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東
摘 要:新媒體的不斷發展,最終帶來了“融媒體”的時代,也就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所進行的有機融合。而媒體融合的不斷推進與普及,也給新聞采編工作帶來了全新的挑戰。以往的新聞采編手段已經無法滿足時代形勢。這就要求我們在新聞采編工作當中,做好工作方法上面的創新,在路徑上進行優化,讓新聞采編工作更好地滿足于融媒體時代的需求。本文對于融媒體下新聞采編工作創新路徑進行多方面的分析,提出一些具備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新媒體;融媒體時代;新聞采編;創新路徑;研究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06-00-02
隨著大眾思維與需求、習慣的變化,新聞媒體的采編工作也面臨著新的發展變革。尤其是隨著整個社會進入新媒體的時代,整個新聞行業在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互動當中,隨著兩者的不斷融合,兩者之間的優勢也在不斷地進行互補,最終“融媒體”應運而生[1]。“融媒體”的時代,自然對于新聞采編工作產生了更先進的需求。它要求我們及時地抓住機遇,及時地克服困難,在新聞采編工作當中取得新的突破,更好地滿足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需要。
一、融媒體下新聞采編工作面臨的全新機遇
計算機網絡的迅猛發展,已經將人們帶進信息時代[2]。新媒體就是在這一社會背景之下應運而生。由于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的融合,又產生了“融媒體”的平臺。特別在以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迅速普及的今天,融媒體平臺更是方興未艾。
在融媒體平臺下,新聞采編工作面臨的全新機遇在于:
(一)可以享受更加豐富的新聞資源
在傳統媒體平臺當中,新聞資源(如新聞線索)等,必須由新聞采編人員親自來到現場進行獲取,對于受訪對象進行采訪后,才能夠編輯出一條新聞來。新聞資源的獲取渠道是非常有限的。
而在融媒體的時代,新聞資源的獲取渠道得到了極大的拓寬。由于理論上每個人都能夠發布信息,每個人都能夠扮演內容生產者的角色,因此在進行采編的環節當中,就能夠從中選擇那些符合報紙新聞報道之需求的線索,這樣一方面節省了新聞報道的升本,另一方面又打破了新聞資源方面所存在的局限。
(二)可以擁有更加多樣化的新聞傳播渠道
由于傳統媒體同新媒體之間的有效融合,給新聞傳播的渠道帶來了更加多樣化的資源。比如,在過去,報紙新聞也就只能通過報紙觀看。而現在,報紙新聞同樣可以播放于互聯網終端甚至移動媒體終端。受眾在收看的時候,還能夠根據需要進行重播、回放等。更受眾帶來了更多的便利。
二、融媒體下新聞采編工作當中存在的問題
前文我們提到融媒體下新聞采編工作所面臨的全新機遇。事實上,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新媒體快速盛行,對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這同樣是值得我們所正視的地方。如果這些問題不及時地加以解決的話,會影響到融媒體的正常發展,造成新聞傳播行業無法真正地做到與時俱進。本章我們專門闡釋這方面的問題。
(一)工作理念沒有及時得到調整
雖然如今早已進入融媒體的時代,不少新聞從業者的工作理念仍然受到傳統媒體的時代之影響,而沒有及時地轉變思路。這就造成了新聞采編的指導思想和具體做法落后于時代,導致新聞節目缺乏趣味性,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受眾的觀看口味,也造成了一些新聞節目的收視率上不去,造成新聞行業的競爭力受到影響。
(二)新聞采編環節的時效性差
在傳統媒體當中,新聞采編環節的時效性是無法進一步提高的。從開始采編到正式讓受眾看到,有可能經過了一兩天甚至好幾天。而在融媒體的時代,信息的流通要求具備即時、實時的特點,但不少新聞從業人員沒有積極地跟上時代形勢,沒能注重提高新聞采編的時效性,這也會導致融媒體的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
(三)新聞采編活動的過度商業化
在市場經濟體系下,媒體行業必然也是具有一定營利性的,所以新聞行業的商業色彩在所難免。但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特性,決定了過度的商業化是不可取的,容易造成新聞媒體容易因盲目追求經濟利益,而偏離了新聞行業的本來面目。比如,過多的插播廣告來追求盈利,就會損害新聞媒體在受眾群體當中所產生的心理體驗,造成新聞媒體在受眾當中的滿意度下降。
(四)新聞采編活動的地域化差異過于明顯
對于傳統媒體平臺下的新聞行業而言,因不同地區的設備條件、發展規模上面的差異,給新聞采編活動帶來了相當明顯的地方性。而在融媒體的時代,這種地方性是仍然存在的,只是更多體現了“融媒體”層面的地方性差異。比如,受制于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的因素,有的地方將“融媒體”在新聞采編當中運用地比較到位,加大了在融媒體運用方面的投入,強化了人才培養、創新了采編方法和宣傳表現形式,極大地提高了受眾的體驗感受,真正意義上發揮出了融媒體的價值。而有的地方將“融媒體”在新聞采編當中運用地并不到位,重視度明顯不足、缺乏必要的投入支撐、商業化傾向嚴重等,甚至很多時候只是在走形式,從理念到設備上仍然沿用的傳統媒體那一套。這就表明融媒體在這些地區的普及率和發展程度都不足。這種地域化差異的存在,同樣困擾了融媒體時代新聞采編活動的發展。
(五)新媒體給受眾帶來的流失和受眾需求發生的變化
因新媒體相對于傳統媒體來說具有很多的明顯優勢。比如,其具備的開放性、跨時空、交互性等特質,新媒體上的信息呈幾何倍數增長。用戶只需要動動手指,就可以隨時隨地瀏覽各種新聞,而不必非要等到拿起報紙觀看,在特定的時間、場合、條件下看報紙,這就使得報紙新聞的優勢不復存在,造成了報紙新聞受眾流失。
另外,新媒體平臺中,用戶可以選擇自己偏愛的新聞,而新媒體也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用戶,針對用戶瀏覽習慣進行新聞定制、推送,從而滿足用戶對新聞個性化、小眾化的需求。但是傳統報紙新聞的大眾傳播方式使受眾處于被動地位,報紙新聞版印什么,受眾就只能在特定時間看什么,不能進行個性化選擇。這就給受眾的需求帶來了變化。而受眾之需求所發生的變化,又給新媒體的受眾群體帶來了更嚴重的流失。
三、融媒體下新聞采編工作創新的具體思路和方法
(一)及時轉變新聞采編工作思維
融媒體的時代,移動互聯網技術、數字技術、數據、云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所以作為一名報紙新聞工作者,如果不及時調整新聞采編工作思維的話,是難以適應時代的形勢的。
所以,我們需要及時轉變工作思維。在新聞采編當中建立起互聯網思維,重視用戶的價值,以此為突破口來改善我們的新聞工作水平,將我們的新聞采編工作切換為“媒體融合”這個模式,建立起“全媒體”的新聞觀。
(二)及時改善新聞輿論的引導力
雖然說融媒體時代使新聞輿論的傳播量更大,發布與傳播途徑更加多元化,但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比如,它的發布門檻比傳統媒體要低很多,這固然是它的一個優勢,但也帶來了媒體消息良莠不齊、真假難辨甚至造謠惑眾等問題。很大程度上容易誤導受眾,造成混淆視聽,甚至給社會帶來不良的影響。
而對于傳統媒體的新聞采編來說,在這方面的把控顯然要規范得多。這也是在融媒體的時代,需要從傳統媒體當中所吸取的一個地方。報紙新聞從選題策劃到采訪實施再到編輯制作,都經過采編人員層層把關,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新媒體無法比擬的公信力和權威性。而在融媒體的時代,及時改善新聞輿論的引導力,避免新聞媒體在受眾當中產生不良影響,正是具有重要意義的。采編工作者應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堅守新聞主陣地,傳播社會正能量,增強新聞敏感性,采編真實、準確、有深度的新聞,在新聞的思想性和理論性上取勝,弘揚社會主流價值觀。
(三)提升與受眾之間的互動程度
在傳統媒體當中,媒體與受眾之間的地位是并不平等的。比如,受眾對于媒體的反饋渠道有限,媒體很難做到根據受眾的反饋來進行改進。而新媒體在同受眾的互動性方面顯然就要優越地多。所以,在融媒體的時代,我們應當通過論壇、QQ群及微信群等手段,做好與受眾之間的互動,從多方面出發,不斷地改善和強化我們的新聞采編工作。
四、結語
在融媒體的時代,新聞采編工作既面臨著機遇,又面臨著挑戰。為此,我們需要充分把握機遇,積極地面對挑戰。在不斷地推陳出新當中改進新聞采編的方法,真正意義上符合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需求,努力去做有時代感的新聞人。
參考文獻:
[1]龍海金.融媒體時代的電視新聞采編探究[J].新聞前哨,2019,12(15):105-106.
[2]蔣飛宇.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采編人員職業素養研究[J].記者搖籃,2019,12(15):118-119.
[3]劉羽端.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采編營造特色的方法[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19,11(25):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