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夢春 易珂 尚曉蓉
摘 要:從黨的十八大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后,我國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其中,傳統玻璃產業也在不斷轉型,發展趨勢良好,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本文通過分析玻璃行業發展現狀,在科技創新背景下,提出更多可行性建議,以進一步促進玻璃行業的發展。
關鍵詞:科技創新;玻璃新材料;智慧農業;綠色建筑;5G時代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曾指出:“一個企業,要突破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于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因此,科技創新在行業發展中尤為重要。而傳統玻璃行業在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下,致力于研發玻璃新材料,推動智慧農業、5G時代不斷向前發展。
一、玻璃行業發展現狀
從19世紀的琉璃作坊,到20世紀初的吹泡、滾筒半機械攤平技術,到20世紀80年代的垂直引上平拉、格法技術,再到如今的浮法技術,玻璃生產制造技術不斷創新發展,產量也在不斷提高。從1949年的92萬重箱,到1979年的2175萬重箱,到1999年的1.75億重箱,再到2019年的9.1億重箱,我國玻璃生產規模躍居世界首位,成為名副其實的玻璃生產大國。隨著經濟不斷發展,我國玻璃行業有以下特點:
(一)產能嚴重過剩,資源浪費
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我國的玻璃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近年來,我國的玻璃產量保持穩定增長狀態。然而,產能的飆升帶來嚴重的產能浪費。目前,我國平板玻璃總量過剩,集中在建筑用普通浮法玻璃嚴重過剩,而優質浮法比率偏低。從技術上看,中低水平的浮法玻璃生產線的能耗比國際先進水平大約偏高20%,這種生產線以煤焦油、石油、石油焦粉為燃料,使得大氣污染問題較為嚴重。同時,二次加工的數量和深度上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均有較大差距;普通玻璃技術水平不高,而企業為擴大市場份額不斷增加新生產線,導致惡性循環,由此造成資源嚴重浪費。
(二)附加值低,缺乏創新
“創新成就唯一,唯一成就第一”,對于我國現階段的玻璃產業來說,基礎生產技術人盡皆知,而高端核心技術卻鮮為人知,這對傳統工廠沖擊很大,使得一些低端小企業難以生存下去。我國目前各大玻璃企業缺乏縱向創新意識,僅專注于單種產品的研制和銷售,缺乏配套的設計服務,極易造成同質化較高的局面。同時,我國深加工制品研發不足,高端產品仍依賴國外進口。因此,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一定要開拓思路,注重創新。企業生產出的玻璃產品品種單一,缺乏核心競爭力,使得企業自身在整個行業中缺乏話語權和定價權,進而削弱企業的盈利能力。同時玻璃成品的附加值低,可塑性較差,就會出現廢玻璃價值低,回收零散無序的情況。因此,我國現階段無論是從企業自身還是整個行業來說,玻璃產品附加值低,創新能力不足始終是制約我國玻璃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
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石英砂,以北京為例,由于近年來在鑄造業、玻璃行業及陶瓷業的興起,加上石英原礦屬于非再生資源,經過不斷開采,近十年來石英砂的價格持續呈上漲趨勢。目前,我國A級石英砂的存量越來越少,B級石英砂的產量也有所影響。以2019年6月為例,B級石英砂的市場價格為1600元/噸,較5月來說,每噸價格上漲400元。同時,我國對安全運輸提出了新規,對于運輸超載問題稽查更加嚴格,進而導致石英砂的運輸成本上升。
二、科技創新背景下玻璃新材料的應用
在國家科技創新號召下,中國玻璃行業致力于研發玻璃新材料,如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用超白玻璃、薄膜太陽能電池用TCO玻璃基板,不僅加快經濟社會發展腳步,也在新能源、綠色環保等方面做出卓越貢獻。其產品在農業、建筑行業以及電子產業等方面廣泛應用,推動各行各業快速發展。
(一)農業方面
目前,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業隨著科技發展向智慧農業、生態農業等新農業模式轉變。在智慧農業下,玻璃的良好性能如較高的太陽光透過率、高強度、耐腐蝕、無污染以及中空玻璃、光伏玻璃等新產品的研發,在提高農業產量、改良品種、提高資源利用率等方面廣泛應用,同時加強了糧食、蔬菜等農副產品的生產、加工、運輸、儲藏等環節,使“城市菜籃子”不受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干擾。在生態農業中,新型玻璃溫室大棚種植的蔬菜、花卉、水果等各種綠色有機農產品,用于農業休閑觀光采摘旅游,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促進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建筑行業
根據“十一五”期間國家提出的節能減排政策,玻璃企業紛紛研制新能源玻璃材料。同時近幾年中國太陽能產業以“指數爆炸”的速度增長,使得社會對新能源玻璃材料有極大需求,而傳統建筑行業也由原先的鋼筋、混凝土向綠色建筑方向發展。綠色建筑方面,變色玻璃材料因其節能環保以及制作成本較低等優點成為環保智能窗的首選材料,雙層中空玻璃低碳建筑材料的出現也為節能門窗提供一定選擇。在將來,大力采用綠色環保、節能、新能源玻璃材料成為建筑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三)電子產業
隨著5G時代的到來,大量科技產品應運而生,電子產品迭代更新速度不斷加快。從原先的塑料、金屬,再到具有硬度高、抗沖擊性能強、電磁信號穿透能力好、光澤亮麗等特性的非金屬材料成為手機外殼材質的首選材料,玻璃行業在發生巨大改變的同時,也在為電子產業帶來革新。從全曲面3D玻璃蓋板,到手機機身去金屬化,玻璃新材料被更多的電子產品所采用,在5G時代的格局下越來越凸顯出優勢。
三、對玻璃產業未來發展的具體建議
(一)開拓思路,創新發展
如何實現量變到質變的飛躍要依賴生產和技術的不斷升級。要緊跟國家發展步伐,通過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和物流網絡,助力玻璃行業實現顛覆性創新和發展。在“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的大背景下,中國的玻纖行業進入提質增效、調整轉型關鍵期,應充分抓住機遇,增加行業自信。
(二)化解過剩,綠色發展
根據2019年玻璃年會暨技術研討會上的講話中致力推進中國玻璃行業實現八大目標任務來看,從整個工藝設計工藝制造、產品加工應用全流程要努力實現的都是綠色、低碳低耗的目標。節能減排按照現有的指標,一定規模以上的企業2年內必須全部達標,同時制定更高的能耗、排放標準,為第二輪新標準達標做好準備,讓綠色、生態成為基本要求。此外,在生產過程中也要采用先進的環保技術,切實響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口號。
(三)專注產品,高效發展
第一,要挖掘玻璃產品特色,多樣化生產,著力個性訴求。將消費者更加細分,讓玻璃產品成為每個人獨特產品,搶占市場空地。第二,要不斷完善服務,留住消費者。企業可以通過加強與產品源頭以及消費終端的聯系,積極探討客戶需求,把產銷服務做得更加通暢完善。第三,打造自身的玻璃品牌。在品牌化時代,一個名牌產品可以賣出比同樣質量的小品牌幾倍的價錢,樹立好一個良好的品牌形象,產品附加值自然也會增加。
(四)加快轉型,持續發展
如今中國經濟進入“產業結構調整”新階段,經濟邁入新常態。玻璃行業是高能耗、高負荷環境的行業,企業只依靠量的變化已不能再向前發展,因此行業結構轉型升級、調整結構刻不容緩。首先,通過整合優化,建立采購中心,使企業享有集中采購大宗物資和選擇供應商以及配送發放物資管理的能力。其次,細化指標,建立供應商評估機制。此外,規范管理,建立產業集中信息化系統,提高產業整體效益。最后,實施兼并重組措施,重點發展大企業。企業兼并重組涉及債權債務、人員安置等問題,不僅需要資金、政策的支持,也需要勇氣和擔當去應對風險。
(五)拓展市場,開放發展
作為玻璃制造大國,我國裝備和技術已接近世界水平,但產品出口不足總量的十分之一,而低端產品的出口結構仍未有根本性革新。因此,我們要抓住“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等戰略機遇,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勵企業國內以技術和資本為依托,充分利用國外市場與資源,在國外開拓新的市場,參與海外交易的投資與經營,在全球化經濟下優化資源配置,使產品輸出、技術輸出到資本輸出不斷升級,逐步、穩步實現國際化。
參考文獻
[1]玻璃行業的形勢和任務[N].中國建材報.2016年4月7日
[2]田芳等玻璃在農業領域的應用與發展[D].玻璃.2017年1月
[3]徐美君平板玻璃市場發展新態勢(二)[D].玻璃.2011年7月
[4]王漢偉等秦皇島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