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艷


【摘? 要】初中化學的學習是又一類自然學科的啟蒙,這個階段需要重視構建化學基礎知識體系,打造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那么,在農村初中應該如何解讀初中化學的核心素養的五個方面呢?又怎樣在化學實驗的課堂教學中去落實“適應學生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呢?農村初中實驗條件雖然已經大大改觀,但實驗現象仍然不能滿足大班容量的需求,筆者認為微課是一種改變這種局面的有效途徑,本文基于此目的,重點談談如何在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整合知識體系,提升學科素養。
【關鍵詞】化學實驗;微課;整合;學科素養
作為一線教師,直接面對的是一群化學知識空白的啟蒙教育的初中生,也算是一件幸事。而開設化學課就必須打造學生的學科素養,讓學生構建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形成化學學科的基礎知識體系和基本技能、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對化學知識體系認知的情感態度和應用化學知識的價值觀等素養。化學實驗蘊含了化學知識的生成與發展,是化學不可缺失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的教學實踐表明,教師必須站得高,才能“授之以漁”,用微課足以駕馭化學實驗的課堂。
1.做好微課的制作與剪輯,成為實驗教學的抓手
組織教學、復習舊知、講授新課、鞏固新知識、布置作業是前蘇聯教育家凱洛夫的五步教學法的五個環節,現代教學仍然逃脫不了這種課堂教學模式的影子。當然,這種教學模式,教師的教學過程多是“授之以魚”,滿堂課是娓娓道來,而學生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所謂的課堂互動就是問、答,再問、再答,課堂沒有生機,化學實驗成為紙上談兵。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化學實驗中主宰自己呢?筆者在教育實踐中有所感悟:作為初中化學教學要用好兩書,即化學課程標準和教材,在熟讀兩書的基礎上設定好課時計劃,做好微課的制作與剪輯,讓學生觀察化學實驗有據可依。以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化學“2.1性質活潑的氧氣”第二課時為例,課前預習的微課設計為:
(1)氧氣制備的藥品是什么?
(2)氧氣制備要用到的儀器是什么?
(3)裝置實驗裝置圖(給出化學軟件、根據教材圖示)并標出儀器名稱。
微課設置可以是學生動手解決的問題環節,讓學生能夠構建化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在“2.1性質活潑的氧氣”第二課時的課堂上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老師錄制的氧氣制備實驗示范操作之后進行總結,找出關鍵詞作以識記:
“查”、“裝”、“定”、“點”、“收”、“離”、“熄”。
微課的設置還可以是問題討論環節,讓學生在觀察微課之后生生之間進行對話、交流,讓師生之間釋疑、解疑。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
觀察了教師示范操作的微課,為什么收集滿氧氣后的操作是先將導管從水槽中撤離出來,然后熄滅酒精燈?
通過這個案例就可想而知,教師的課前準備,微課必須是基于核心素養的課時設計,從基于知識構建設計轉向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構建設計。從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出發,認識氧氣制備實驗探究是一種科學解釋和發現、創造和應用的科學實踐活動,從實驗探究中去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這樣的微課設計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激情學習。
2.做好微課教學的導入,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
作為初中生化學啟蒙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的學習熱情,是“一天之計在于晨”的舉措。例如,在開篇之際,利用微課創設一些小小的化學魔術,如魔棒點燈——將高錳酸鉀顆粒放熱燒杯中滴加適量的濃硫酸,用玻璃棒蘸取液體就可以去點燃酒精燈;清水變牛奶——取一試管澄清的石灰水,然后通入二氧化碳等。有人認為魔棒點燈與初中化學沒有多大的關系,其實不然,制備氧氣的實驗要用到此藥品,也為今后的氧化還原反應奠定基礎。這樣的情境導入就能激發學生一探究竟的對知識追求的欲望,培養他們熱愛化學、嚴謹治學的態度。
3.做好課堂教學的角色,構建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
初中學生的自律能力較差,因此,在教學活動中組織課堂教學尤為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正確處理師生的關系,注意角色的互換。教師是設計者、組織者、學習活動的導演,只有教師的言行舉措產生激勵、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關鍵所在,學會相互觀察、聆聽,學會共同交流切磋,才能教學相長。
例如,在復習制備氣體實驗單元過關的時候,利用微視頻展示“啟普發生器”(下圖1),并出示實物。通過配音簡述其構造原理,重點在“隨制隨取”的知識點上。
通過學生的討論與思考,讓學生從原理上認識電子白板展示的制備氧氣和二氧化碳氣體所采取的裝置,哪些與啟普發生器制備氣體的原理是一樣的,導學案中設置的裝置如圖2。
然后繼續討論,在實驗室中,用下列圖3的儀器來組裝更多的“隨制隨取”的氣體發生裝置。
化學實驗的微課設計應該是導學式,因為學習是學生通過自己的內因而起作用的,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探究才能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心理學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的關系的對抗,和諧的課堂氣氛有利于對抗矛盾的相互轉化。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師生是學習的共同體,唯有讓學生動起來,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才能實現學科核心素養的構建。
4.做好人文精神和科學倫理教育的微視頻,培養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的核心素養
眾所周知,社會要求每一個公民必須遵守“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道德生活價值觀。作為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會用知識,而且還要教會學生怎樣做人。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呢?可以結合化學史料、現代科技發展的成果,讓學生感悟科學家嚴謹治學的態度和為科學奮不顧身的精神。例如:筆者結合201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科學家屠呦呦的事跡剪輯一個微視頻,通過介紹屠呦呦60多年致力于中醫藥研究實踐,帶領團隊堅忍不拔,敢為人先,通過研究發現了青蒿素,解決了抗瘧治療失效難題,這與化學知識也是息息相關的,屠呦呦為中醫藥科技創新和人類健康事業作出巨大貢獻。學生通過微視頻的播放可以獲得民族的自豪感,由此也可以驅動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敢于創新,勇于追求知識的潛能。
總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是新知識開啟的立足之地,也是促進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提升的立足之地。只有做好微課的制作與剪輯,成為實驗教學的抓手;做好微課教學的導入,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做好課堂教學的角色,構建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做好人文精神和科學倫理教育的微視頻,培養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的核心素養,才能實現學生自身的長遠發展,適應未來社會、成就終生學習的夢想。
【參考文獻】
[1]胡先錦,胡天保.基于發展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教學實踐與思考[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6(4):4-7
[2]俞桂飛.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化學優質課設計七要素[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8(5):90-93
[3]丁丹丹.基于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化學啟蒙教育的思考[J].化學教與學,2018(1):15-19
(本文為課題“微課促進農村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YBLX2015209)的研究成果)
(泰州市田河初級中學,江蘇 泰州 2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