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致雅

巴斯夫風險投資公司董事總經理Markus Solibieda作為化工企業,能否把握住中國市場非常重要
巴斯夫集團位于德國總部的路德維希工廠群,這是一座氣勢磅礴的化工生產基地:廠區橫跨萊茵河,面積達10平方公里,廠區內約有200個生產基地,能生產數千種不同的產品。發電站、醫院、旅行社和火車站等都坐落其中,這里也是一條現代化的萊茵走廊。
我們雖然正處在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許多行業的產品甚至品牌更迭都以年來計算,但是作為基礎行業,化工涉及與人們生活相關的各個行業,化工企業興衰變化的時間跨度也要以百年來計算。
154歲“高齡”的巴斯夫集團, 擁有化學品、材料、工業解決方案、表面處理技術、營養與護理、農業解決方案等六大業務領域,為幾乎所有國家、所有行業的客戶做出貢獻。
而成立于2001年的巴斯夫風險投資公司,更像是巴斯夫的一支“催化劑”。它在先進材料、農業技術、數字化轉型、商業模式等方面,幫集團加速驗證新技術,為集團尋找并創造新的發展機會,甚至幫助集團改變商業模式。
當你看到競爭對手投資了一家擁有先進技術的初創公司,并且很快把這個技術用在自己的業務中時,你很難不受到觸動。
對于巨型企業和組織來說,進化往往比革命更容易取得更多更大的收獲,今年,是巴斯夫創投扎根中國大陸的第二年,它們是如何進化的?
打開巴斯夫產品目錄,就像翻開了一本百科全書。
這家公司的業務,涉獵領域不僅廣泛,而且多元,即便在產品的生產流程上,也能和上游的化工原料對接。
這十分符合巴斯夫“一體化(Verbund)”的理念。也就是說,通過生產裝置與技術平臺的智能互聯,高效地使用資源和發揮專長——一個反應裝置中的副產品轉化成下一個反應裝置中的原料,使化學工藝能夠以更低的能耗生產更多的產品,從而保護資源。
當巴斯夫的競爭對手們都在剝離并壓縮業務線,聚焦在某一個細分領域的時候,巴斯夫采取的戰略卻是擴大產業鏈布局,將生產設施、能源與物流智能聯結成網絡,高效利用資源,通過規模效益來創造附加值。
巴斯夫這種投資打造一體化的好處,除了節能環保之外,還可以從產業鏈的角度推測市場需求,進而開始新產品的研發或投資。
這些創新產品中的某些部分,將會通過風險投資這個工具實現。?巴斯夫創投早在2001年成立,如今已經投資了15只風投基金和56個直投項目,在已經退出了1048萬歐元的情況下,目前巴斯夫創投的常青基金規模為2.5億美元。
2018年初,巴斯夫創投在中國大陸正式開展風投業務,投資的第一個項目是3D打印機生產商上海普利生機電科技有限公司(普利生)。
“2001年的時候,德國只有5家CVC,現在這個數量已經增加到了120家。”?巴斯夫風險投資公司董事總經理Markus Solibieda對創業邦表示,巴斯夫作為德國最早開展風險投資的企業, 最初的想法是通過廣泛關注市場動向,作為研發部門內部創新關注方向的一種補充。
最初,投資部門廣泛接觸全世界創業圈和學術圈在化工領域的最新產品、科研成果以及商業創意,目的就是為內部員工開拓眼界和思路。“在這個過程中遇到合適的標的,我們也會投資,但需要業務部門的資金支持,流程比較復雜,所以當時的策略可以看作一種學習探索。”Markus介紹說。
事情的轉折發生在2016年之后,這種“學習探索”逐漸發展成“技術搜索(Technology Scout)”模式。
巴斯夫開始在全球范圍內主動尋找一些擁有前沿技術、富有創新能力,同時又跟巴斯夫業務有強協同效應的初創企業,用投資的方式打造更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當你看到競爭對手投資了一家擁有先進技術的初創公司,并且很快把這個技術用在自己的業務中時,你很難不受到觸動。”Markus說。
現在,企業風險投資已經成為趨勢,不僅僅是像巴斯夫這樣的大公司,很多中型企業也開始成立自己的風險投資部門。
CB Insights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企業風險投資總額達529.5億美元,同比增長46.81%;全年完成交易數量2740起,較2017年增加了672起。美國企業風險投資的數額更是首次超越了傳統VC。在財富百強企業(按營收排名的美國100強企業)中,77%的企業會進行風險投資,52%的企業有自己的投資部門。
Markus認為,當前的商業世界瞬息萬變,經常會出現顛覆性的創新。“再強大的公司,也無法保證可以完全依賴公司內部的資源跟上世界變化的節奏。”
2016年,Markus加入巴斯夫,彼時,他意識到數字化將會在兩個層面影響巴斯夫未來發展——第一是用數字化工具做公司內部效率提升,第二是為巴斯夫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中國農民和其他國家的農民不太一樣,原因之一是中國農民大部分擁有智能手機,即使是基礎款的。而智能手機意味著移動互聯網的廣泛使用。農民可以通過手機來管理農田,下單購買農藥等,短期內這樣的商業模式在巴西和印度就無法成立。
化工是一個非常傳統的行業。在過去,行業內進行市場競爭,采取的方式一般是讓幾百名研發人員花兩年的時間推出一個類似的產品,重新奪回競爭力。但如今,在數字化的助力下,兩年的時間已經足夠讓競爭對手的產品迭代很多次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去投資一家有創新能力的初創企業,贏得時間。”Markus解釋道。
那是不是意味著巴斯夫只投資和核心業務相關的初創公司?
其實,關于企業風險投資到底是看重財務投資還是戰略投資,業內一貫存在討論和爭議。?大多數人認為,企業風險投資就應該以配合母公司戰略、延展或補充母公司業務等為目標,財務回報并不重要。但Markus告訴創業邦,很多情況下他們還是在尋找一個平衡點。
在實現戰略目標的大前提下,企業風險投資尋找標的時會受到一些限制,“比如像Google、Spotify這樣的好企業,我們只能遠觀,卻不能投資”。
但是長期來看,CVC也必須要實現財務目標。如果CVC部門的投資收益不能達到一個及格線,是很難在市場上生存下去的。
盡管需要承擔賺錢的任務,但由于CVC不需要對外募資,所以對于投資回報率,往往不會有硬性需求。“如果能有個兩到三倍的回報,就算是一個還不錯的成績了,因為這些投資往往還創造了大量無法匡算的戰略價值。”Markus說。
巴斯夫創投的戰略目標通常通過兩方面來實現:第一是和母公司主營業務有協同的初創企業;第二是通過新的技術和商業模式,拓展母公司技術創新和業務布局的外延。
這兩方面確實都體現在巴斯夫創投近年來的投資布局中。以投資ecoRobotics為例,這家公司制造出了一款除草機器人。它依靠太陽能驅動,可以在農田里實現自主導航,分辨出雜草和作物,并對雜草精準噴灑除草劑。使用這款機器人能節約大約90%的農藥,而且不會讓莊稼有農藥殘留。這項技術徹底改變了農作物保護這個領域中過去100年都沒有變化過的商業模式。
“我們通過投資成為除草服務的運營商。巴斯夫的產品從除草劑轉變成了健康的農田,這就是我說的商業模式的變化。”Markus說。?當然,要想做到全球范圍內的布局,也需要理解不同國家的市場。
巴斯夫創投的李莉告訴創業邦:“中國農民和其他國家的農民不太一樣,原因之一是中國農民大部分擁有智能手機,即使是基礎款的。而智能手機意味著移動互聯網的廣泛使用。農民可以通過手機來管理農田,下單購買農藥等,短期內這樣的商業模式在巴西和印度就無法成立。另外,中國多數農場的面積都不如北美的那么大,這種農田規模的差異導致數據服務需要通過不同的手段來實現。在中國,有大量中小型農田非常適合無人機來提供服務,而在北美和巴西,可能就需要真正的飛機才能提供規模效應。”
作為一家全球性的公司,巴斯夫可以通過CVC的投資活動學習到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商業模式。例如,目前德國還不允許在農業領域使用無人機,但是中國已經有了使用無人機進行稻田服務的項目,巴斯夫便把對無人機的關注放在了對創新更為開放和靈活的中國市場。
CVC和VC的另一個主要差異在于投后管理。?CVC被投企業可以獲得母公司的支持,加速產品開發,獲得豐富的訂單渠道,并有機會進入國際市場。
以巴斯夫創投在中國直接投資的第一個項目普利生為例,這家3D打印公司作為巴斯夫勾畫的3D打印板塊的一部分,獲得了全產業鏈的加持。
2017年8月,巴斯夫收購了位于荷蘭埃門的Innofil3D公司,并于9月在海德堡成立了巴斯夫3D打印解決方案公司。
巴斯夫還和BigRep和Essentium達成合作,BigRep開發并生產了部分世界最大的3D打印機,Essentium旗下子公司TriFusion Devices利用巴斯夫的材料開發出了市面上最強的3D打印熱塑性塑料/碳纖維假肢。
巴斯夫創投把新商業模式布局的關鍵點放在了中國,因為巴斯夫看到了中國市場的上升前景。而這,正是巴斯夫于2018年來到上海成立團隊的初衷。
2018年7月,巴斯夫通過其子公司巴斯夫新業務公司收購了德國漢堡的3D打印公司Advanc3D Materials GmbH和法國里昂的Setup Performance公司。
此外,巴斯夫還向比利時一家3D打印服務提供商Materialise投資了2500萬美元。?根據Markus的介紹,3D打印擁有不同的技術路線,普利生使用的是SMS光固化技術。
根據巴斯夫創投的秦漢介紹,作為一家全球行業領先者旗下的CVC,巴斯夫創投帶給創業者的除了資金之外還有研發、渠道和管理上的幫助。
此外,?巴斯夫承接下了3D打印領域中最耗時耗力的基礎材料研發工作,在上海建立了專門的研發團隊,幫助其開發出不同的功能性材料;不僅如此,巴斯夫還從集團派遣員工來到普利生全職開展業務工作,為其引薦全球客戶。巴斯夫希望借此打造一個全球化、開放式的3D打印生態。?可以認為,普利生之所以接受巴斯夫的投資,是因為巴斯夫能幫助它進入新的市場,并研發新的技術和產品。這一點,是戰略投資機構相比財務投資機構的重要優勢。
巴斯夫和中國的“淵源”始于1885年。那時候,中國的紡織業正蓬勃發展,巴斯夫染料作為暢銷品打入了“中國市場”。
一個多世紀下來,這家公司在中國已無處不在:石油化學品、中間體、特性材料、單體、分散體與顏料、特性化學品、催化劑、涂料、護理化學品、營養與健康、農業解決方案和化學建材。?根據2018年的數據顯示,巴斯夫在大中華區銷售額達73億歐元。
2000年,巴斯夫與中國石化按照50∶50股比投資興建的“一體化”綜合基地正式建成。
2002年,擁有一家全資公司和三家合資公司的巴斯夫上海漕涇基地建成;2012年,巴斯夫上海創新園建成。
2015年,巴斯夫位于重慶的全資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生產基地正式啟動。
2019年11月,巴斯夫在廣東湛江宣布正式啟動新的“一體化”基地項目,建成后總投資額高達100億美元。這將成為巴斯夫在亞太地區最大的“一體化”基地。?如今,巴斯夫創投把新商業模式布局的關鍵點放在了中國,因為巴斯夫看到了中國市場的上升前景。而這,正是巴斯夫于2018年來到上海成立團隊的初衷。Markus堅持認為,從總部派人,一年飛到中國幾次,就想要投出好項目,這是不可能的,巴斯夫需要深耕當地市場。
經過1年多的驗證,巴斯夫創投決定未來把東亞地區的重心全部集中在中國大陸。
2018年,巴斯夫關停設立在日本和香港的辦公室,把精力專注在以上海為核心,以北京、深圳為輻射范圍的幾大創新中心。
2050年,地球人口將會達到約90億。這個可以預見的將來,雖然一方面因為人口增長給全球帶來了巨大挑戰,但另一方面,也為全球各行業提供了諸多機遇,對化工行業尤其如此。“我們預期化工行業能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尤其在中國等新興市場。”Markus說。
根據IHS Markit的分析與預測,未來3年全球化工行業整體增速將減緩。但是亞洲新興市場將保持全球最高的化工產能增速且不斷提高,其背后的原因在于,以民營煉化、煤化工等項目為代表的中國化工業將成為未來全球化工產能擴建的重要貢獻。
2018年我國化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過7萬億元,同比增長10.9%。2018年化工行業實現利潤總額達5146.2億元,同比增長15.9%。?而有數據表明,目前中國占全球化學品市場的40%左右,到2030年該市場份額將進一步增長至50%。Markus表示,“作為化工企業,能否把握住中國市場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