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珠
摘要: 隨著教育改革力度的逐漸增強,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完成新課標中對高中歷史教學的嚴格要求,高中歷史教學模式需要進行轉變改革和創新。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重視歷史知識的傳授講解,培養學生的思維模式,通過歷史教學使學生的綜合修養得到提升,創新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中歷史教師要及時總結當前教學模式的弊端,結合新課程標準中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改進創新教學模式。
關鍵詞: 新課程;高中歷史;教學模式;創新
一、 引言
高中歷史較為抽象,對于學生來講是一門枯燥的課程,而教師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學生對歷史課堂的教學興趣不高,影響學生的歷史成績進步。高中歷史教師應當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對歷史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提高歷史教學效率。
二、 高中歷史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
(一)課程內容缺乏邏輯性
高中歷史涵蓋了人類歷史上的各種歷史事件,出現在課本中的每一個事件都有其意義。高中歷史知識相較于初中歷史難度有所提升,歷史教學要求對于學生知識的掌握理解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一般都會根據課本章節中的內容按部就班地教學,課程內容較為分散,歷史教師并未對教材內容進行有效整合,歷史知識體系構建不完善,不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影響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高中學生普遍喜歡看歷史影視劇,但是對于歷史的學習興趣不高,出現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解釋歷史事件方面,對于歷史事件的背景、具體意義等的講授重視程度不足,學生學習的歷史知識過于零散,認為只需要在考試前復習教師在課堂中重點講述的內容就能夠獲得較高的分數,而其余時間由于課業較重,再加上對于歷史知識的興趣不大,導致高中歷史教學效率低下。
(三)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
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始終圍繞著考試,學生學習歷史就是為了應付考試,專注于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在教學過程中未能意識到學生主動學習的作用,重點向學生講授歷史考試知識,學生為了應對考試需要對歷史課本中教師所劃分的重點進行背記。這種方式對于學生的綜合發展具有非常大的不利影響,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了解不到位,卻缺乏深入學習的意識。
(四)“填鴨式、論證式”歷史教學有缺陷
國內大部分學校仍舊沿用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填鴨式”和“論證式”較為常見,填鴨式教學是以教師為課堂主體,向學生講述歷史知識,講述的重點一般都是考試考查內容,忽略歷史知識體系的構建,使得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時接受的都是零散的知識內容,無法系統性地學習。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動性無法很好地發揮,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學習僅僅停留在表面,歷史教學并未達到改善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而且填鴨式教學只會使部分對歷史知識非常感興趣的學生在考試中得到較好的成績。
“論證式”教學是指教師將課本中的內容作為講授重點,在教學過程中對其進行分析,例如在學習《鴉片戰爭》一課時,教師只是根據一些歷史事件來向學生講述,完成課堂教學,這種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缺少對歷史的自主思考,很難讓學生更深層地理解,教師也沒有對知識進行拓展,比如鴉片戰爭時期的歷史環境、誘導戰爭爆發的因素等,學生無法獨立思考歷史,缺少自己的理解。
三、 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的轉變和創新
(一)教師積極轉變傳統教學觀念
為了更好地應對新課程改革給歷史教學帶來的挑戰,學校的管理者應當督促歷史教師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中對歷史教學的指導要求,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教師要正確處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的疑問,不能未經思考就直接否定,這對于學生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大膽提出疑問是思維創新的第一步,教師應當指導學生脫離教材的束縛,自主思考,不被教材中歷史事件的定論所影響,針對歷史內容提出自己的想法觀點,發散思維。對于已經定論的歷史事件,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深究,引導學生理解歷史事件是如何進行定論的。歷史教師需要指導學生用辯證或者發展變化的眼光觀察理解歷史事件內容,對于課本教材中的歷史人物從多個方面運用多個方法進行分析。
(二)使用“情境式”教學模式
“情境式”歷史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歷史學習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高中歷史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技術融入教學中,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更有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對學生思維模式的發展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歷史知識對于被學生來講枯燥乏味,過于抽象,而多媒體技術能夠讓學生更直觀地學習歷史知識,將學生帶入當時的歷史環境中,深入學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例如在學習《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一課時,教師在網絡上搜集與之相關的紀錄片或者影視劇,在學生觀看的同時對歷史進行講解,使得學生對歷史的了解不再停留于書本之上。
(三)互動式歷史教學
隨著教育改革的力度逐漸增加,高中歷史教師也可采用互動式教學實現歷史教學模式的轉變和創新,在歷史課堂上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采用這種教學模式,對教師有較高的要求,歷史教師需要在課前仔細設計教學環節,認真備課,合理安排課堂時間,并且要準確掌握學生的真實學習水平,才能夠利用互動式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思維能力。在歷史課程開始之前,教師針對課程內容設計需要學生預習的內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大膽發表自己對歷史事件的看法觀點,給每個學生展示自己觀點的機會,并且教師要客觀的點評學生的觀點。例如在學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一章節時,學生可以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師生之間進行互動,教師也可將學生分組,從教材內容中提煉出具有爭議的觀點,安排組織學生展開小型的辯論賽,幫助學生更深刻地學習歷史知識。
(四)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