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粵港澳大灣區中小城市發展潛力巨大,是推動城市及區域發展的重要力量。視覺形象建設對中小城市的形象提升、環境美化、文化發展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但當前,粵港澳大灣區中小城市視覺形象建設問題突出,成為城市發展的巨大阻力,文章從政府管理、社會機制、環境規劃等多層面為粵港澳大灣區中小城市視覺形象的建設提出可行性建議,助力大灣區發展。
關鍵詞:粵港澳大灣區;中小城市;視覺形象
粵港澳大灣區由珠三角九市、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組成?;浉郯拇鬄硡^中小城市發展潛力巨大,在全球化的今天,城市的個性魅力在城市競爭中的作用愈發突出。應充分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以城市視覺形象的建設為著力點,樹立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競爭力,推動城市及區域發展。
一、城市視覺形象建設的重要意義
1.視覺形象建設有助于樹立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
城市的視覺形象建設是樹立城市形象的前提。從城市標志、城市色彩、城市廣告和城市公共設施等方面的視覺設計,營造獨具地域文化特色,烙入眼簾的視覺印象,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競爭力。韓國首爾市注重城市視覺形象的建設,設計“首爾之色”,體現燦爛的歷史文明,創造“首爾字體”,鞏固世界文明城市的形象。此舉亦為首爾申報“設計之都”的成功,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
2.視覺形象建設有助于協調人與環境的關系,創建宜居城市
秀美舒適的生活環境是宜居城市評定的必要條件。優美的環境不僅令人心情舒暢,更有益于人們的健康生活和高效工作。城市視覺形象的建設能更好地協調人與環境的關系,以設計為工具,創造優美的城市景觀,減少城市視覺污染,創建文明、和諧、繁榮、低碳的宜居城市。日本神戶市長年以來以宜居城市的建設作為城市發展的重心,突出創意設計的引領作用,致力于城市視覺形象建設,聚集創意設計人才,舉辦創意活動,充分發揮神戶的獨特魅力,從而改善市民生活環境,提高市民生活質量。
3.視覺形象建設有助于推廣地域文化,增強城市綜合實力
歷史長河為粵港澳大灣區沉淀下豐富多彩的文化底蘊。不論是兼容并蓄的嶺南文化,開放包容的海洋文化,還是東情西韻的僑鄉文化和多元繁榮的商貿文化,都以其特有的文化魅力活躍于大灣區文化之林。但是,由于粵港澳地區實用主義的影響,世人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印象更多停留在經濟、商貿層面,而對其文化印象相對模糊,更未能形成固有的視覺印象。加快城市視覺形象的建設,充分挖掘和推廣地域文化,增強城市綜合實力。
二、粵港澳大灣區中小城市視覺形象建設的現狀
1.城市視覺形象識別系統不完善
除廣州、深圳等少數大城市擁有自身的城市標志,粵港澳大灣區大部分中小城市的視覺形象基礎要素系統并不統一,城市標志物系統尚未形成。部分城區公共導視系統缺失,交通視覺系統未能形成規范,廣告宣傳視覺設計混亂等問題,使中小城市的文化特色未能得到最直接清晰的傳遞,成為城市形象提升的阻礙。
2.城市色彩應用缺乏體系
粵港澳大灣區中小城市少有確定城市主色調,在色彩應用上也缺乏一個系統的規范,例如環境標識、車體廣告、車標等色彩運用尚不統一,城市色彩在實際應用中得不到充分體現。導致城市色調混亂,視覺識別效果微弱,難以給人們樹立一個清晰的城市印象。
3.文化遺產在城市更新中淹沒
粵港澳大灣區在保護傳統建筑和片區的基礎上,緊隨時代發展步伐,實現城市轉型升級。但在舊城更新中依然存在文化古跡遭受破壞的現象,在保存歷史文化遺產的同時,建設具有鮮明文化特色的城市形象,成為當前城市更新的迫切要求。此外,存在多片古跡被新建商業片區遮蓋的現象,在城市更新總體規劃時沒有給城市標志物留有視覺走廊,古跡周邊環境亦得不到美化,阻礙了城市魅力的展現[1]。
三、粵港澳大灣區中小城市視覺形象建設的建議
1.加強政府管理的統籌性,確立城市視覺形象識別系統
政府應加強對中小城市視覺形象建設工作的重視程度,加大政府管理和資金支持力度,可結合高校和企業的力量,針對中小城市視覺形象建設組建策劃和執行小組,確立城市視覺形象識別系統。一是設計城市標志、標準字體和輔助圖形等視覺基礎要素,并規范其使用;二是確立完整的城市色彩應用體系,找準色彩功能定位,達到城市元素與色彩的協調統一;三是加快公共設施的視覺形象建設,在視覺上突出其城市文化內涵,完善公共導視系統,并加強戶外廣告和城市景觀的協調性,達到藝術性和功能性的統一。
2.加強老城區的保護工作,構建城市標志物體系
對老城區的保護工作是傳承城市歷史文化的重要環節,確立城市標志物體系亦是城市視覺形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是在舊城更新的同時,加快對老城區和歷史遺跡的保護和修復工作,形成功能分區,延續城市文脈,弘揚傳統文化;二是充分挖掘城市傳統和現代標志物,形成文化與藝術相結合的城市標志物體系,樹立城市名片。
3.完善宣傳運作機制,推動城市視覺形象傳播
制定完善的城市形象宣傳運作機制,多方位推廣城市視覺形象,提升中小城市識別度。一是統一城市廣告宣傳的視覺規范,形成視覺傳達合力,更高效地推廣城市形象;二是拓寬形象傳播渠道,結合新舊媒介,利用多門戶出入口徑,精準捕捉人們的關注點;三是完善形象推廣方式,政策規劃推廣策略,通過搭建對外傳播和公共交流平臺,舉辦和參與大型文化活動、節慶活動,借助企業、名人等多方力量宣傳中小城市視覺形象。
4.建立市民意見反饋體系,加強城市視覺形象維護
城市視覺形象的鞏固需要依靠市民和政府的共同維護。一是建立完善的市民意見反饋系統,制定相適應的評價機制,合理聽取意見,加強公眾參與;二是制定城市視覺形象維護機制,及時更新市內各項廣告宣傳,專人對公共設施進行定期維護,執行公共設施毀壞處罰制度,促進城市視覺形象建設,為市民創造美麗和諧的生活環境。
總結
中小城市視覺形象建設工程龐大,建設完善的視覺形象識別系統不僅有助于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推動城市經濟的發展,更能弘揚城市精神,推廣地域文化,促進城市傳統風貌的復蘇。應緊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政府、企業、高校、協會合作,制定專項發展策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中小城市視覺形象建設。
參考文獻:
[1]張侃侃,王國梁.太原市城市形象分析及優化建議[J].經濟師,2009(01):279-280.
作者簡介:
溫文靜,廣東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