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高凱 張坤
摘 要:地鐵側梁組成焊接變形控制的實現,能夠加強生產質量控制,保證地鐵運行的安全性。就地鐵側梁組成焊接變形原因進行分析,進一步對地鐵側梁組成焊接變形控制展開探究,旨在全面提升地鐵側梁組成焊接質量,提高構件承載安全系數,為地鐵運行安全提供保障。
關鍵詞:地鐵;側梁組成;焊接變形;控制
引言
地鐵是城市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元素,為城市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支持。在地鐵側梁組成焊接過程中,受到殘余應力的影響極有可能出現變形問題,導致構件承載安全系數降低,甚至影響轉向架整體性能,給地鐵運行埋下安全隱患,因此對地鐵側梁組成焊接變形控制展開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1地鐵側梁組成焊接變形原因
1.1側梁結構特點
就地鐵側梁結構來看,為“箱體、魚腹”式結構,相對穩固,具備載荷良好傳遞性能,內腔以支撐筋板焊接為主,側梁外側焊縫填充量較大,以側梁外側焊縫焊接作為熱輸入的主要方式,側梁焊接得以實現。在地鐵側梁組成焊接過程中,主要采用熔化極性活性氣體保護焊,以福尼斯焊劑為手工焊接設備,以CLOOS焊接機器人為機器人焊接設備,以S275J2C耐候鋼為鋼板材質。焊接材料主要為焊絲等。
1.2尺寸分析
在對地鐵側梁組成焊接變形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需要對側梁焊接各步焊接變形量進行具體化研究。從整體上來看,側梁焊接主要包含三個步驟,其一是下蓋板焊接,焊接下蓋板與左右兩側一系彈簧座,以16V為焊縫形式,主要采取四層四道焊接方式,以手工焊為主。其二是側梁內腔焊接,在a4焊縫形式下,焊接側梁內部筋板與下蓋板,焊接形式為單層單道,仍可通過手工方式進行焊接。其三是側梁外側長焊縫的焊接操作,這一過程中可協調應用16HV與12HV焊縫形式,找準焊縫形式的具體位置,對焊縫質量進行嚴格控制,確保滿足焊縫焊接質量要求。由于傳統焊接方式為焊條電弧焊,實際焊接效率低,并且無法有效控制焊接質量,存在一定質量隱患。而在新技術的支持下,面對焊縫高質量要求和較大的焊接需求,通過機器人焊接技術的合理化應用,能夠顯著提升生產效率,保證焊接質量達標,對于構架穩定性的提升也至關重要。因此在地鐵側梁組成焊接過程中,針對四條長焊縫的具體情況,可對機器人焊接方法加以科學應用。
在現場焊接完成后,對各焊接工序所出現的焊接變形進行統計,就數據開展具體分析,可以發現,在焊接下蓋板焊接與側梁外側長焊縫的過程中,極有可能出現變形量,并且實際焊接變形比較大,這就會影響焊接質量。因此在地鐵側梁組成焊接過程中,需要對焊接工藝進行合理調整,對焊接后變形量進行有效控制,也就能夠促進后續調修量的明顯減少,對于地鐵結構穩定性的提升至關重要,有助于保障地鐵的安全可靠運行。
2地鐵側梁組成焊接變形控制
2.1下蓋板焊接變形控制
在明確側梁下蓋板工件組焊情況之后,下蓋板上側存在焊縫,熱輸入相對集中,導致下蓋板焊接完成后可能會出現焊接變形,并且具有一定規律性,這就需要在線性尺寸上明確反變形,以確保焊接作業的規范進行。為有效控制焊接變形,可采用焊接反變形3mm,來對側梁下蓋板進行焊接。在這一過程中,需將下蓋板兩側一系彈簧座盡量壓緊,通過反變形的應用頂起支撐,下蓋板外面與一系彈簧座外平面之間距離超出理論值,反變形量增加,焊接完成后變形收縮,這就對焊接變形進行有效控制,如圖1所示。
2.2側梁外側長焊縫焊接控制
在焊接側梁長焊縫之后,兩側端頭會出現上翹的情況,長焊縫焊接存在較大變形量,由于側梁為強度較大的箱型結構,一次施加反變形的難度較大,如圖2所示,針對此種情況需要對焊接反變形和焊接參數調整進行協調應用,確保變形得到有效控制。
在這一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制定焊接參數,為不同板厚焊縫的過渡提供支持。為加強焊接質量控制,必須要保證焊接參數的合理化,對多層多道焊進行合理應用,以加強焊接質量控制,防范焊接變形。在焊接操作中,側梁兩端增加下壓力,端頭下壓3mm,即可實現側梁反變形的增加。之后對焊接工藝進行優化,改善焊縫外觀,從右向左來焊接打底層,通過填充層焊接來對焊接變形進行控制,對厚薄板過渡區域進行調整,以控制好焊接速度,保證焊縫過渡的平滑性與成形的美觀性。
結語
在明確地鐵側梁組成焊接變形原因的基礎上,要重視焊接參數的控制,能夠促進側梁組成的優化改進,實現良好的焊縫融合,焊縫成形也較為美觀。通過此種方式能夠有效防范焊接變形,在保證生產效率的同時,合理控制生產成本,促進地鐵轉向架整體性能得到優化,為地鐵運行安全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劉陽,于云海,祁建偉,姜斌,段澤斌.120A型地鐵轉向架側梁焊接變形控制工藝研究[J]. ?焊接技術. 2019(04)
[2] 屈普.軌道車側梁焊接變形及擾度控制[J]. 山西冶金. 2016(04)
[3] 宮平,張林儒,宋全超.城鐵B型車側梁焊接變形控制方法研究[J]. ?焊接技術. 2018(03)
[4] 郭鎮渤,王登峰.軌道車鋼結構件焊接變形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 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