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企在發展過程中尋求國有資本控股現象正在發生,這與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來,一直大力倡導的國有企業改革呈現出不同的態勢,這是符合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出現的新模式。未來,我國政府將不斷發展完善,實現從管企業向管資本的政策轉變。
關鍵詞:特色社會主義;混改;資本控股
近期,A股市場多達20家民營上市公司發生了控股權轉換,以國資委、地方政府、中央事業單位為主體的“國資系”完成了超過30次股權受讓,甚至一些民企徹底變身國企。民企“混改”成為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一、民企“混改”需要正視的幾個問題
圍繞社會上的各種觀點,需要正視民企“混改”的幾個問題。
(一)本質上是資本運作控股權轉移,容易造成某種錯覺。
民企“混改”本質上是民營企業為了緩解資金壓力而引入的戰略投資。隨著國家金融去杠桿壓力增加,部分過度擴張的民營企業資金鏈出現問題,從而不得不實施的一次資本運作。不同之處是在于引入的是國有資本,從而給很多人造成了“國進民退” “國資抄底”等錯覺。這是由于我國長期以來的公有制經濟模式造成的,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深化,改革的加深,必然會出現國有資本入駐民營企業的現象,這也是我國市場經濟將由管控企業轉向管控資本的開始。
(二)民企“混改”有利于整合資源,與國企形成優勢互補。
國有企業具有強于民營企業的豐富資源,同時在技術裝備、人才、渠道以及品牌基礎上都具有一定的優勢。而且,國有企業往往是壟斷型行業,積累了比較雄厚的資本,而盤活這些閑置存量資產,發揮其應有的效率,最直接快捷的方式便是通過民企“混改”來實現。利用民企的靈活性機制,以及高效、高激勵優勢,實現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的資源整合,優勢互補。
(三)現階段國企“混改”仍是重點,力度不斷加大,亟需民間投資。
自2017年以來,我國已經實施了三批50家國有企業“混改”試點,其中包括一些重點領域,面向民間資本開放,有民航、鐵路、民用機場、高快速鐵路項目等。國家發改委積極推進中央、國務院部署,更多關鍵領域的開放正在進行當中,未來將會在鐵路、民航、油氣、電信等領域推出大批具有高效益的項目,不斷完善各項工作制度,保障社會資本安全,進得來,能發展,出得去。
(四)民企“混改”標志著國資管理體系的升級,意義重大。
原來的國資管理體系既要管人,又要管事,還要管企業發展,因而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難以面面俱到,企業做不好,流于形式,滋生各種腐敗。借鑒民企“混改”經驗,國資管理體系向管理資本轉變,這是巨大的創新,重要的發展思路,意義非凡。
(五)民企“混改”有其特殊性,與國家政策、經營狀況有關。
自2017年國家去杠桿開始,持續的金融、銀行、資本市場管控帶來了嚴重的資金收縮。俗話說:大水退去,誰在裸泳一目了然。靠借貸發展的民營資本生存遇到的困境,高杠桿的民營企業很難全身而退,資金鏈緊張、銀行借貸成本增加、擔保物增加、利率上浮、甚至難以續貸,近期A股市場退市、申請破產的民營企業已經顯露端倪。此時,國有資本入駐民營企業,除了緩解了民企資金問題,還帶來了生存發展的希望。
二、打贏“混改戰”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制度是關鍵
民企“混改”也好,國企“混改”也罷,能否真正讓企業煥發活力,重新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人民,打贏這場“混改戰”,有許多關鍵的問題要解決。
(一)“混改”要改變的是治理慣性,形成權力制衡。
“混改”面臨的最大問題會是一股獨大之下形成的治理慣性,特別是國企“混改”過程中,國有資本占股比例很大,社會資本很難獲得決策權和管理權,難以達到最初的目標。民企“混改”也同樣面臨著這樣的問題,保障國有資本安全,扼制民企瘋狂發展、監管缺失的弊病,才能實現真正的混改價值。改變過去的治理慣性,讓管理科學化,明確股東的定位和職能,真正發揮每一位股東的作用,平等地享有公司法規定的所有者權益。通過建立適當的公司治理結構,達到權力制衡,避免過度監督,建立各方相互包容激勵的治理架構,群策群力,實現真正的合作共贏,這才是混改最重要達到的目標。
(二)混合所有制的關鍵核心還是制度
無論是民企“混改”,還是國企“混改”,都是剛剛開始,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模式并沒有可借鑒的經驗和教訓,也就很難做到制度上的完整,難免會出現法律邊界不清、政策不完善的情況。這就需要政府能夠深入分析研究,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給出明確的說法,從立法層面保護好投資者權益,從而保障“混改”的方向、目標和效果。
首先是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近來國家出臺很多相關的政策和實施細則,但是并不能完全解決混改所面臨的問題。而且有些政策已經落后于市場的發展狀況,需要及時改進,特別是一些上世紀90年代的國企改革規范,已經不能滿足當前需要。因此,在混改過程中,遇到新問題無論是法律還是政策,都應該有明確的說法,讓投資人心里有底。
其次是政策的具體實施上要做到位。政策有了要怎樣來實施,這涉及到很多細節問題,因此,做好實施才能更好更快的推進混改。無論是民間資本參與國有企業發展,還是國有資本入駐民企,都會遇到很多問題,特別是在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改革過程中,很多問題處理不當,很容易造成國有資產流失,被追究責任。因此,在政策的具體實施上要下足功夫,做到位。
最后是要制定出科學的現代企業管理機制。混改后的企業要具有新氣象,導入新機制,治理結構應該遵循《公司法》的相關規定。混改就是要在公司機制和體制上下功夫,特別是民企“混改”,更要明確國有資本的職責。充分利用董事會機制,依靠董事會決策,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讓真正有才能的人來管理企業,讓市場化機制發揮主導地位,讓企業保持活力。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2頁。
[2]陳飛. 資本邏輯批判與科學社會主義[J]. 蘭州學刊,2016(6),第100-107頁。
[3]柳新元,楊蕾. 意識形態的制度性功能及其發揮作用的條件[J].理論與改革,2016(1),第13-19頁。
作者簡介:
杜申思(1982-),女,漢族,北京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政府政策與公共管理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國民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