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致雅
由李秉喆創立的韓國三星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由家族控制的商業帝國。談及三星,其家喻戶曉的業務包括智能手機、存儲芯片、顯示面板制造等。為眾人所不熟知的是,三星還有20年的風險投資經歷。
1999年,李健熙堅信電子產品這種新興工業具有很強的發展潛力,不僅確立了以電子產品和電信產品為主打業務,還在韓國首爾成立了三星風投(Samsung Ventures)。這是一個專注于戰略投資的獨立公司。
20年過去了,三星一直把風險投資看作一條把握新增長點的蹊徑。今年6月,三星電子副董事長李在镕表示,未來,三星風投重點關注的領域會有三個:人工智能、6G以及區塊鏈技術。三星風投中國事務所所長慎宰英也告訴創業邦,當下之際,應把握中國市場,加大開展風險投資業務,尋找新的技術,為未來做準備?!罢l也不知道未來十年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如果等到一切都發生的時候再做準備,那就來不及了?!鄙髟子⒄f。
2014年,三星風投在中國成立事務所,投資與三星集團業務有戰略關聯的高科技企業,尤其是在三星電子和三星集團相關的核心領域。目前三星風投中國事務所已在中國投資了30多個項目,投資總額約為2億美元。
當下之際,應把握中國市場,加大開展風險投資業務,尋找新的技術,為未來做準備?!罢l也不知道未來十年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如果等到一切都發生的時候再做準備,那就來不及了。”
在中國的這五年多時間,三星風投很低調,卻收獲了累累碩果。如半導體領域的瀾起科技和晶晨半導體,如今在科創板上炙手可熱;電源管理芯片(PMIC)公司矽力杰(Silergy);深鑒科技則于去年剛剛被美國賽靈思公司(Xilinx)收購;互聯網平臺智云健康和HappyEasyGo成長迅猛;還有其他領先的科技公司,如平臺化芯片設計服務公司芯原,幫助電動摩托車解決續航問題的e換電,壓力觸控解決方案提供商深圳紐迪瑞 ……
三星風投的投資理念是什么?未來又將在哪些領域布局?
創業邦:目前三星風投在中國設立的都是美元基金嗎?是否打算成立人民幣基金?
慎宰英:對,只有美元基金。目前三星風投在中國的團隊比較小,又要看項目,又要做盡調,又要做投后管理,精力實在有限。我基本上每周都要出差,去全國各地看項目,募、投、管、退每個環節我都要參與把控。
中國的發展之快確實令人驚訝。早在20世紀90年代,剛從新加坡高中畢業的我在家人的支持下來到中國讀大學,那是我第一次來到中國,之后又去了德國讀書、工作,接著又回到韓國工作,到了2014年我再次來到中國工作,幾乎找不到自己記憶中的地方了。這五年半來,我又一次見證了移動互聯網、先進制造、人工智能等各行各業的飛速發展,更加堅定了我對中國的信心,而且已經在認真考慮人民幣基金的設立。
創業邦:能否介紹下三星風投的資金來源?
慎宰英:三星風投的全球管理基金規模約為25億美元,其中95%的資金來源于三星集團的各個事業部(BU),比如三星電子Device Solution Division、三星電子Set Division、三星SDI以及三星Display等。其余5%的資金分別來自韓國不同的上市公司,這些上市公司大多為三星的合作伙伴。
創業邦:除了投項目,還會做別的基金LP嗎?
慎宰英:我們除了投項目,還投了幾個垂直領域的基金。但主要目的是直接投項目。

三星風投中國事務所所長 慎宰英不同的公司和不同的國家之間一定要合作
創業邦:如何在中國尋找優質項目?
慎宰英:除了我們自身龐大的產業資源以外,我們也經常和其他戰略投資人交流,經常和高知名度的中國專業VC合作。
來到中國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意味著我要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去適應新的生活。但我一直很看好中國市場,也堅定地相信未來大的發展機會都將出現在中國市場。
創業邦:投資邏輯是怎樣的?對投資標的有沒有什么要求?比如輪次、賽道等。
慎宰英:實現戰略協同這一目標對我們來說很重要,也是選擇標的時的主要考量。由于三星風投的資金大多來自三星各個事業部,所以要滿足集團和事業部的需求,幾乎不能投和集團沒有業務協同的企業。
我們對投資輪次沒有限制。從Pre-A輪到Pre-IPO輪都有涉及,投資額度從100萬美元到2000萬美元不等。但大多集中在A到B輪,從輪次上看,沒有什么“必須投”的項目,也沒有什么“不能投”的項目。
創業邦:百分百都是為了戰略目標嗎?有沒有例外?
慎宰英:也有約10%的資金可以靈活使用,我會更多地把這部分靈活資金放在互聯網項目中。這些項目現在看來也許和三星沒有關系,但是三五年之后說不定會成為三星的一個增長點。
比如,我們投資了智云健康數百萬美元,這是一家專注于像糖尿病這樣的慢性病用藥的醫藥電商。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家互聯網平臺型公司,和三星的主營業務沒什么直接關系。但是用戶可以根據三星智能手機或者智能手表實現睡眠、健身等方面的個性化定制選項,打造個人專屬的健康管理功能。這樣一看,智云健康就可以和三星健康產生業務協同了。
我們還投了一個項目叫HappyEasyGo,這家公司的團隊是從攜程出來的。他們做的事是面向印度的中產和商旅客人,為他們供應機票和酒店的預訂。HappyEasyGo 的政策是做“全網最低價”。從這個項目中我們發現印度人和中國人有不同的mindset(思維方式)。這家公司盡管在2017年1月才成立,到了2018年10月已經成為印度第三大在線旅游平臺了,今年第四季度應該能沖到第二名。
投這家公司的時候,一開始也沒想明白該怎么和三星集團產生協同,但后來成了三星電子重要的合作伙伴。印度的三星手機把HappyEasyGo納入了My Galaxy會員俱樂部中,印度三星用戶就通過My Galaxy可以享受優惠預訂。
創業邦:項目如何過會?需要拿到韓國去上會嗎?周期有多長?
慎宰英:我們是全球基金,所以,每一個項目的確都要拿到總部去過會。項目周期快的話兩個月左右。
創業邦:在中國做了五年半的投資,你對自己的評價是什么?
慎宰英:我的結論是“還可以”。我是一個很樂觀的人,也很喜歡挑戰。來到中國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意味著我要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去適應新的生活。但我一直很看好中國市場,也堅定地相信未來大的發展機會都將出現在中國市場。
創業邦:對中國資本市場環境怎么看?
慎宰英:科創板的機會很大。我們的Portfolio里有兩家公司已經上科創板了。一家是瀾起科技, 7月它在科創板上市,是科創板首批25家上市公司之一。
另一家是晶晨半導體,前不久在科創板上市(8月8日)。
這兩家公司上了科創板之后,變得炙手可熱,科創板也讓我看到了中國對半導體行業的支持。科創板首批掛牌交易的25家企業中,幾乎覆蓋了半導體全產業鏈,如材料、設備、IC設計等,可見半導體企業已成為科創板第一波重點支持的對象。現在,三星還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商,未來我們一定會遇到來自中國的競爭對手。
創業邦:怎么看待未來技術的發展方向?是大趨勢走向融合,還是區域范圍內獨立發展?
慎宰英:現在的大環境確實存在很多沖突,比如中美貿易戰,比如日本和韓國之間的關系。日本實施出口管制后,三星電子只能和其他地區的半導體原材料生產企業合作,勢必要承受生產量減少等損失。這會對全球的智能手機供應鏈造成影響,最終可能導致全球消費者承擔更昂貴的費用。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我相信未來一定是開放協作的。不同的公司和不同的國家之間一定要合作。日本前段時間又決定恢復向韓國出口一些半導體制造材料,這就說明封閉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