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麗

摘 要:中韓自貿區的建立對于兩國經濟貿易發展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廣西不僅是“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也是中國與東盟合作的核心紐帶,在中韓合作方面潛力巨大。在中韓自由貿易區建立的背景下,對廣西與韓國的貿易現狀進行了分析,并運用SWOT法分析了廣西與韓國進行經貿合作的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就廣西如何加強與韓國經貿合作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中韓自貿區;經貿合作;SWOT分析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05-0039-03???????? 中國圖書分類號:F752 ??????? 文獻標志碼:A
1? 中韓自貿區發展現狀
中國-韓國自由貿易協定于2015年12月20日正式生效。協定范圍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規則共17個領域,包含了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采購、環境等“21世紀經貿議題”。同時,雙方承諾在協定簽署后將以負面清單模式繼續開展服務貿易談判,并基于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模式開展投資談判。按照中韓自貿協定,完成20年過渡期之后,中方參與降稅的產品將達到92%,覆蓋中國自韓國進口總額的91%。同時,韓方參與降稅的產品將達到93%,覆蓋韓國自中國進口總額的95%。從總體開放水平看,中韓雙方絕大多數產品和貿易將實現零關稅[1-2]。多年來,中國與韓國貿易交流密切,中韓自貿區建立也擴大了兩國間貿易往來的共同市場。
由表1可見,自從中韓自貿區落地以來,中韓經貿規模有所擴大[3]。與2015年相比,2018年中韓進出口總額增長了13.6%,利用韓國外資金額增長了15.7%,對韓經濟合作完成營業額增長了48.6%,對韓直接投資下降22%。對韓投資出現負增長在一定程度上與2016年底以來我國加強對企業對外投資真實性、合規性的審查及引導有關。2016—2017年韓國薩德危機也影響了雙邊的經貿往來。總體而言,中韓自貿協定的效應是積極向上的。
2? 廣西與韓國經貿合作現狀
韓國一直是廣西對外合作的重要對象,地方友好交往基礎穩定,各領域合作不斷加大。近年來,廣西先后與韓國忠清北道、京畿道議會、大韓貿易振興公社廣州辦事處等韓方機構建立了商貿溝通交流機制。雙方締結友城已達6對,互派留學生超過400人次。中韓自貿協定正式簽署以來,廣西與韓國經貿合作全面加快。截至2019年7月,韓國在廣西投資企業達124家,合同外資額達3.2億美元。雙方合作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3? 廣西加強與韓國經貿合作的SWOT分析
3.1? 優勢
3.1.1? 農產品資源豐富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條件良好。這使廣西農產品種類多、產量大,糧食、糖料蔗、水果、蔬菜、茶葉、桑蠶、食用菌、羅非魚、肉牛肉羊、生豬等十大傳統優勢種養產業在全國占有一定地位。農產品是廣西對韓國出口的主要產品之一。受限于自然條件,韓國農業資源相對短缺,對農產品進口有較強的需求。中韓自貿區的建立,有利于擴大廣西輸韓農產品的供應量,發揮廣西自然優勢。
3.1.2? 貿易結構互補
韓國作為一個工業化程度比較高的國家,在出口領域以化學品類、礦冶產品及其制品、機械及運輸裝備類、高新技術產業為代表,在汽車、機械電子、節能環保、服務業等領域都具備一定優勢[4]。韓國以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導。而廣西具有較為豐富的自然和礦物資源,具有出口優勢的產品為農產品、輕紡產品、礦冶產品類、雜項制品等產品。廣西與韓國在國際市場上競爭性不強,具備一定互補性。韓國有許多跨國企業,有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和資本優勢;而廣西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充沛,人力成本低,對外資有吸引力。雙方在貿易結構上有一定的互補性。
3.1.3? 合作潛力巨大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帶一路”為中韓經濟合作提供了重要機遇,為中韓自貿區的建設增添了新動力。廣西不僅是“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也是中國與東盟合作的前沿窗口。中韓自貿區的建設有利于廣西和韓國共同開拓東盟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合作潛力巨大。
3.2? 劣勢
3.2.1? 廣西對韓國貿易規模不大
2018年,廣西同韓國的對外貿易總額為7.27億美元,僅占全國同韓國貿易額的0.23%,占廣西進出口總額的1.7%。廣西對韓貿易規模較小,對韓經貿合作潛力還需探索。
3.2.2? 國內競爭激烈
為了能從中韓自貿區協定的政策紅利中“分一杯羹”,各地區政府和企業都會努力爭奪外部資源。而廣西在人力資源、市場規模、基礎設施等方面與沿海發達地區還存在差距,在外資爭奪戰中面臨嚴峻挑戰。
3.3? 機會
3.3.1? 關稅削減有利于擴大貿易規模
中韓自貿協定簽署后,隨著關稅逐步削減,廣西進口韓國產品成本將降低。同時,廣西向韓國出口產品也更具價格優勢,有利于企業擴大韓國市場份額。
3.3.2? 以中韓自貿區為平臺,開發多方市場
韓國已與美國、歐盟、新西蘭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而中國自貿區協議簽署后,韓國更是成為全球自由貿易樞紐之一。中韓自貿協定的實施,有利于廣西借助其平臺開展對韓、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外經貿合作,開發多方市場。
3.3.3? 有利于農產品技術提升
廣西雖然農產品資源豐富,但農業發展水平相對滯后。比如廣西海洋捕撈區域分布較廣,缺乏有主導力量的水產公司或水產品批發企業與區域零售市場的長期穩定業務關系。廣西農業技術水平不高,如水產品是廣西出口到韓國的主要產品之一,但廣西溫控技術落后,影響水產品在各環節之間流通的安全性,無法保證遠洋水產品的高質量;漁業冷鏈物流信息技術不高,使廣西企業與漁民和各銷售商之間缺乏聯動,管理水平落后,影響營銷效率[5]。
韓國農業發展處于產業結構的中高端,有較為先進的技術水平和管理經驗。中韓自貿協議在兩國農業合作方面倡導成立各類技術和經驗交流部門、構建檢驗檢疫溝通機制等理念,為兩國農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臺。這有利于廣西農業生產企業借鑒韓國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對韓出口農產品的技術含量和產品附加值。
3.3.4? 有利于產業轉型升級
中韓自貿區建設有望助力廣西產業轉型升級。韓國在造船、電子產品、智能制造等行業具有較強的技術優勢。通過中韓自貿區的建設,可以加強廣西企業與韓國技術密集型企業的合作。在關稅減免推進的過程中,韓國產品的進口價格會有一定程度下降,這必然會對國內消費品價格造成一定沖擊,進一步加劇廣西相關產品生產企業的市場競爭壓力,因此會倒逼廣西企業加快自身轉型升級力度,提升產品與服務質量。另外,中韓自貿區的成立也會為韓國企業來我國投資建廠提供良好的環境,廣西也可以把握機會,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3.3.5? 有利于服務貿易發展
一是有利于雙邊旅游貿易發展。2017年韓國到訪廣西人數同比增長9%,是廣西外國游客的主力軍之一。而韓國也是廣西人出境游的優先選擇地之一。中國東航、韓國韓亞航空開通了桂林首爾直航航班,大韓航空開通首爾—南寧—首爾的定期航班,使廣西與韓國旅游、商務來往更快捷。廣西旅游資源豐富,有世界知名的旅游景點。而韓國善于挖掘本國的時尚、文化、美食、影視及美容等相關旅游資源,有著比較成熟的旅游運營模式[6]。中韓自貿區的設立有利于加深廣西與韓國在旅游領域的了解、交流和合作,促進雙方共同發展。
二是有利于雙邊醫養健康行業發展。受中國文化影響,中醫藥文化在韓國也頗受尊崇。日本、韓國等亞洲地區是中國中醫藥進出口主要市場,而廣西玉林是中國進出口中藥材最大集散地。中韓自貿區將助力廣西中藥材出口增長,而廣西中醫藥醫養健康行業對韓資也有吸引力。借助中醫藥行業發展,可帶動廣西中醫藥醫療、健康養生、科研和文化傳播的健康產業體系發展。
3.4?? 威脅
3.4.1? 農產品遭遇韓國非關稅壁壘
農產品是韓國的敏感產品。根據中韓自貿區在農產品方面的協議內容,在5~10年內30%的韓國農產品要削減關稅為零,將對韓國的農業產生巨大沖擊。為保護韓國農業利益,韓國對進口自中國的農產品加強了非關稅壁壘的運用,包括煩瑣的通關程序、大比重的動植物檢驗檢疫,以及蔬菜重金屬、農藥殘留、化肥殘留檢驗等,為中國農產品的出口帶來了很大的障礙[7]。韓國技術水平先進,運用技術性貿易壁壘有優勢。而廣西受限于技術、設備和管理制度的落后,往往難以對國際檢測指標進行嚴格和科學的檢測,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產品出口。
3.4.2? 農產品深加工型企業受沖擊大
廣西農產品出口多為初級產品,產品附加值不高,韓國多為高附加值的深加工產品,產品具有競爭優勢。在廣西的農產品對韓出口中,深加工型產品份額較少,在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而韓國企業占有資本和技術優勢,進入中國后,必然會威脅到廣西深加工型企業生存發展。
3.4.3? 加劇本土企業市場競爭激烈程度
韓國在汽車、機械電子、節能環保、服務業等領域都具備一定優勢。中韓自貿區落地后,零關稅的產品范圍將逐步擴展到90%以上,韓國的優勢產業必定給廣西本土企業帶來激烈的市場競爭。韓國作為汽車強國,汽車產業必定對廣西汽車產業帶來沖擊。這種競爭包括了本土市場,也包含國內外市場。這就要求廣西本土企業不斷通過技術、產品、商業模式等方面的創新,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發揮自身優勢,提升企業實力。
4? 廣西加強與韓國經貿合作的建議
4.1? 政府層面
一是充分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商務與投資峰會平臺,抓住中新互聯互通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的契機,引進韓國具備先進技術的優勢產業,促進產業對接,從產業深度融合的角度開展對外貿易合作;在廣西致力于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時期,加強和韓國在電子信息、智能汽車、船舶修造等領域的合作。積極改善營商環境,擴大雙向投資,挖掘雙方在新材料、生物醫藥、智能物流等新興行業的合作潛力。二是扶持地方企業,改進農業生產技術,倡導綠色農業。鼓勵企業實現種植、加工、包裝一體化的科技生產,建立現代化農業標準生產體系,打造綠色農產品品牌。注重培養扶持水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支持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樹立特色鮮明、品質突出的水產加工品牌,擴大對韓出口份額[8]。三是建立信息服務體系,研究韓國的技術標準、衛生檢測檢疫要求、市場供求等方面的信息,為出口企業提供專業化的信息咨詢和業務指導服務[9-10]。
4.2? 企業層面
一是吸收借鑒新技術,發揮人力資源優勢,增強創新能力,提高勞動生產率,研究目標市場產品差異性,生產出更符合韓國市場需求的產品。二是轉變發展方式,從以銷量和產能為目標的發展方式,調整為以提高技術、產品質量、品牌價值為目標的發展方式,在追求制造利潤的同時,也要重視追求技術利潤和品牌利潤。
參考文獻:
[1]南方日報.中韓自貿協定正式簽署 超九成商品有望實現零關稅[N].2015-06-02.
[2]楊陳.中國(廣西)—韓國友好周在南寧開幕[EB/OL][2019-07-09].http://www.chinanews.com/gn/2019/07-08
/8887791.shtml.
[3]廣西壯族自治區統計局.2018年廣西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8.
[4]郝秀睿.廣西開發國際區域貿易市場對策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7.
[5]黃桂媛,周金清.廣西遠洋漁業冷鏈物流協同發展對策研究[J].山東紡織經濟,2018(10):59-61.
[6]梁艷.中韓自貿區對中國旅游業影響探析[J].綏化學院學報,2016(3):9-12.
[7]劉仁真.中韓自貿區建立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研究[D].鄭州:河南工業大學,2017.
[8]粟翌,李輝.中韓自貿區SWOT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4):116-117.
[9]周曙東,肖宵,楊軍.中韓自貿區建立對兩國主要產業的經濟影響分析——基于中韓自由貿易協定的關稅減讓方案[J].
國際貿易問題,2016(5):116-129.
[10]于海洋.自貿區與政治一體化——中日韓自貿區的戰略設計及實施[J].東北亞論壇,2011(6):35-41.
創新正當其時,圓夢適得其勢。
——習近平
基金項目:2017年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中韓自貿區框架下廣西加強與韓國經貿合作的對策研究”資助(〔2017〕16號2017KY1161)。
作者簡介:沈? 麗(1983—),女,講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區域經濟、跨境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