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弘
摘 要:在口腔疾病中,齲齒是最為普遍也是最為嚴重的疾病,它被世界衛生組織劃為重要防治疾病的第三種疾病,僅次于癌癥和心血管疾病,3-6歲是幼兒身體和各種機能成長的關鍵期,這階段的齲齒患病率要大于未來幾年,下面我從3-6歲這一階段幼兒的年齡心理特點進行分析,找出齲齒的形成原因,并對這一時期的幼兒如何預防齲齒做了簡單的研究。
關鍵詞:齲齒;預防策略
齲齒又稱作齲病,是在以細菌為主的多因素作用下,牙無機物脫礦、有機物分解,導致牙齦組織發生慢性進行性破壞的一種疾病。齲病在本質上是一種感染性疾病,它的特點是常見與多發。對于幼兒來說,乳牙一旦萌出即與口腔的有菌環境密切接觸,則有了形成齲齒的條件。嬰兒于出生后約6個月乳牙開始萌出,至兩歲半左右全部萌出,直到12-13歲口腔中全部乳牙被恒牙替換,在乳牙全部萌出階段剛好是3歲以后,3-6歲是幼兒快速發育時期,這段時間內乳牙參與了幼兒咀嚼、發音等重要的功能,若此時乳牙發生齲齒,對于幼兒全身的營養發育和健康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影響。所以,在此期間關注齲齒預防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9年9月我市某幼兒園360名幼兒口腔檢查資料,年齡為3~6歲。
1.2 方法 通過向家長網上調查360名兒童的生活習慣(例如喝甜飲料的頻率,刷牙的頻率和時間以及使用含氟牙膏的情況等)。
1.3 數據處理 用SPSS16.0軟件處理實驗數據,運用卡方檢驗方法對數據進行檢驗,若P<0.05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在該幼兒園360名幼兒中,有101名幼兒患齲齒,患齲齒的概率為28.05%,進一步分析幼兒的生活習慣資料發現在360名幼兒中有98名幼兒平均一周喝甜飲料頻率在一次或不喝甜飲料,其中患有齲齒的幼兒有15名,患齲齒率為15.31%;其余的262名幼兒一周多次喝甜飲料,其中有86名幼兒患有齲齒,患齲齒的概率為32.82%,概率明顯大于喝甜飲料次數較少的幼兒群體(P<0.05)。(表一略)
在360名幼兒中,有194名幼兒使用含氟牙膏,其中有19名幼兒患有齲齒,患齲齒率為9.79%;其余166名幼兒使用普通不含氟牙膏,其中患齲齒的幼兒人數為82人,患齲齒率為49.4%,患齲齒率遠高于使用含氟牙膏的幼兒(P<0.05)。(表二略)
在360名幼兒中,有126名幼兒每天刷牙次數大于等于3次(即除早晚日常刷牙以外有飯后刷牙或者午休前刷牙的習慣),其中有10名幼兒患有齲齒,患齲齒率為7.94%;其余234名幼兒每天刷牙次數小于2次(即未能做到養成早晚刷牙的習慣),其中患齲齒的幼兒人數為91人,患齲齒率為38.89%,患齲齒率遠高于嚴格養成刷牙習慣的幼兒(P<0.05)。(表三略)
3.討論:3~6歲幼兒齲齒形成的原因
現代醫學將齲病的發病因素總結為三聯因素學說,即齲病是由細菌、食物、宿主三個主要因素相互作用產生的,這三個條件在齲齒中必不可少。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無疑是細菌因素,其中致齲能力最強的是變異鏈球菌[1],人類從一出生開始,口腔就與外界密切接觸,成為一個有菌的環境。而細菌必須通過蔗糖等碳水化合物做為其代謝底物,一方面給予細菌充足的營養維持細菌的生存,另一方面碳水化合物的代謝產生二氧化碳,產生的酸性環境又進一步給齲病發展提供條件。例如蔗糖可以被細菌轉化為不溶性細胞外多糖,成為菌斑基質的一部分從而加速細菌致齲的作用[2]。所以,食物中的糖類,是食物因素中導致齲病的重要一部分,同時也是人類從出生開始就密切接觸并且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3.1 上述研究的甜飲料頻率對于幼兒齲齒影響的實驗數據中,可以得出接觸甜飲料的頻率高確實可以提高幼兒患齲齒的概率。其原因也在于甜飲料中高濃度的白砂糖實際上便是三聯因素中食物因素中的蔗糖。如今生活中的甜飲料包括雪碧、可樂、果汁、甚至兒童成長牛奶等等飲料中都含有高濃度的蔗糖,是如今幼兒齲齒形成的原因之一。
3.2 ?同時上述研究的含氟牙膏的使用對于幼兒齲齒的影響實驗數據中,可以得出氟的攝入對于幼兒齲齒預防確實有一定的作用。其原因在于游離礦物離子氟易在原有的釉質晶體表面沉積形成氟磷灰石。相比釉質中的無機成分羥基磷灰石來說,氟磷灰石結構更加穩定,在酸性的環境下不易溶解。所以在釉質發育中,補給氟,有明顯的防齲作用。[3]
3.3 由上述刷牙頻率對幼兒齲齒率的實驗數據研究中可以看出,養成每日嚴格刷牙的習慣確實可以降低齲齒的發生。其原理為,在飲食后刷牙不但可以清除牙體表面的食物殘渣,破壞細菌的營養條件,除此以外,正確的刷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清除牙體表面的細菌聚集,減少發生齲齒的可能。所以,早期養成早晚刷牙和飯后刷牙的習慣對于幼兒預防齲齒是另一個非常關鍵的方法。
而除此之外,宿主因素即個體對齲病的易感性,其中包括牙體結構、形態、位置,幼兒的遺傳因素、免疫、唾液等等因素, 3~6歲幼兒的乳牙已經萌出完畢,同時也尚未進入替牙時期,牙體結構、形態、位置相對來說較為穩定。對于實驗研究產生的誤差較小。
4.齲齒的預防策略
4.1 ?加強口腔衛生宣傳
幼兒園通過家園聯系欄、網站、公眾號等途徑宣傳口腔衛生健康,讓家長及時了解幼兒口腔衛生護理知識,積極關注孩子口腔衛生的狀況,做到多關注,勤檢查,對于幼兒口腔疾病做到預防為主,若有發現口腔問題,要做到早關注,早治療。
4.2 ?養成健康飲食習慣
由數據可以證實,良好的飲食習慣確實可以降低齲齒發生的概率。所以,在飲食中做到減少蔗糖的攝入對于幼兒口腔衛生的良好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具體的方法應該做到:
4.2.1 減少糖類食品攝入的頻率:給孩子養成一周只吃一次甜食或者一個月只吃1-2次甜食甚至不吃甜食的習慣。
4.2.2 減少糖類食品攝入的量:規定孩子每次吃甜食的數量,例如每次吃蛋糕不能超過100g,每次吃糖不能超過2顆,每次喝甜飲料不能超過一紙杯等等。
4.2.3 減少糖類食品攝入的時間:數據證明,糖類食品在嘴里停留的時間越長,產生齲齒的概率越高。所以,不能讓孩子養成邊看電視邊吃甜食等延長糖類食品在口腔內停留時間的習慣,鼓勵孩子吃完甜食后立即漱口刷牙等習慣。
4.3 ?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良好的衛生習慣可以使口腔內保持一個相對潔凈的環境,一定程度上保持口腔內的PH值和菌群數量,減少患齲病的可能性。對此,具體的方法應該做到:
4.3.1 晨起、睡前、飯后養成刷牙的習慣:要用專用的兒童牙刷與牙膏,并且教育孩子使用正確的刷牙方式,保證有效的刷牙時間,并持之以恒。
4.3.2 合理使用含氟牙膏或氟化物:氟可以提高抗齲能力,在刷牙時可以使用含氟牙膏,另外還可以使用含氟漱口水涑口。
4.3.3 定時檢查口腔健康情況:及時做好窩溝封閉,阻止外部致齲細菌無法進入。
4.4 ? 一日活動滲入健康教育
幼兒園可以通過一日活動的各環節來開展牙齒健康教育課程,教育幼兒預防齲齒的重要性。如:通過微視頻讓孩子認識牙齒的結構;通過游戲讓孩子明白如何正確刷牙,養成午飯、點心后及時漱口的良好衛生習慣;通過丫丫廣播站、小舞臺劇場讓孩子認識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邊專.口腔生物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2]于世鳳.口腔組織病理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3]于世鳳.口腔組織病理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4]王美青.口腔解剖生理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