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品和零售行業中,企業通常通過掌控渠道、占領貨架的方式抗衡競爭對手并獲取市場份額。隨著新零售時代的到來,消費者的時間被各種信息觸點包圍,于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從單純的貨架競爭中跳出,開始想辦法占領消費者的時間。然而消費者的時間份額并不等同于市場份額,有競爭力的企業已經開始思考如何真正以消費者為中心,深入消費者內心,占領消費者的心智。從占領貨架,到占領時間再到占領心智,這是消費者自我需求認知不斷提升的過程,同時也是消費品和零售企業從“品牌和產品為核心”逐步轉型為“消費者為核心”戰略決策的過程。
以“消費者為核心”的戰略決策
“以消費者為核心”做起來并不像喊口號那么簡單。現在大部分的消費品企業主要的直接客戶仍然是經銷商、批發商或零售商,對于終端消費者的理解和把握遠不如對直接客戶的認知。以消費者為核心,需要把握與消費者之間關系的核心,即品牌與消費者的價值鏈接。當前,消費者的價值趨向,已經從傳統的產品價格、品味、便捷,逐漸過渡到更高階的層次,即品牌所體現的社會觀和價值觀,這包括產品的安全性,健康性,社會意義和相關的消費體驗等。
據調查,超過一半以上的消費者認為比起傳統的品牌價值,越來越看重高層次的價值傳遞,同時60%的消費者愿意為更有社會意義的產品支付額外的費用。因此,當今品牌贏得消費者的關鍵核心因素,是在滿足消費者傳統需求的基礎上,為消費者不斷創造出更深層次的新價值。
在新零售大環境下,企業“以消費者為核心”的戰略決策需要建立在準確及時、全方位、多維度的消費者洞察的基礎上,這就要求企業能夠利用社交聆聽等大數據分析的先進手段,充分歸納和消化內外部信息,描繪多維立體的消費者畫像和旅程,為精準合理的管理決策提供輸入。
大數據驅動的消費者洞察
與傳統的消費者研究方法相比,大數據驅動的消費者洞察具備以下優點:
真實性:通過對不同客群在多個消費體驗中的足跡,真實準確的反映出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和偏好,清晰描繪出不同類型消費者的獨特畫像、心態和購買旅程。
立體性:突破傳統調研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對跨時間段的消費者畫像、喜好、以及購買旅程進行全方位、多維度掃描,提煉全面立體的消費者洞察。
即時性:解決傳統調研方式的滯后性問題,通過實時追蹤消費者行為,讓品牌快速跟上市場變化,甚至先于市場的變化,根據趨勢做出預判,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于大數據的消費者洞察可以在消費品和零售企業的多個層次進行應用。在產品層面,企業可以根據消費者洞察,優化品牌調性和產品屬性;在營銷層面,抓住消費者購買旅程中的主要痛點,進行針對性的整體體驗優化設計;在創新層面,可以基于客戶的高層次需求打造全新的商業模式。
未來消費者價值鏈的打造
消費人群不斷變化,消費偏好逐漸演變,消費科技也持續迭代,這一切都推動著消費品行業不斷的自我顛覆。在過去的消費時代,品牌只需通過傳統媒體、傳統線下門店及傳統支付手段即可滿足大部分客群的需求。到了現在,全渠道的發展,以及線上和社交媒體的觸達方式則成了標配。而在未來,企業為了打動消費者還要做更多的事情。未來的消費者需要的不只是高質量的商品或者服務,他們需要的是有“靈魂”的品牌,這個品牌不僅懂我,聆聽我的心聲,和我互動,同時還能夠為我賦能,點亮我的生活。
未來品牌之間的競爭是多維度的競爭。品牌需要跟上消費者的演化趨勢,競爭格局變化以及數字化生態圈演變的速度,積極打造端到端的消費者價值鏈,真正實現“以消費者為核心”。圍繞未來的消費者價值鏈,品牌需要多維度的切入著重打造五大消費體驗。大數據驅動的消費者洞察,將毋庸置疑的成為品牌在轉型過程中獲得全方位洞察,并實現從洞察到戰略設計再到執行這全過程的最重要手段。
01. 門店體驗:品牌需要通過創新型的設計思考和顛覆性的零售元素重組,重新設計未來店鋪體驗,營造讓消費者難忘和值得分享的購物體驗。
02. 產品體驗:品牌通過企業內外部大數據所提供的多維度信息,因人而異、因地制宜的設計產品和相關服務,真正滿足消費者深層次的需求,重塑消費者的產品和服務體驗。
03. 下單體驗:品牌通過智能手段和數字化服務,提升后臺運營的有效性,與前端的銷售形成無縫匹配,為消費者提供便捷、安全的訂單體驗。
04. 交付體驗:品牌通過供應鏈效率和智能化的提升,提升時效性、準確性的同時,打造個性化的交付體驗。
05. 互動體驗:品牌通過對消費者畫像、喜好、消費旅程的分析,尋找最有效的觸點,打造針對性的內容,讓互動自然融入消費者的日常。
資料來源:德勤《大數據驅動的消費者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