化的風氣之美。
牢記鄉村振興戰略的初衷,勇于探索和解決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踐行新時代農村美好生活的諾言。借助實踐平臺,搭乘鄉村振興便車,順利實現新時代農村美好生活。鄉村振興快車,使命必達。美好生活向往,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
[2]方玉清.美好生活視閾下鄉村振興的價值意蘊[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8(8).
[3]唐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J].納稅,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