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萍 張曉東 李天美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師范大學數(shù)學學院 650500)
波利亞認為,教師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幫助他的學生,但不能幫得太多,也不能太少.為了不漏痕跡的、順其自然地幫助學生解手上的題,甚至是提高學生的能力,使他將來能自己解題,教師得一次又一次地問同樣的問題,指出同樣的步驟.教師可以提出哪些問題,波利亞在《怎樣解題》一書中通過“怎樣解題”表給出了答案,“怎樣解題”表包括四個步驟:理解題目;擬定方案;執(zhí)行方案;回顧.
題目(2019年高考數(shù)學文科全國Ⅰ卷第20題)已知函數(shù)f(x)=2sinx-xcosx-x,f′(x)為f(x)的導數(shù).
(1)證明:f′(x)在區(qū)間(0,π)存在唯一零點;
(2)若x∈[0,π]時,f(x)≥ax,求a的取值范圍.
注第(1)問屬于證明題,不多贅述,具體解答如下:
證明:設g(x)=f′(x),則g(x)=cosx+xsinx-1,g′(x)=xcosx.



即f′(x)在(0,π)存在唯一零點.
1.理解題目
從題目的敘述開始,不難看出題中第(2)問是一道求解題,未知量、已知量和條件是一個求解題的主要部分.“未知量是什么?已知數(shù)據(jù)是什么?條件是什么?”這是首先需要回答的三個基本問題.
未知量是a的取值范圍;已知數(shù)據(jù)是f(x)=2sinx-xcosx-x;條件是當x∈[0,π]時,f(x)≥ax.這是一道已知不等式恒成立求參數(shù)范圍的問題,題目中包含三角函數(shù),且出現(xiàn)在壓軸題的位置,難度系數(shù)較大.
2.擬定方案
對題目的未知量、已知量和條件進行分析后,回答問題“你知道一道與它有關的問題嗎?這里有一道題目和你的題目有關而且以前解過,你能利用它的方法嗎?”
能否想到一道有關的問題取決于學生過去的經驗,在本題中,一方面學生可以想到條件中當x∈[0,π]時,f(x)≥ax等價于[f(x)-ax]min≥0,題目轉換為求函數(shù)最值問題;另一方面,將參數(shù)進行分離,構造出一個新的函數(shù),再求最值.這是常見的兩種思路.
3.執(zhí)行方案
解題方案只是一個總體的框架,在擬定方案的指引下,學生需要細心的執(zhí)行.為了確保方案執(zhí)行過程中每一步的正確性,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你能清楚地看出這個步驟是正確的嗎?你能否證明它是正確的?”
解法1最值法
分析當x∈[0,π]時,f(x)≥ax等價于當x∈[0,π]時,f(x)-ax≥0,即[f(x)-ax]min≥0.利用函數(shù)的單調性求出函數(shù)最小值即可,判斷單調性的過程中需要對參數(shù)a進行分類討論,最值法用于本題較為繁雜,不具體展開.
解法2分離參數(shù)法
分析本題中f(x)≥ax,考慮函數(shù)的定義域x∈[0,π],當x=0時,不等式成立;

4.回顧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有了答案還遠遠不夠,此時“你能以不同的方法推導出這個結果嗎?”是學生需要思考的問題.
圖象法和端點分析法是該題目的另外兩種做法,圖象法即將不等式轉化為兩個函數(shù)的圖形的位置關系問題,其中一個函數(shù)為一次函數(shù);端點分析法則是從求“不等式恒成立”的必要條件入手,求得參數(shù)范圍,再證明其為充分條件.
解法3圖象法
分析當x∈[0,π]時,f(x)=2sinx-xcosx-x≥ax,令k(x)=ax,其中k(x)為一次函數(shù),證明函數(shù)f(x)的圖象始終在函數(shù)k(x)的圖象上方即可.

圖1

顯然,k(x)=ax的斜率a需小于等于0,則a的取值范圍為{a|a≤0}.
評析本解法巧妙地使用函數(shù)圖象的位置關系,從幾何意義出發(fā),使解題更簡單.
解法4端點分析法
分析由于函數(shù)的定義域為[0,π],要證f(x)≥ax,在端點處f(π)=0≥aπ(選端點x=0不等式變?yōu)?≥0),可初步得a≤0是f(x)≥ax成立的必要條件.
解由題設知f(π)≥aπ,f(π)=0,可得a≤0,下面證明x∈[0,π],且a≤0是f(x)≥ax成立的充分條件.
由(1)知,f′(x)在(0,π)內只有一個零點,設為x0,
當x∈(0,x0)時,f′(x)>0,f(x)單調遞增;
當x∈(x0,π)時,f′(x)<0,f(x)單調遞減.
因為f(0)=f(π)=0,所以當x∈(0,π)時,f(x)≥0.又當a≤0,x∈[0,π]時,ax≤0,故f(x)≥ax得證.
因此,a的取值范圍為{a|a≤0}.
評析端點分析法由一般到特殊,利用邊界值縮小參數(shù)的范圍,本題目使用端點分析法最為簡潔.
高考導數(shù)題不僅是學生面臨的難點,也是教師教學的重點,波利亞的“怎樣解題”表猶如黑夜中的明燈,給教師和學生在解題時指明了方向,但需要注意的是,解題教學的過程中,提問的方式不是僵化的,允許一定的通融性和可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