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梅
(廣東省清遠市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民族中學 51320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現代初中物理教學中越來越重視實驗教學的作用.然而,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仍有很多教師還采用傳統的實驗教學方式,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不到提高,實驗教學的課堂質量不佳.下面,筆者將從以下幾點出發,淺談如何有效創設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模式.
創設科學的物理實驗情境,對于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通過圖形、聲音和視頻等表現形式,創設物理教材中提到的實驗的情境.
例如,在教學“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一課的內容時.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進行課堂的導入.如,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凸透鏡的應用,如放大鏡、投影儀和照相機等等,從而引導學生聯想生活實際中見到的相關情境.而后,順勢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同學們知不知道在什么情況下,通過凸透鏡能夠得到縮小的像?而又在什么情況下能夠得到放大的像呢?”這樣,通過多媒體的導入,引導學生聯系自身,就促使他們產生了強烈的學習動機.其次,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猜想.如:“你認為凸透鏡成像的不同和什么有關呢?”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之后,再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過程.如先介紹蠟燭、凸透鏡、光屏、光具座等實驗器材,及實驗器材的作用.而后,將凸透鏡、蠟燭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使蠟燭的燭焰與凸透鏡光新處于同一高度,由近到遠逐步調節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一直到焦距為止,讓學生觀察像的變化;保持凸透鏡和燭焰位置不變,在凸透鏡另一側放上光屏,任意改變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讓學生觀察光屏上能否看到燭焰的像;調節蠟燭位置,使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逐漸大于透鏡焦距,讓學生觀察燭焰的變化情況;等等.總之,教師通過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實驗情境,對于提升學生觀察能力有著重要作用.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是教學的中心.然而,在傳統實驗教學中,很多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作用.因此,為提升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初中物理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體驗實驗的方式,有效激發學生探索實驗的熱情.
例如,在教學“探究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一課的內容時.在探究運動和力的關系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開展以下實驗:首先,引導學生檢查實驗所用的器材,主要包括小車、斜面、水平軌道、毛巾、紙板和玻璃等器材.其次,教師可以通過視頻演示實驗步驟,而后讓學生親自動手開展實驗:步驟一讓小車從斜面某一高度運動處到鋪有毛巾的水平軌道上,觀測它運動的距離.步驟二讓小車從斜面同一高度處運動到鋪有紙板的水平軌道上,觀測它運動的距離.步驟三讓小車從斜面同一高度運動處到鋪有玻璃板的水平軌道上,觀測它運動的距離.這樣,學生通過親身動手實驗,對于物體運動和力的關系就有了深刻的認知.此外,在探究慣性定律的活動中,教師也可以組織開展硬幣落水的實驗活動.首先,準備硬幣、玻璃杯、卡片等實驗器材.其次,引導學生動手實驗:步驟一將硬幣置于卡片上,蓋在玻璃杯口.步驟二將硬幣放在卡片上緩慢移動,學生就會發現硬幣不會掉進杯子里.步驟三用力彈走卡片,學生會發現硬幣并沒有跟隨卡片直接飛出,而是在短暫停留后,才在重力作用下掉到水杯中.當然,在學生動手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巡回指導,幫助學生正確完成教學實驗.
物理實驗方法是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重點,學生只有學會相應的方法,才能有效自主進行物理實驗.因此,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創新物理實驗的方法,使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式證明實驗,從而有效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圖1
例如,在教學“探究電磁鐵的磁性”一課的內容時.傳統的教材中提到的實驗,在實驗的過程和實驗的精確性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創新實驗設計.首先,確定創新實驗設計所用的實驗器材:主要包括自制電磁鐵(漆包銅線直徑0.5mm,中間有抽頭,分為50匝和100匝)、指針(長25cm)、鋼球(直徑2cm)、電流表(0-3A)、學生電源、導線等等.其次,對原來實驗進行創新,如圖1所示:將電流表和電磁鐵串聯,并將電磁鐵的另外兩個線頭接在接線柱上,利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磁鐵中的電流.當電磁鐵中電流通過產生磁性時,吸引指針下邊的金屬球,引發指針發生偏轉.電磁鐵磁性越強,指針偏轉角度越大.這樣,學生就可以直觀看到電磁磁性強弱與電流大小的關系.
總而言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關鍵環節,對于豐富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有著積極的意義.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中,初中物理教師必須努力創新物理實驗教學的措施,以學生為實驗教學的中心,有效激發他們參與實驗的熱情,創新物理實驗方法,進而有效提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