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大為 高達 劉景
摘? ? 要: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理論教學與實踐融合在教學中的作用已經凸顯。高校培養應用性人才,應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反思,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同等重要。目前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與市場融合對接還不充分。隨著高校產學研結合的理論基礎與現實合作模式的逐漸成熟,已經初步具備了校企合作的條件,具備理論與應用研究的價值。
關鍵詞:高職院校;藝術設計;產學研;校企合作
1? 前言
藝術類高職院校,應該著眼于學生藝術理論能力和創造能力學習與培養,在此基礎上,擴展延伸至與藝術專業的市場對接。由于先進藝術教學理論與實踐的匱乏,加之學生還不具備成熟的理論分析基礎與專業素養,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從教學理論和實踐的培養上多下功夫,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理論素養與實際能力。
2? 高職藝術類院校,產學研教學模式的積極意義
2.1? 針對藝術類學生的培養目標
藝術設計院校的教學目的,主要在于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挖掘。其本質是基于一定的理論基礎,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造性運用,實現從理論到實際的有機結合。科學合理的培養模式,有利于學生迅速提高自身能力以及職業素養,為后續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2? 專業性教學一體化模式
傳統意義上來講,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一般是以老師教、學生學為基礎,與校外企業結合較少。這種教學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學與用”之間的脫節。藝術設計專業,必須能夠凸顯出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職業化特征,切實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與能力。另一方面,藝術設計類老師,應該能夠通過教學,給學生帶來一種置身于職場的親身體驗,從而不斷強化教學與實際的結合,促進個人有效獲得專業體驗,形成教學與職場工作之間有效對接與融合。
2.3? 產學研之間的融合發展
藝術設計基于專業教學向實際應用的延伸,此模式不僅能夠開展教學任務,而且從某種程度上加強了院校與企業之間的互動交流,從而帶動產學研模式的廣泛推廣應用,這樣能夠將學校的研究理論企業與企業先進技術與相結合,從而提升學生的設計和應用能力,產學研模式的有機融合,充分符合行業發展的趨勢。
2.4? 激發教與學的互動性
高校的教與學,往往帶有充分的針對性以及目的性,這種培養目標直接瞄準學生的理論和實踐能力,促進職業能力的迅速轉化與發展。從這種意義上來講,師生之間的互動與教學關系靈活轉換,教與學之間的聯系,不再拘泥于教學課堂。非常有利于學生高效獲取專業技能,提前適應將來的行業狀況,勝任工作崗位。
3? 高職藝術設計產學研教學模式實施路徑
3.1? 搭建校企合作模式
?在藝術類高校教學實踐中,積極推進產學研教學模式,充分有利于加快促進院校教學實訓建設,彰顯藝術設計類學校在技能型人才培養方面的價值。產學研模式的核心關鍵點在于聚焦于促進校企全方位融合,為教學的落實,提供就業性的保障。同時高等院校可以在合作的模式基礎上,進行課程教學的改革,初步設立完全學分制的彈性教學試點,或通過加強合作、外聘業內人士講解等多種形式,向課堂教學引入職業化教育要素,打破傳統的教學壁壘,形成全方位的教學面貌,從而實現理論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碰撞與融合。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同樣可以按照課程模塊進行設定。具體根據藝術類各細分學科的特點,構建專業特色的實訓室,形成具有專業模塊和靈活課程設置的教學體系生態圈。在此基礎上,借助于校外企業的支持,打造具有專業化特色,以理論教學為基礎,通過學以致用促進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的齊頭并進,體現出產學研教學模式與專業化培養的獨特價值。
3.2? 優化模式運作體系
藝術類高校,嘗試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阻力。在克服客觀多層次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必須注重多元優化與整合,積極促進所有能夠發展專業學科建設特點的運作體系。例如,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工作室、培訓實驗室、實訓基地等形式,為學生和專業人才提供教學和實踐操作的平臺,立足于藝術設計專業特點,充分施展這些平臺的使用效率,為學生提供豐富、充分的學習實踐機會。同時,這些教學平臺也可以利用現代VR、人工智能與互聯網IT技術相結合,引進具有鍛煉價值的APP軟件終端和設施;引入學生技能培養的職業題庫,輔助學生考取相應的職業資格類認證,形成實訓實驗室的配合,達到藝術類職業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3.3? 豐富實訓室教學培養維度
在推進藝術類高校產學研教學模式的進程中,院校要主動具有目的性的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分步驟、抓重點搭建起產學研一體化的培養格局。豐富多種藝術設計類的培養模式、增加教學和學習維度:第一個維度,工作室教學模式,從授課上,讓學生認知專業技術知識,以及實操基礎技能;第二個維度,培養目標,從理論教學升級為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的蛻變,學生的專業課程知識與崗位職業技能協同提升,以此展現出實訓室教學的獨特優勢。第三個維度是通過培養方案的升級,以校方為主導,企業為配合,聯合進行職業課程的開發與市場化推行嘗試。增加藝術類學生接觸實際工作崗位,進行實踐的機會,形成教學與實踐的有效融合對接。
3.4? 全力打造專業的教師隊伍
高校藝術專業的培養模式,最大的立足資本是形成具有專業教學能力和扎實理論基礎的師資力量。目前,面臨著師資力量的穩定與學術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只有切實做好教師資源的儲備與提升,才能夠扎實穩步推進產學研教學模式的開展。高校應主動積極的聯系校外協作方,通過引進學術交流,產學研相結合等融合推進措施,來帶動校內師資隊伍水平的穩步提升。同時學校也應該搭建合理的激勵制度,確保優秀師資隊伍的穩定性。惟其如此才能彰顯出教學模式的活力與實效性。
綜上所述,藝術高校產學研教學模式的總體趨勢已經形成,具備了產學研協同并進協同發展的條件,同時也符合我國藝術類教育的發展趨勢。無論從理論研究、實踐技能、市場化對接與拓展以及就業率的提升等各方面都能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廣泛開展產學研教學模式,促進高校藝術類產業一體化的開展,具有現實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論及其在中國的實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6.
[2] 方德英等.校企合作創新:博棄、演化與對策[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
[3] 程琳.基于企業視域的校企合作政策環境研究[J].職教論壇,2017.
[4] 王曉華.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制度設計及啟示[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6.
[5] 陳羅輝.獨立學院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研究[J].藝術教育.2017.06
[6] 魏旭.關于視覺傳達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思考—以無錫太湖學院為例[J].藝術科技,2017.
項目基金:
2019年度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課題研究項目《“產教融合型”建筑室內設計專業實訓室建設研究》(課題編號:JRSHZ-2019-02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