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明
【摘要】 目的 研究電子支氣管鏡肺泡灌洗介入治療墜積性肺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30例墜積性肺炎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15例。對照組實施常規治療, 觀察組實施常規治療+電子支氣管鏡肺泡灌洗介入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治療前后臨床體征、炎性因子指標變化情況;治療1周后肺部感染吸收程度;住院時間。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0.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體溫、脈搏、呼吸頻率、血氧水平均優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患者體溫(37.02±0.14)℃、脈搏(90.18±5.73)次/min、呼吸頻率(20.36±0.56)次/min、靜脈血氧飽和度(69.89±4.37)%均優于對照組的(38.01±0.40)℃、(102.37±10.19)次/min、(21.37±1.63)次/min、(51.28±4.72)%,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者白細胞計數(WBC)、降鈣素原(PCT)水平均優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患者WBC(10.19±2.17)×109/L、PCT(0.11±0.14)pg/ml均優于對照組的(14.28±2.72)×109/L、(0.58±0.24)pg/m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1周后肺部感染吸收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住院時間為(17.93±2.83)d, 觀察組住院時間為 (14.16±2.77)d, 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電子支氣管鏡肺泡灌洗介入治療墜積性肺炎效果顯著, 縮短患者住院時間。
【關鍵詞】 電子支氣管鏡;肺泡灌洗;介入治療;墜積性肺炎;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6.021
墜積性肺炎為長期臥床患者常見并發癥之一。其主要病因為:長期臥床、咳嗽反射減弱或消失致呼吸道分泌物潴留, 堵塞部分氣道引起肺不張[1, 2];高齡、營養不良、肺功能差;咽反射弱及胃食管反流等。常規治療(抗菌、霧化吸入、拍背排痰)療效欠佳, 往往造成住院時間長, 反復使用抗菌藥物, 甚至容易造成多重耐藥, 病情遷延不愈。電子支氣管鏡的臨床應用是呼吸疾病診治的重要手段, 肺泡灌洗術為支氣管鏡治療的一種。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使用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治療各種墜積性肺炎取得顯著的臨床效果, 無嚴重并發癥發生。本研究中對墜積性肺炎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應用電子支氣管鏡肺泡灌洗, 患者臨床癥狀改善, 胸部CT提示肺部陰影吸收, 住院時間縮短, 治療效果理想。本文主要探討電子支氣管鏡肺泡灌洗介入治療墜積性肺炎的臨床效果, 選取本科收治的30例墜積性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現將相關研究結果整理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收治的30例墜積性肺炎患者, 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15例。對照組患者年齡49~78歲, 平均年齡(62.18±5.28)歲;男女比例10∶5。觀察組患者年齡51~79歲, 平均年齡(61.96±5.68)歲;男女比例9∶6。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符合臨床診斷標準, WBC>10×109/L或WBC<4×109/L, 臨床癥狀伴有咳嗽、發熱、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癥狀加重, 并出現膿性痰, 伴有或不伴有胸痛;患者均為長期臥床, 并出現咳嗽、咯痰能力消失或減弱;所有患者均經影像學檢查符合診斷標準;患者均知情且同意;經醫院倫理委員同意。排除標準:嚴重心肺功能障礙, 心律紊亂;患者伴有活動性大咯血以及其他出血性疾病;先天性肺部畸形;嚴重營養不良, 治療禁忌證。
1. 3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治療, 給予抗菌、霧化、拍背排痰等對癥治療。
觀察組實施常規治療+電子支氣管鏡肺泡灌洗介入治療:患者需要全面禁食、禁水≥6 h;進行局部麻醉, 采用麻醉藥物利多卡因, 麻醉效果滿意后, 將電子支氣管鏡緩慢通過咽部進入肺部, 并通過詳細的檢查后進行治療;將電子支氣管鏡前端插入感染的肺段內抽吸分泌物, 對痰多黏稠、吸引困難的患者, 從活檢孔反復注入加熱至37℃的生理鹽水, 然后分段性充分地反復沖洗, 一般為灌洗100~200 ml/次;直視下盡量吸凈分泌物。清除完畢后將電子支氣管鏡緩慢退出。將灌洗液送檢驗科行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治療前后臨床體征(體溫、脈搏、呼吸頻率、靜脈血氧飽和度)、炎性因子指標(WBC、PCT)變化情況。療效判定標準:顯效:咳嗽、咳膿痰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 肺部啰音明顯減少或消失, 體溫正常, 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正常, 肺部CT顯示陰影吸收;有效:咳嗽、咳膿痰癥狀減輕, 肺部啰音減少, 體溫下降, 外周血白細胞計數較前下降, 肺部CT顯示陰影部分吸收;無效:治療后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或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治療1周后, CT檢查兩組肺部感染吸收程度, 分為①Ⅰ級:實變、積液吸收, 肺復張;②Ⅱ級:炎癥或積液大部分吸收, 肺大部分復張;③Ⅲ級:炎癥或積液吸收, 有肺復張趨勢;④Ⅳ級:炎癥或積液吸收無吸收, 肺不復張。。比較兩組住院時間。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等級計數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0.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體征變化情況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體溫、脈搏、呼吸頻率、靜脈血氧飽和度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體溫、脈搏、呼吸頻率、靜脈血氧飽和度水平均優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患者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WBC、PCT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WBC、PCT水平均優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 4 兩組治療1周后肺部感染吸收程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1周后肺部感染吸收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 5 兩組住院時間比較 對照組住院時間為(17.93±2.83)d, 觀察組住院時間為(14.16±2.77)d, 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墜積性肺炎為長期臥床患者常見并發癥之一, 屬于細菌感染性疾病。臨床癥狀以發熱、咳嗽、咳痰為主, 尤其痰液粘稠, 難以咳出[3-5]。其治療原則為抗菌治療, 促痰液排出及原有基礎疾病的治療。但常規治療療效欠佳, 往往造成住院時間長, 反復使用抗菌藥物, 容易造成多重耐藥, 病情遷延不愈, 甚至病情惡化、死亡, 給患者造成巨大痛苦, 給家庭帶來巨額經濟負擔, 可伴隨嚴重的社會問題。使用吸痰管吸痰易引起患者的嗆咳, 污染床單位和操作者, 還有將呼吸道淺部痰液送入深部的可能。吸痰管吸痰在退管時才打開負壓, 易引起呼吸道黏膜損傷, 反復多次吸痰, 加重低氧血癥, 增加感染因素及出血幾率[6-8]。
目前, 臨床上沒有針對墜積性肺炎有效的治療方法, 墜積性肺炎難以治療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墜積性肺炎的引發與患者的抵抗力差、免疫力低、肺功能弱等有直接的關系;目前臨床墜積性肺炎患者主要為長期臥床的患者, 以及嚴重的外傷進行大手術治療的患者, 這主要是長期臥床以及重癥患者需要進行引流, 而長期的臥床使得引流不暢, 容易發生返流等情況而導致肺部感染, 繼而造成墜積性肺炎[9-11]。墜積性肺炎患者多存在營養不良癥狀, 多種因素造成患者肌肉萎縮;同時手術進行氣管切開后, 對機體氣道的密閉性造成一定的影響, 患者的咳嗽反射功能減弱。加之患者發生肺部感染, 并且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均會增加氣道分泌物, 導致痰液變得粘稠, 患者難以排痰, 普通吸痰方法沒有明顯作用, 導致惡性循環。相關研究也表明, 麻醉的實施以及真性和假性球麻痹可能發生嗆咳、誤吸危險, 反復多次發生從而導致吸入性肺炎, 并且引起細菌感染, 且多為混合細菌感染[12-15]。
電子支氣管鏡檢查是呼吸系統疾病重要的診治手段。近年來支氣管鏡診療技術在全國得到迅猛發展, 新的介入技術在呼吸系統的感染、變態反應、間質性肺疾病、先天性發育異常、部分氣道疾病等的診療方面均起到了推動作用。電子支氣管鏡不會對患者造成嚴重損傷, 有效防止了常規吸痰存在的不足及盲目性。同時支氣管鏡還能夠對病灶部位出現的分泌物進行準確的采集, 利用其進行藥敏試驗, 也可以作細菌培養, 有利于合理選擇抗生素。支氣管鏡的應用可以對肺部進行反復灌洗, 灌洗完成后患者的氣道阻塞能夠明顯緩解, 通氣功能能夠得到有效的改善。部分患者由于病情惡化需要切開氣管, 而如果利用支氣管鏡進行肺部灌洗, 充分引流氣道內淤積的痰液后使得因痰液導致窒息的發生率顯著降低, 從而有效避免了切開氣管, 有效控制肺部感染。
本次研究結果, 說明電子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的治療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 墜積性肺炎應用電子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治療, 能夠提高墜積性肺炎的治療效果, 減少墜積性肺炎患者反復住院次數及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本次研究樣本數量較少, 研究結果有一定的偏倚性, 在今后的研究中應擴大樣本數量, 收集更多數據。
參考文獻
[1] 蘇俊權. 纖支鏡支氣管肺泡灌洗對高齡老年人墜積性肺炎的臨床療效. 中國醫學創新雜志, 2012, 9(15):111-112.
[2] 楊素紅. 32例腦卒中患者吞咽障礙的早期護理干預體會. 中國實用醫藥, 2010, 5(6):199-200.
[3] 黎華. 56例腦卒中病人行腸內營養支持治療的并發癥護理. 全科護理, 2010, 8(10):867-868.
[4] 黃海波, 趙雪春. 纖維支氣管鏡在糖尿病性腦血管病并發肺部感染中的應用. 中國內鏡雜志, 2008, 14(8):818-828.
[5] 成秋生. 潘小平, 曾軍. 纖維支氣管鏡在神經科疾病合并肺部感染中的應用. 中國內鏡雜志, 2002, 8(12):42-43.
[6] 李卓. 床旁氣管鏡在老年墜積性肺炎患者中的臨床分析. 中外醫療, 2014(30):88-89.
[7] 王雅寧, 李寶明. 支氣管鏡治療墜積性肺炎的臨床評價.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6, 1(22):45-46.
[8] 朱衛華, 唐杰英, 朱卓君, 等. 腦卒中合并墜積性肺炎的纖支鏡治療. 中國實用醫藥, 2012, 7(3):69.
[9] 鄭閩林. 纖支鏡吸痰治療對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預后的影響.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7, 30(14):2086-2087.
[10] 王文秀, 徐桐柏, 黃景陶, 等. 常規吸痰與纖維支氣管鏡灌洗治療老年吸入性肺炎的療效.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4, 34(14):3875-3877.
[11] 陳濤, 郭慶. 高齡墜積性肺炎患者采用纖維支氣管鏡支氣管肺泡灌洗的臨床療效.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3, 34(9):1091-1092.
[12] 黃金華, 黎教武, 陳穎, 等. 纖維支氣管鏡在老年人墜積性肺炎治療中的臨床價值.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4, 20(24):3738-3742.
[13] 蘆莎, 王娜妮. 電子支氣管鏡下吸痰及肺段灌洗術治療吸入性肺炎或墜積性肺炎療效觀察. 當代醫學, 2013(25):108-109.
[14] 田洪成, 金永成. 纖維支氣管鏡支氣管肺泡灌洗對高位脊髓損傷患者墜積性肺炎的療效分析. 中國現代醫藥雜志, 2014, 16(9):6-8.
[15] 吳浩, 周志才, 奚峰, 等. 支氣管沖洗引流及局部注藥治療墜積性肺炎的療效分析. 中國內鏡雜志, 2011, 17(4):358-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