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雪祥
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感悟深化能力、寫作表達能力提升方面起著關鍵性作用。好的課堂閱讀教學可以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新課程標準實施不斷進入縱深階段,社會的發展對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廣大一線小語教師需要立足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實際,全面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不斷探索閱讀教學促進寫作能力提升的訓練途徑,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本文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個性化閱讀促進寫作能力的提升,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以供同仁參考、研究,進而有效發揮閱讀教學的價值與功能。
一、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嘗試自主表達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生的年齡和身心特點應該引起教師的密切關注。由于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智力等因素存在著差異,因此在個性化教學中,教師就要遵循以人為本與因材施教的原則,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促使每一位學生都獲得、全面成長。
首先,教師要全面、充分地了解學生。學情分析是進行小學閱讀教學的重要前提,教師需要對每一位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學習特點等情況了如指掌,這樣才可以有效實施因材施教和個性化培養,進而達到滿足每一位學生學習需求的目的。其次,教師要樹立學生主體意識。課堂閱讀教學的主人應該是學生,教師需要歸還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做組織者與引導者,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角色,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個性化閱讀中,進而培養自己的創作和表達能力,要多給學生創造或者保留自主思考、自主表達和自主寫作的空間與機會。需要使用“閱讀期待”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自主閱讀。
例如,在教學部編教材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和《父愛之舟》以后,可以先鼓勵學生利用已學過的兩篇課文,結合自己的家庭情況體驗一下父母對自己的愛,然后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見解與觀點。課前,教師利用課件展播一個家庭生活的幾個片段和場景,引導學生思考一下,自己有哪些情感體驗呢?要求每個學生都要發言。教師掌握了第一手資料,然后可以根據學生現狀調整教學設計,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并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將所見所感表達出來,寫成小短文,這樣可以促進閱讀向寫作有效過渡。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實現自主創新
課堂是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主陣地。因此,在個性化教學中,教師就要利用好這一有利因素,促使閱讀教學更加生動、有趣與形象,讓閱讀真正成為寫作素材的基礎。
首先,教師通過良好師生關系的營造,暢通和學生溝通交流的情感渠道;其次,教師要適當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展開想象,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找到屬于自己的正確學習方法;最后,教師要善于將知識內容趣味化、簡單化與生活化,鼓勵學生自主想象,自主表達,自主探究,自主創新。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表現自己,將想法與觀點用口頭或筆頭呈現在教師和同伴面前,能夠正確地解讀與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與情感。
例如,在教授部編教材五年級語文《只有一個地球》時,教師可以先與學生展開討論,詢問學生:“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應該怎么辦呢?聯系生活請大家談談自己的想法。”然后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討論。教師可以在一旁引導學生,給予相應的點撥與提示,幫助學生快速找到文中的重要句子,聯系實際說說感受,這樣的閱讀效果非常好。
三、轉變閱讀教學方法,借力閱讀感悟訓練寫作
教學方法是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關鍵,也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關鍵。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要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先進的科學信息技術,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微課視頻、慕課等教學途徑,將抽象、復雜、繁瑣的閱讀知識,轉換為形象、直觀、趣味的內容,通過圖片、聲樂、文字、視頻等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的創作欲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閱讀學習中。其次,創設教學情境促進個性化閱讀。正所謂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可以在導入環節為學生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將學生快速帶入到學習狀態,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最后,教師可以借助游戲教學、角色扮演、競賽等方式,將課堂教學活動轉變為探索、競爭、表演活動。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親身感悟,去理解文本中的內容,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將自己的閱讀感悟用筆表達出來,進而提升作文訓練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部編教材六年級上冊《兩小兒辯日》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用投影展示出早晨太陽升起的場景和中午太陽高懸的樣子,讓學生通過對視頻文件的欣賞,來體會一下生活中太陽大小變化的規律,進而進入課文閱讀。接下來,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呈現有關參照物的知識,引發學生的思考,在此基礎上,再要求學生動筆表達自己的閱讀感悟,這樣的寫作非常接地氣、非常有效果。
四、結合課外閱讀教學
只有充分挖掘學生身上的潛能與優勢,將其優勢轉變為能力,才能促使學生提升語文素養。課外閱讀教學是拓寬學生知識面,構建完整知識結構的有效方式。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個性化教學中,教師還要適當地結合課外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為學生選擇合適的讀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與眼球,如《唐詩宋詞》《西游記》《論語》等經典書籍,借此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做好背誦記錄。在閱讀中,將經典的語句和優秀的段落摘抄下來,然后利用閑余時間背誦。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制定一個適合自己的閱讀計劃,如每天閱讀10頁書籍,每學期閱讀兩本書等。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國外的經典書籍,如《小王子》《老人與海》《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雪國》《千紙鶴》《泰戈爾詩集》等等。借助以上方法,學生可以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讓作文有話說、有物寫。
總之,教師需要高度重視閱讀教學在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感悟深化能力、寫作表達能力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要通過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轉變閱讀教學方法、結合課外閱讀教學等途徑,培養學生養成個性化閱讀的習慣,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而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