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娟
摘要:現階段基礎教育正在實施的就近入學政策,使學校與社區與家庭有了更加緊密的聯系。在學校與家庭的聯合中,中國各地各具特色,且聯系越來越緊密,但對于社區來說,聯合的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很突出的一個就是如何讓社區更有效的進入學校,使同學們更好地利用社區資源,在選擇聯合的方式和策略上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改進。本研究課題針對這一現象進行闡述和說明,并提出策略。
關鍵詞:社區與學校、就近入學政策、家庭-學校-社區
一、課題的界定及其意義:
(一))課題的界定
就近入學政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九條規定“地方政府適當設置小學、初級中等學校,使兒童、少年就近入學”《義務教育實施細則》第二十六條規定“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的設置,由社區的市級或者縣級人民政府統籌規劃,合理布局。”
學校與社會:學校是學生接受基礎教育的主要地方,社區是學生生活的地方,兩個地方文化的結合才能使學校學習更有效果。但中國在社區與學校的聯合并不是很緊密,如何讓學校和社區建立起有效合作促進教育發展,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二)課題的意義
在義務教育階段實施的就近入學政策意義:保障了九年免費義務教育的順利實施。
社區與學校聯合的意義:(1)、有利于形成孩子獨特的區域文化。孩子生活的地方是形成其思想文化的搖籃,現在越來越多的不良社會因素影響著孩子的健康成長和身心發展,社區與學校的有效聯合,可以使社區良好的氛圍、優良的文化促進學生的成長,有利于他們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底蘊。(2)、有利于學生所學知識與生活接軌。在學校和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和生活有很大的聯系,但對于具象性思維的學生來說,是很難理解的。社區和學校的聯合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把所學的知識能與生活聯系起來。同樣使他們能夠對課堂上面的知識更加感興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在活動中把愛學習的氛圍激發出來。能夠把所學知識學以致用(3)、有利于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提高。在社區與學校聯合的活動中學生們可以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發揮自己的優勢特長。學生是獨特的人[1],在特定的社區環境下,有不同的優勢。所以,從社區和學校的聯合來出發,發展同學們獨特的實踐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方式。(4)、有利于學生切身接觸感受傳統文化。不同的地方有不同地方的文化特色,要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就要讓生活在這片地方的學生了解它,感受它,喜歡它自然就弘揚它了。而社區中間的傳統文化與同學們的生活更為貼近,孩子們接受起來更加容易。在弘揚傳統文化方面,讓學校與社區聯合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探究社區與學校聯合的策略的意義:中國此前對于社區與學校的聯合的策略研究較少,但是由于就近入學政策的實施,學校與社區的聯合是必不可少的,在就近入學的政策下這樣的聯合會越來越多,也會越來越受到重視,所以用什么樣的策略,去聯合學校和社區才有效,使得受教育者真正從中受益,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同樣也是中國未來基礎教育要面對的普遍問題。
二、社區與學校聯合的困境
在就近入學政策全面實施以來,越來越多的學校在打造自己的辦學特色,組織同學們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與社區進行了聯合。但是,在此過程中更多的是,學生去社區開展看望空巢老人、去社區打掃衛生等等活動。這樣的實踐活動是必不可少的,但又是不夠深入的。更多的是學生對社區的影響,更少社區為學生們提供學習的氛圍。在社區文化對學校教育的滲透還不夠,孩子們生活在社區,又在學校接受教育,如果能將兩者更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就更加能夠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全面發展。如何讓社區文化走進學生,使學校更好地利于社區這一寶貴的課程資源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問題。這個問題包含了:社區文化進學校的策略有哪些?如何選擇合適的策略。本研究從學校的視角,討論有哪些有效策略,如何選擇策略。
三、促進社區與學校聯合的策略:
由上可知,學校與社區的聯合方式對于基礎教育在多個方面有重要意義。如何開展有效的聯合,講究策略是至關重要的。
(一)增強聯合意識策略
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要使學校社區家庭三方合作,促進教育發展,那么增加學校與社區合作的意識是必要的。不僅僅是學校、社區需要增強聯合意識,政府及相關部門也要增強這方面的意識。這樣學校和社區的聯合才能順利開展,才能夠達到促進教育發展的作用。可以從制定政策、網絡傳播相關信息、在學校社區召開活動等等方式,引發大家對社區學校聯合的重視和研究。比如召開家長會,提高家長對社區與學校聯合的意識。家長作為社區的一員,不僅可以參與其中,同樣也可以將這種意識傳播下去。
(二)組建合作機構策略
在社區和學校聯合的過程中,學校以教育為重,而社區事情繁雜并無相關部門可以監管此事。所以在學校和社區之前組建一個合作機構專門負責社區與學校聯合的相關活動的機構,能夠使活動開展得更加有效。可以讓分管學校活動的老師來和社區分管活動的人員進行對接,這樣既能與社區直接溝通又不會太過復雜。
(三)申請政策策略根據區域實際提交相關協助政策申請。
學校和社區的聯合離不開政策的支持,西方國家的相關政策,我們也可以做參考,進行學習。只有多方共同努力下這種聯合方式,才能長久發揮他的作用。也只有在政策的監督下這樣的活動才會更有效果和意義。比如活動的經費如何處理?社區和學校應該怎樣預算?等等條件需要細化。政策的制定可以使這些更加清晰明了。
(四)明確主體策略
以學校社區為主體,開展各項活動。開展這樣的聯合主要是為了教育得到更好的發展。所以以學校為主體,更能夠使活動的目的更加明確。參與該活動的多是學生和社區,更好地把社區文化與學校文化相融合,就能使活動實施過程更加具有地域特色。可以采取社區優秀人士進班級課堂,如醫生為同學們講解生理、心理知識,對于老師來說是不夠專業的,而醫生在與同學交流過程中,老師可以調節課堂氛圍。再如XX鎮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課堂,讓孩子們能夠能夠關注到身邊需要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感受它的魅力。活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都是以學校和社區為主體。
總結:綜合以觀點,我認為在就近入學政策背景下的學校與社區合作的策略是要結合實際情況,根據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選擇和調整。在思想上增強意識明確主體,在行動上申請政策支持,組建合作機構。通過開展各種活動,使多方得到有效溝通交流,使其更加有利于學校教育發展,和學生身心健康。
注釋:
[1]張梅,關于強化高校學生責任教育的研究[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1年09期
[2]鄒丹,天津市津南區就近入學問題研究[D],,天津市,天津師范大學,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