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丹
摘要:生態教育日益成為教育行業中發展的熱點和重點,隨著近年來幼兒教育改革的逐步遞進與深入,幼兒園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斷更新與發展,如何設計出生態教育理念下幼兒園自主游戲環境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文章結合教學實踐經驗,首先介紹了在生態教育理念下創設幼兒園自主游戲環境的重要意義,其次闡述了當前幼兒園游戲環境存在的問題,最后詳細提出了創設幼兒園自主游戲環境的具體策略,關注幼兒的成長需要,助推幼兒的健康成長,以期為幼兒教育改革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生態教育;幼兒園;自主游戲;環境創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著重強調“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提出要強化公民環境保護意識,鼓勵為建設美麗中國做出自己的實際行動。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生態教育理念成為時代熱點。在生態教育理念指導下創設幼兒園自主游戲環境,對于培養幼兒的環境保護意識,養成良好的環境保護習慣都有很大助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游戲應當成為幼兒園教育的主要活動,這樣才有利于促進幼兒個性的全面發展。那么,如何在生態教育理念下創設幼兒園自主游戲環境呢?文章首先闡述了生態教育理念下創設幼兒園自主游戲環境的重要意義,然后系統地提出了具體創設策略,以幼兒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直面幼兒的成長需要,使幼兒自主游戲設計與環境保護理念有機結合,同時聚焦與關注幼兒的生活情境和生活經驗,助推幼兒全面、健康成長。
一、創設幼兒園自主游戲環境的重要意義
1.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然要求
在國家大力倡導生態文明理念,支持與鼓勵生態教育發展的大背景下創設幼兒園自主游戲環境意義重大。幼兒是新時代國家嶄新的希望,是未來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貯備人才。生態教育理念提倡個人形成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樹立終身學習的實踐發展理念。就幼兒園自主游戲環境創設來說,將生態教育的理念與自主游戲環境的開發有機融合,讓幼兒從小樹立生態文明保護意識,并告訴他們身上的重擔,是新時代社會主義不斷發展與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策略發展的必然要求。
2.幼兒全面發展的實際需要
幼兒年齡較小,自身缺乏主動學習能力。幼兒園和教師通過制定策略,創設合理、有趣的自主游戲環境,能夠吸引幼兒參與到游戲中,使被動的學習轉變為主動的學習狀態,激發幼兒生態文明保護意識,這樣更有利于其接受生態知識、學習生態知識,從而鞏固生態知識。久而久之,能夠潛移默化地對幼兒產生影響。另外,游戲能夠發揮幼兒的想象力,提升智力和創造力。幼兒喜聞樂見,在愉悅的環境中學習生態理念并養成習慣,能夠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二、幼兒園游戲環境創設中存在的問題
1.自主游戲活動工具的不完善
幼兒園游戲活動工具,主要指幼兒在游戲中需要使用的游戲活動材料。當前此方面的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活動材料長時間未及時更換,游戲的最終意義未能達到設定的目標,加上自主游戲內容與形式過于單一,不利于激發幼兒的興趣。(2)部分游戲材料質量不符合要求,如有些畫筆中鉛含量嚴重超標,幼兒處于成長發育期,抵抗力較弱,這樣極不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有些繪畫本質量較差,在使用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紙張破裂的情況,對幼兒的游戲體驗造成很大影響。
2.創設方案較為單一
目前,我國大多數幼兒園的自主游戲創設方案較為單一,創設模式較為傳統。大多數幼兒園和教師僅僅局限于在幼兒園室內進行游戲活動,到戶外進行游戲活動的卻很少。在當前大力弘揚生態教育理念下,尚未實現自主游戲環境與生態教育理念的有機結合,導致游戲氣氛較為尷尬與緊張,缺少生動的游戲情境和氛圍,不利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
3.忽視個體差異性
當前,幼兒園的游戲方式主要為教師指導,幼兒一起游戲的方式。但是,每名幼兒的理解能力和對游戲的適應能力不同,性格也有外向與內向之分,對于理解能力與吸收能力較弱的幼兒,如果不及時對其進行專業知識輔導或者心理承受能力的培養,會使其產生心理性缺失,認為自己被邊緣化和孤立化,不利于幼兒的全面發展、自信心的樹立,以及積極、健全的人格養成。
例如,在開展某些游戲時,有些幼兒由于缺乏自信心和參與的積極性,不愿意當眾表達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一種內向,害怕與其他幼兒交流、相處的性格,很多教師都會不經意的忽視這些幼兒,導致這部分幼兒參與游戲程度低。像這一類的游戲活動課程,對于教師來說可以適當控制進度,減緩節奏,將機會平均、合理地分配給所有幼兒。
三、創設幼兒園自主游戲環境的具體策略
1.突出生態文明與環境保護主題元素
在主題背景下創設幼兒自主游戲環境,可以讓幼兒圍繞一個主題進行游戲,并且合理劃分游戲區域,為幼兒營造既有獨立性,又有完整性的游戲氛圍。同時,教師要強調與著重引導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的主題,并且要將主題展示的理念不斷滲透到每個獨立的游戲區域中去。
例如,教師可以在某次游戲中以“我的小家為主題”,讓幼兒提前準備好一些可以循環利用的廢棄物品,如用塑料瓶、泡沫、報紙、繩子等作為小家設計的主要材料。教師要負責劃分好游戲區域:如我的小家分為臥室、廚房、衛生間等,把幼兒合理安排到各個游戲區域中,以“家”為主線。這樣根據主題劃分區域后,幼兒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可以利用自己準備的材料作為游戲工具去建造房屋、裝飾房屋等,這種方式提升了幼兒游戲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教師也收到了良好的活動效果,并且可以進一步加深幼兒的環境保護意識,助推生態教育的不斷發展。
2.積極培養幼兒游戲的主動性
幼兒生態教育的核心和重點是以幼兒為出發點,一切根據幼兒的發展需求和實際需要去構建環境與組織活動。因此,生態教育理念下創設幼兒園游戲環境要以幼兒為主,教師和家長扮演的是引導的角色,這樣才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升游戲效果。相關研究表明:在教師給定相應的主題后,幼兒完全有能力和同伴一起創設游戲形式與內容,而且取得的效果要比教師過度干預要好。
例如,幼兒園的游戲設計具體方案是:教師讓幼兒認真觀看運動會的各種運動標志,如羽毛球、田徑、跳遠等,2 ~ 4名幼兒為一組,自己攜帶材料進行運動標志的設計,并在指定的時間完成任務。游戲材料的選擇是幼兒與同伴商量后決定的,一組幼兒決定采用舊報紙來操作,他們主動從家里帶來了許多舊報紙用于塑造造型。教師觀察發現,幼兒在用舊報紙做運動標志時,有的幼兒在粘貼時想象不出動作的姿勢,他們就讓團隊中的同伴做一個小模特,擺好他們預先準備制作的運動動作。通過環境的互動創設和團隊的相互溝通、相互協作,教師發現在一次游戲后,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團隊合作意識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優化自主游戲活動范圍和方案
打破傳統的只在幼兒園室內進行游戲活動的教學模式,逐步優化與擴展自主游戲活動范圍的方案。教師要基于《3 - 6歲兒童發展學習與指南》認真思考,制定出系統的幼兒園區域活動教學方案,并總結以往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與解決方案,促進室內活動與室外環境的有機結合,定期組織幼兒走出教室開展室外區域活動。
例如,幼兒園可以每年春天組織幼兒去野外或者農村采集植物標本,并且向教師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為幼兒創造更加完美、和諧、有趣的游戲活動環境,還可以組織幼兒學習社會知識,如組織幼兒參觀水族宮、天文館、博物館和植物園等,學習自然科學,不斷拓寬幼兒的視野范圍,豐富幼兒的生活閱歷。
四、結束語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以生態教育為出發點,幼兒園不斷營造自主游戲環境,注重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以幼兒為核心,關注幼兒的發展需要,創設相應的自主游戲環境,使游戲的主題和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理念有機結合,如在游戲中突出生態文明與環境保護主題元素;積極培養幼兒游戲的主動性,營造開放、合作的游戲氛圍;優化與拓展自主游戲活動范圍和方案等,助推幼兒環境保護意識的提升,以及幼兒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丁金霞,孫白平.基于“生態教育”理念的幼兒園環境創設[J].新教育,2018(16).
[2]沈佳佳.幼兒園生態式戶外自主游戲的設計與實施[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8(3).
[3]單雪婷.幼兒園內戶外活動的組織策略探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4.
[4]吳燕.教研,需要有大智慧:以課題“幼兒園戶外環境創設與幼兒自主游戲融合的策略研究”教研為例[J].幼兒教育研究,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