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闡述了解剖實驗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重要意義,分析了解剖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進措施:轉變觀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改革實驗教學體系;轉變教學方法;改革考核評定方法。
【關鍵詞】 以學生為主體;解剖學實驗;教學改革;意義;問題;對策
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教育質量的提升,踐行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已經成為轉變教育發展方式和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應有之義。解剖學是一門很重要的醫學專業基礎課程,學習解剖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全面掌握人體結構,以便更好地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和下一步的臨床實踐打下堅實基礎。人體解剖學是一門形態學課程,解剖學實驗作為解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對人體結構獲得感性認識的重要手段。當前,在人體解剖學實驗中經常使用多媒體課件、模型、標本等教學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但長期以來,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的主體地位未得到充分重視,導致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很大,缺乏學習的自主能動性和創造性,對實用性人才的培養十分不利。為此,要提高醫學學生解剖學實驗教學效果,就要打破傳統理念,堅持以學生為本,加強解剖學實驗教學改革,全面提升學生解剖實驗課的學習興趣,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實用合格的醫學人才。
一、解剖實驗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重要意義
“以學生為主體”就是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實踐的能力。在解剖實驗課程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在解剖實驗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獲得更大的主動權;其次,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對解剖學的熱情,進而更好地提高學生參與解剖實驗教學的積極性;最后,能夠提高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堅持以學生為本,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實驗教學中對人體結構有更加深刻的全面認識,加深自己對所學理論知識的記憶,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臨床動手實踐能力,比如老師在解剖實驗教學中通過活體教學的方式,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主動觸摸人體的喉結、環狀軟骨、環甲正中韌帶和氣管頸部,使他們更好地理解喉及氣管的位置和形態;讓學生觸摸肱動脈、橈動脈的博動,以確定測量血壓和脈搏的位置,從而為今后的臨床實踐工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實踐基礎。
二、當前解剖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近年來高校解剖學課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實驗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具體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當前,雖然很多學校已經充分認識到學生作為主體的重要性,并在教學活動中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受傳統解剖實驗教學中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影響,學生的主體作用還未能被充分發揮,即實驗課程中教師包攬了全部的示教任務、講解,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機會欠缺,這不僅與教學改革的需求相悖,還不利于創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2、實驗教學方法單一
傳統的解剖實驗教學方式單一、呆板,不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同時,由于實驗內容分層次教學體系不健全,理論知識繁多,內容抽象且枯燥。學生對實驗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長此以往學生難免就會產生惰性思維,影響學習效果和課程教學質量,進而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動手能力也十分不利。
3、實驗教學考核模式有待提高
解剖學實驗教學考核是解剖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它不僅能夠檢驗解剖教學的效果,又能檢驗學生觀察、識別標本的能力,使所學的知識得到鞏固和檢測,提高醫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調動學生觀察解剖標本的積極性,強化解剖學知識體系,對于促進實驗教學、提升教學質量、強化學生的實踐意識、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受傳統實驗考核的任務量大、考試準備繁瑣和范圍局限、評分不易量化等現狀的影響,不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客觀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調整解剖實驗考核方法十分關鍵。
三、以學生為主體的解剖實驗教學改革措施
1、轉變觀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轉變傳統的解剖實驗教學觀念,重點突出學生在實驗教學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其次,解剖學是一門形態學課程,在教學中不僅有大量的復雜名詞和知識點需要學生記憶,在實驗教學中還有很多形態結構、器官分布及相互之間的位置關系需要學生辨識,這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教師一味地對學生進行枯燥的理論灌輸,就很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進而導致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因此,在解剖實驗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注重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之一。
2、改革實驗教學體系
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學大綱為依據,構建新的實驗教學模式和實驗課體系,以確保實驗教學系統的科學、完整和精煉。尋找先進的解剖學標本制作技術為指導,重新修訂現有的實驗教材和教學目標進度;重視學生對實驗方法和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鼓勵學生在實驗開始前自行認真查閱相關資料、圖譜,并綜合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設計實驗方案,操作實驗步驟;實驗指導老師作為學生實驗中的參與者,當學生遇到問題時要及時給予鼓勵和正確指導,把實驗時數放在開設創新型的實驗上。
3、轉變教學方法
教師在解剖實驗課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運用PBL、啟發式教學、自學與引導等多種教學方法,增加學生的實踐動手機會。比如在解剖實驗教學中運用自學與引導的教學方法,即讓老師先提出實驗目標要求,學生再根據目標要求進行預習(復習理論知識、列提綱、查找相關資料和觀看圖譜,設計實驗方案及操作步驟),之后學生進行實驗講解,老師給予正確引導、補充和強調實驗應該注意的事項,再之后學生按照擬定的實驗步驟進行操作和解剖觀察,老師進行巡視指導、提問、討論和小結評估。這種方法不僅能夠很好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使學生在實驗中熟悉常用解剖器械的使用方法和各種解剖學方法。此外,通過改進實驗教學方法,構建以學生為實踐主體,師生互動,教師輔助指導實驗的啟發式教學,既能夠激發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體精神,提高學生的觀察力,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
4、改革考核評定方法
在解剖學學習中,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固然重要,但實驗操作實踐能力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在考評學生的學習水平時,就要從學生的知識掌握、實驗技能和學習態度三方面進行全方位綜合評定。具體而言:(1)根據解剖實驗教學大綱的目標,設計考核內容,如選用一些結構完整清晰、外觀精美、層次分明的標本讓學生進行辨認,或者選取具有臨床實用性、知識性等標本模式圖對學生進行考核。此考評方法不僅能夠反映出學生對解剖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還可以評估出學生對人體重要結構的認知度,增強其觀察標本的自覺性,從而在內心建立起人體形態結構的立體形象;二是通過組建考核小組,對學生標本制作實驗效果和學習態度給予綜合考評。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端正學生對解剖實驗課的學習態度,樂于參與其中;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進而提高實驗教學效果,真正實現具有創新型、實用型的人才培養目標。
四、結語
以學生為主體,培養他們的實踐動手能力不僅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工作內容,還是評價學生對所學解剖學理論知識應用能力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適應新時代發展變化所需要的厚基礎、強能力、勇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要求。在解剖實驗教學中,轉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解剖實驗教學模式,堅定不移地積極貫徹執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從而為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和培養具有良好臨床思維和扎實臨床實踐技能的醫學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苗 ,惠建萍.深化解剖實驗課改革,提高解剖實驗課教學效果[J].教育現代化,2018.31.
[2] 王建中.解剖實驗教學中活體教學法的應用研究[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14.
[3] 張谷風,王海生,謝永財,朱燕珍.以學生為中心的解剖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四川解剖學雜志,2011.4.
[4] 龔憲宇,劉鵬飛,苗瑩瑩.OBE教學理念在系統解剖實驗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科技視界,2019.03.
[5] 胡哲.高職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實驗標本考試方法探討[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1.12.
【作者簡介】
賈相第(1983—)男,漢族,山東德州人,本科學歷,德州學院醫藥與護理學院講師.
本文為德州學院自制儀器設備——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呼吸系統實驗教學標本制作項目(編號:ZZYQ18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