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豇豆屬性平 含有豐富維生素和優質蛋白成分,具有理中益氣、健胃補腎作用,受到新疆人民的喜愛。吐魯番盆地屬于典型的溫熱帶大陸性氣候,光熱豐富,日照時間長,針對豇豆喜溫、耐熱性強、生長期短等特點,非常適合在吐魯番種植,經濟效益顯著受到農民普遍認。下列是春季大棚栽培方法。
一、播種前準備
1.選地清棚
為獲得高產,最好選用微酸性溫室大棚。清掃出大棚雜物,并將病殘體等帶出大棚進行集中銷毀。
2.翻地施肥
種植前用機械將大棚內土壤破壟深翻30 cm,進行晾曬,起到殺菌作用。每座標準日光溫室重施腐熟有機肥。農家肥3500kg,二胺35~50 kg或復合肥50~80 kg,有機肥160~200kg。 肥料施入完以后用再次用機械旋耕土地,做到不漏耕,漏耙,上虛下實,所有土壤均要疏松一致,使土壤和肥料均勻混合。細碎土壤內部的大土疙瘩,確保無秸稈無石頭無磚塊及污物。平整土地時使大棚內土壤面保持同一水平。平整土地后要打梗起壟,隆寬60cm,溝深25cm,溝寬90cm。
3.苗床土
用溫室內土壤和羊糞或者雞糞按照6:4比均勻例混合,拌入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g/㎡攪拌均勻,灑在苗床面。
二、 選種及種子處理
豇豆大棚種植選擇飽滿無病毒的早熟、優質的干種子,或者建立無病留種田。禁止使用轉基因品種。經吐魯番市新品種818與常用綠豇90品種田間試驗,生長勢更強,且采收期長,適合長途運輸,品質優秀,產量比綠豇90增產19.1%,適宜在本市春季大棚栽培。
1.浸種與消毒
選好的種子需晾曬2天,不能暴曬。放入60°的開水燙一下,隨后立即加入冷水,水溫降低至25~35°C,浸泡3小時左右,撈出瀝干后再播種。
2.催芽
用溫熱水(25~30°C左右)把種子浸泡 8~10 小時,直到種子吸水并膨脹起來。
三、育苗與定植
早春大棚豇豆育苗移栽不易發生凍害,總產量增收20%左右。吐魯番市日光溫室育苗一般在1月上旬~1月中旬育苗,1月下旬~2月上旬移栽定植,育苗移栽可抑制營養放過于旺盛、降低結莢節位。
1.培育壯苗管理
育苗前2天用大水漫灌栽培苗床,水要澆透。育苗播種時每缽播種3~4粒,方便今后的定植。種子覆過營養土厚度為2~3 cm。出苗后不澆水,大棚要保持高溫,白天溫度25~28°C左右,夜晚溫度21~25°C左右。上午掀棉被通風透氣,下午溫度降低時要及時覆蓋棉被保持溫度。6天后待豇豆幼苗發芽破土而出后對溫度特別敏感,要注意大棚內的通風和降低室溫管理,適當澆水保持土壤濕潤,防止產生的莖葉發育過旺的現象,白天溫度22~25°C左右,夜晚溫度16~22°C左右。移栽定植前5~6天需加大通風,降溫煉苗,以增強幼苗抗逆性,此時苗床不宜過多澆水,土壤不宜過干。
2.定植
煉苗后豇豆幼苗生占點和最上面1片葉子平齊、葉片色澤呈深綠色時,可在晴天進行定植。定植前畦面澆透水,大棚室溫穩定在15°以上,必要時可提高室溫。定植密度行距60cm,穴距15~25cm,每穴2~3株。每畝3000~3500 豇豆穴。
四、田間管理
1.溫度管理
苗齡20~25天,定植一周內大棚保持高溫高濕促進緩苗,定植后小水澆一次,白天溫度在25~28°C左右,夜晚溫度保持在17~22°C左右,中午適當進行通風。緩苗5~7天,促進根系發達。緩苗后需掀棉被通風從而降低大棚內濕度和溫度,白天溫度18~22°C左右,夜晚溫度15~18°C左右。防治幼苗徒長。隨幼苗生長,大棚室溫逐漸增高,白天溫度在20~25°C左右,夜晚溫度保持在18~20°C左右,保持良好通風。
2.插架引蔓
當植株幼苗吐藤伸蔓長出5~6片嫩葉、長到25cm厘米時,要及時插架,通常選用2~2.5m長的細竹竿每穴插一根,架高距植株基部10~15cm,深15~20cm,用“人”字形架可以減少遮蔭也便利于采收。引蔓上架利于通風和透光,于晴天中午或下午進行。引蔓要小心,按一個方向盤旋進行,避免植藤打折傷斷,頂部枝頭會自行纏繞攀爬。
3、整枝打杈
整枝可起到調和營養生長,及早整理可避免叢生現象,從而提高產量的效果。主蔓第一花序以下各節位側芽應全部抹去摘除,也確保主干健壯和早結莢。及時摘除“混合”節位上幼小的葉芽,并對側枝進行打杈,避免葉片間遮擋而影響光照。當主蔓長到2~2.5米延伸至棚頂時,需打頂摘心,以控制生長并促進下部側枝上花芽的形成,減少營養消耗。后期側枝坐莢后再次進行摘心,促進嫩莢生長。
4.肥水管理
合理科學的水肥管理,也是豇豆高產的措施。豇豆定植后,需進行松土施肥。幼苗期需肥量少,注意控制肥水。
4.1葉面肥
葉面肥起到調節生理代謝、增強光合作用、增強結莢能力,抗病害的作用。一般在晴天下午進行。可使用豆多收按照每包25g兌水25公斤比例,分別在幼苗期長到4個復合葉時期、引蔓期、結莢期、結莢盛期對葉面均勻噴霧一次,從而促進發育,起到增產效果、避免發生黃葉、缺素癥等現象。
4.2追肥管理
插架至座莢前不施肥且少澆水,利于植株的直立生長控制莖葉徒長。坐莢后花序顯現需結合使用無機肥料進行澆水一次,初花期每667m2重施人畜糞尿1000kg,澆水一次。盛花結莢期需須重施肥,每667m2重施人畜糞尿1500kg,再澆水一次。進入豇豆盛收期再進行一次追肥澆水,促使多開花結莢。采收期間每隔4天使用尿素兌水淋施肥一次,共三次,每667 m2用尿素15 kg。
五、病蟲害及防治
遵循“治花不治莢”的原則,對癥用藥,初花期開始7~10天噴藥,點噴花蕾、花和嫩莢、不要漏噴掉落在地面上的花和莢。
1.物理防治
種植不過密,灌溉水適中,保持良好的通風。重視衛生清潔隨時拔草清理,對有病的株體連根拔除,摘除有病枯黃葉片和葉莢,將其帶出大棚處理。葉莢在定植時不要傷害根,在大棚內管理勞作時注意避免損傷植株。定期噴施葉面肥。
2.病蟲害防治
豇豆病害主要有和枯萎病和銹病,枯萎病在豇豆幼苗剛出土時期易發生,可用壯苗林水溶肥25g兌水15公斤比例在早晨或者下午沒有陽光時噴施。高溫(15~24℃)和高濕是誘發豇豆銹病的主要環境因素,銹病嚴重時,葉上長滿病斑,引起干枯早落,直接影響產量,可用銹病特效素50g兌水20公斤噴施葉片正反面噴施,如果嚴重,可雙倍用量噴施。
3.病蟲害防治
蟲害主要有蚜蟲,蚜蟲主要在苗期發生,并能傳布豇豆花葉病毒病,可使用10%啶蟲脒乳油劑25g/667m2噴霧殺蟲。每8天噴一次。或者可用70%啶蟲脒水分散粒劑2g/667m2噴霧殺蟲防治。
六、采收
溫室春播豇豆在開花后約6~9天時期種子剛顯露即可及時采摘,此時主蔓結莢為主,下部結莢不多,中間和上部結莢較多,莢長較均勻, 結莢整齊,莢條直,長度54~6 7c m ,顏色呈綠色,單莢重15~20 g。要細心采收,愛護花序花芽,不損傷花序上其他花蕾,不能連同花柄采下,可使部分花序多開花結莢,提高結莢率、增加產量。盛莢期每天采收一次,后期隔一天采收一次。采收期共約為28~32天。畝產量為1350~1532.8kg。采收后按要求捆扎好,裝箱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