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紅
摘 要:“少教多學”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是一種能夠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模式,文章結合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主要情況和出現(xiàn)的問題,分析“少教多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的構建方式及其產(chǎn)生的影響。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少教多學”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12-25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03-0027-01
“少教多學”模式既不忽視教的重要性,也不忽視學的主要力量,教與學的合二為一是這種模式的主要理念。“少教多學”就是要在重視教師引導的基礎上啟發(fā)學生獨立地學、自主地學,給教師和學生雙方都留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這有益于雙方互促發(fā)展。
一、善用提問,鼓勵發(fā)言
一般來講,初中語文閱讀課堂上的學生發(fā)言都是在教師的掌控之中的,這就顯現(xiàn)出教師善用提問藝術的重要性,有技巧性、有側重點的提問可以讓學生迅速把握課文的重點問題,提升學生閱讀文本的效率,也能夠在班級環(huán)境中營造較為活躍的課堂發(fā)言氛圍。教師要想讓學生多多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讓學生多思考、多學,那么自己就要在提問上多下功夫。
例如,在教學韓愈的《馬說》的時候,教師要順著文章的評論思路開展提問。開篇第一句啟示總結、概括了全文的主題,這時候教師就要請學生思考:“你對這句話有什么感受?如果還沒有學習這篇文章,你認為作者的這句話是在表達什么?”這樣的提問就相當于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個熱身活動,教師可在學生還未深入學習課文之前給他們拋出問題,在其理解還不夠深入的時候讓其說出自己的第一印象和感覺。并在這篇課文講解結束的時候再讓學生回味這句話,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通過這種提問貫穿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在語文閱讀課堂上不斷產(chǎn)生新觀點、新思考。教師不會立即去評判學生所言是對是錯,而是通過學生不斷的發(fā)言來檢驗文章主題是否被全體學生真正理解。
二、小組合作,深化交流
小組合作是一種充分發(fā)動班級學生力量、凝聚學生智慧而且還能夠活躍課堂的教學路徑。在使用提問來推動閱讀的“少教多學”時,一般是教師問、不同學生答,這種師生之間的互動確實讓課堂的教學步子更有節(jié)奏性。不過小組合作交流更加重視的是生生之間的互動,不同學生的觀點在小組內(nèi)部碰撞,文章的觀點被深入剖析,也能夠給學生們的語文閱讀帶去嶄新的體驗。例如,在教學《愚公移山》這篇寓言的時候,其實課文內(nèi)容學生都理解,畢竟是從小都知道的故事。但是由于這篇文章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現(xiàn)的,學生在了解語言文字知識的基礎上開展作品主題的討論也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在現(xiàn)代化的語境之下。愚公移山的做法到底值不值得現(xiàn)代人提倡呢?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先在小組內(nèi)部討論,有的學生還會聯(lián)想到《精衛(wèi)填海》等神話傳說,這些看似“不自量力”的人物故事,給了學生們更多、更深的思考。學生能夠從辯證的角度來思考閱讀問題,比如“既要堅持真理也要適當變通,不能一條道走到黑”等,在小組交流中,學生可以尋找到思想上的共鳴。
三、課外拓展,自主延伸
課內(nèi)閱讀是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而課外閱讀大部分有賴于學生自己的閱讀興趣和主動性。在這方面,教師只能起到幫助拓展的作用,延伸學習還需要學生自主實踐。
例如,在教學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的時候,學生們對這位短篇巨匠的寫作手法非常感興趣,那種人性之丑惡心理讓學生們產(chǎn)生了好奇的探求欲,其實人的行為也和其所處的歷史時代有著密切關聯(lián)。由于是短篇小說,普遍短小精悍,學生閱讀起來費時較少,能夠涉獵比較廣泛的作品,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莫泊桑的其他短篇小說,如《漂亮朋友》《項鏈》等,從幾個片段之中感受作者的精心布局和高超技巧。在學生的這種課外延伸之中,教師始終起到一個引導作用,比如給學生推薦作品、布置一些課外閱讀作業(yè)、讓學生寫讀書筆記等。這些課外閱讀在一定程度上會給學生的閱讀經(jīng)歷、寫作經(jīng)驗提供充足的養(yǎng)料,推動著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少教多學”的不斷進步。
結合上述對“少教多學”這一模式在初中語文閱讀課堂中的構建路徑,啟示著初中語文教師要明確自己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既要保證閱讀教學的課堂有師生互動的傳統(tǒng)環(huán)節(jié),又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散,由此來提升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的趣味性、教育性和高效性。
參考文獻:
[1]高曉乖.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少教多學”模式的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6(14):58.
[2]汪祝蘭.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少教多學”模式的構建[J].教育界,2018(23):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