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育機構,需要將準確的信息提供給家長,提前告知他們學生回國后可能遇見的種種情況,比如網課時間差異、學校畢業學分等問題。同時,我們在美國也擔任學生的監護人的角色。”杰瑞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的采訪中的這樣一番話,提到了許多想要送未成年孩子出國的家長擔心的一大問題——監護人。不少家長擔憂在疫情時期,一些學校或監護人會不負責,影響到孩子的學業甚至是基本生活。對此,教育專家表示,應客觀看待監護人的角色并保持信任。
據了解,監護人廣義上的定位是在美國的成年人,一些負責代理低齡留學生的教育機構會直接充當監護人的身份。以杰瑞所在的機構為例,整個公司是學生的監護方。“每名顧問作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指導員,定期一個月兩次給國內家長提供學習和生活報告,也負責安置學生周末活動,比如校內體育活動、社團和義工活動,為其定制計劃。監護人的實質就是充當每名學生在美國的家長。”如果是沒有監護義務的機構,則監護人角色可能是寄宿家庭或學校本身。
“疫情期間,學生和寄宿家庭產生矛盾是有可能的,我認為還是缺乏溝通,或者學生處于青春期,不擅長表達引起矛盾。”不過,杰瑞表示,一般寄宿家庭都與代理機構合作較久,有些甚至是學校的老師或員工,非常有經驗,可以充當與學生溝通的橋梁。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發展與改革研究所所長吳霓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英美,留學生寄宿當地家庭比較多,往往會提前簽訂協議,包括費用和責任。如果像新冠疫情這樣的特殊情況出現,留學生停課后會長時間住在寄宿家庭,他們和寄宿家庭的接觸會更加密切,需要一個新的適應過程。“對于小留學生來說,可能會有情感上的沖突。”
對于一些關于寄宿家庭不再愿意接受留學生的報道,吳霓認為,這種情況確實可能出現,“但應該只是個案”。他對記者說,寄宿家庭都是自愿申請,且會經過學校的考察,考慮其監護能力、是否有犯罪記錄、家庭成員的性格等。“最重要的是,選擇寄宿家庭是需要學生和家庭雙向同意的,如果發現彼此有不適應的問題,學生完全可以尋找其他的寄宿家庭。”
另一方面,也有家長擔憂,學校停課停學,會不會影響住在宿舍的學生。吳霓對記者表示,大部分寄宿學校會事先進行評估,如果認為學生留下來更安全,會出臺措施安置好學生,保證學生的生活。“大部分學校會對學生負責,守法守信,不會出現不管國際學生的情況,一些媒體的報道可能對情況有所夸大。”
此次疫情在多國蔓延,留學生成為疫情第二階段眾多輿論關注的焦點。這或許會影響到一些家長未來對
孩子的留學規劃和心態。吳霓表示,有些在國內的家長會比小留學生更緊張,因為小留學生年紀小,在外自理能力比較差,遇到這樣的疫情,家長的擔心是可以理解的。“家長通常會以較嚴重的程度評估國外,但實際上,不同國家的國情是不一樣的。”他建議家長應該對當地學校以及寄宿家庭保持信任。“家長應該權衡利弊,現在讓孩子長途跋涉回國,并不一定是個理智的選擇。在回國路上,孩子們會增加被感染的風險。”
吳霓表示,家長需要仔細考慮,孩子如果回國后,是否以后還想再回去讀書,如果還想回去則不如鼓勵孩子在當地堅守。他認為這種時候更需要加強溝通聯系,和孩子、也和學校或寄宿家庭及時了解困難,準備好防護物資,并在心態上做調整。“小留學生年齡小,這種情況下容易感到無助,當地學校和家庭的幫助對他們是最直接的。”▲
環球時報2020-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