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雯雯
摘 要:近年來,我國經濟建設發展非常迅速,離不開各行業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配合,才有今天的成就。作為新型服務產業的重要形式,旅游事業對于拉動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傳統的旅游方式僅僅在于自然景點或者人文景點的開發,這種獨立式的重點旅游在旅游層面上缺乏廣度和深度,導致游客的旅游體驗不佳。當前隨著生態概念的掀起,旅游形式朝著生態方面發展,進而促進了生態旅游的發展,有效地實現了各個獨立景點的關聯,使得旅游模式由點成面,提升了廣度。
關鍵詞:生態旅游;管理及其可持續發展
引言
我國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使我國各行業有了新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機遇,使我國快速進入現代化發展階段。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旅游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但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旅游的要求也逐漸提升,旅游市場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在這樣的背景下,生態旅游的理念應運而生,并且成為當前旅游業發展的必然選擇,生態旅游的理念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1生態旅游的意義與價值
1.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生態旅游的提出能夠極大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對我國的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理念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而生態旅游管理則需要各方進行密切配合,具體包括管理者、旅游者以及自然保護區的人民群眾,在保證自身的利益不受到較大損害的同時,三方都要對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加以保護,加大對自然保護區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重視力度,加強自然保護區生態環保重要意義的宣傳和教育。除此之外,自然保護區的原住居民的要保護自身的生存環境可持續發展,結合自然保護區的經濟發展,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旅游者則要提高自身的環境保護意識,將環保理念融入自身素質中,為創造良好的自然保護區生態系統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2.提供新的融資途徑,作為我國對自然保護區最新的生態管理以及價值利用方式,生態旅游所具備的含義已經不僅僅是對自然保護區的風景進行欣賞,而是逐漸呈現旅游產業規模化的商業運作模式。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品質的不懈追求,同時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以及與自然和諧共處理念不斷深入人心,人們選擇娛樂的方式逐漸發生改變,生態旅游產業的迅速發展就是最好的證明。而近年來在生態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人們的消費內容逐漸呈現集中化的趨勢,有效帶動了自然保護區的經濟增長,使自然保護區的規劃部門可以合理地將資金集中起來,拉動內部需求,創造新的融資途徑,從而為生態旅游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進一步推動我國自然保護區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實現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產業價值最大化,推動我國整體宏觀經濟發展。
2生態旅游管理及其可持續發展
2.1政府和企業經營,綜合管理模式
針對第二類旅游資源,國家及地方政府會采取“政府+企業經營”的綜合管理模式,這其中政府作為主導主體出現,而企業甚至社區等單位則作為主要參與方,共同融入到管理工作當中。這一綜合管理模式也依賴地方政府撥款維持正常運行與管理,它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旅游資源的市場化價值優化,體現了創新管理模式的資源有效整合與管理模式合理規劃,構建了政府、企業以及社區等多方構成的利益共同體。具體到管理工作細節中,政府依然作為主體部門發揮主導作用,它們利用大量的政策引導與財政投入,基于宏觀調控手段完善旅游市場,構建良好的旅游產業發展環境。在針對地方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初期,政府還承擔了一大部分招商引資與制定開發規劃的重要工作職責。而在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后期,政府則專門負責引導旅游企業與社區旅游資源管理水平與質量的逐步提升,專門提供各種專業型發展建議,以促進政府部門與企業、與社區之間的相互管理策略與利益協調。再者,政府需要在管理進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監督職能,構建旅游資源運營主體,并明確這一主體與旅游經濟之間的相互依附作用關系。以旅游企業為例,它們在參與旅游資源管理過程中需要結合社區利益建立利益共同體,引導社區居民深度參與到旅游資源的宣傳與特色文化的氛圍的營造中。例如目前在生態旅游區域中異常火熱的“農家樂”項目就實現了地方政府、企業以及社區的三位一體合力,為發展地方生態旅游項目作出巨大貢獻。
2.2自然保護區開發與保護有效結合
自然保護可持續發展就是讓其生態系統能夠平衡發展,開發生態旅游能夠對游客的心理產生吸引力的原因是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足夠美麗。加強自然環境保護區生態旅游管理,促進自然保護區可持續發展,不斷提高人們對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保意識,加大對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使自然保護區逐漸實現旅游業的生態化發展。同時在進行生態旅游開發過程中,要以自然保護區內部的自然景觀為主體,避免對其進行改變和破壞,同時要注意人為修建的景觀建筑不會對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系統產生影響。在進行自然保護區的生態資源開發時,掌握好限度,選擇適合開發的自然保護區域,不要一味將所有區域都進行開發程旅游景觀,要注意人為對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破壞,保證在開發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時,做到開發與保護有效結合。
2.3社會組織主導的生態旅游委托管理模式創新策略研究
由社會組織主導的生態旅游委托管理模式,它強調政府與企業的共同管理,政府與企業在旅游管理中各自發揮自己的職能,在管理過程中強調所有權、經營權和管理權的分離,類似美國國會三權分立的原則,有利于權利更好的制衡,這是創新旅游管理模式的體現。地方政府和社會組織在具體的管理工作中遵循“共同努力謀求實現旅游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的原則。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主要是由社會作為主導者角色,政府協助社會進行管理,政府可以為旅游區各項審批事項提供更多便利,督促旅游區審批事項的辦事效率,同時也起到旅游區環境監督者的角色,減少社會對旅游區環境的破壞,有利于旅游區生態的建設。
2.4構建景區平臺,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在生態旅游管理體系構建工作方面,首要工作在于構建景區系統平臺,由此能夠為相關管理部門的旅游宣傳以及游客的旅游反饋提供渠道,其對于加強景區管理層面同旅客的聯系,由此推動人性化旅游服務建設,對于景區的可持續化發展提供重要基礎支撐。此外,景區需要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同智慧旅游聯系緊密的信息基礎設施的完善方面。加強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就是能夠為游客旅游過程中的信息傳輸和共享提供基礎支撐。
結語
生態旅游管理理念很好地踐行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可以在環境保護的前提下合理開發旅游資源,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旅游觀念。生態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模式具有創新性,并且可以實現政府、社會、企業三者良好的合作,促進旅游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王旭光.生態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模式創新探究[J].統計與管理,2017(7).
[2]耿松濤,李麗,張成琳.森林生態旅游發展模式研究--以海南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為例[J].林業資源管理,2017(5).
[3]岳杰.信息化背景下的生態茶鄉旅游經營管理策略分析--以河南為例[J].福建茶葉,201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