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摘要:從教育學的角度來看,教育的核心不是教,而是育。就班主任工作而言,育人就是育心,育心的過程就是德育開展的過程。德育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的內心豐盈寬厚,進而激活他們的靈魂,使其成為自我發展的內在驅動力。
關鍵詞:德育;傾聽;期盼;舒心
班務管理,管得最多的其實就是管理學生的心。管理學生的心,就是與學生進行心靈上的溝通與交流,這個過程就是德育發生的過程。德育,不是簡單的說教、粗糙的管制,更多的是潤物細無聲地浸潤。
一、德育,讓學生有話想說
德育工作對班主任而言就是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思想往往是通過言語展示出來的。班主任要深入學生,讓學生有話想說。這其實就要求班主任要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班級氛圍,尊重學生的內心成長,接納他們生活的點滴表現,并通過他們的言語逐漸修正他們的行為。因此,坐在辦公室里是做不好班主任工作的,班主任的工作地點應該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地點,那里學生才會有話想說。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需要法律的特殊保護”這一框題時,師生共同探討“遠離網吧”這一話題。班主任可以直接照本宣科地說出沉迷網吧的危害,再讓學生照著文本背一背結論性的知識,但這樣的教學方式不是學生精神生長的方式,不能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產生共鳴。班主任先播放一些有關過度上網的視頻和圖像,讓學生從視覺上感知沉迷網吧的危害,接著學生對著畫面就能說出長期在網吧的弊端,讓學生參與到具體的教學活動中,他們會有更深刻的體驗。將德育與學生的生活相連,讓班主任能對學生的思想狀況、生活習慣有更加全面的了解,這樣在實施轉化時能夠對癥下藥。學生出現的問題,班主任一個個地解決,這個解決的過程就是與學生對話的過程,讓他們想說話的過程,以一顆關切的心去對待在思想和心理上都不成熟的學生,進而闡述《中學生守則》,告訴學生應該如何保護自己,同時向學生推薦一些健康的、對學習有實際幫助的網址,讓他們在體驗網上沖浪快樂的同時,又多了一份安全意識。
德育就是在與學生溝通時一步步觸及他們的心靈。德育要抓住學生想說的機會,讓他們彼此發現優點,使德育與生活相連,成為他們觸手可及的感悟和體驗。
二、德育,讓學生有話可說
恩格斯曾經說過,實際上,每一個階級,甚至每一個行業,都有各自的道德。德育是對學生實施的無形教育,即在不知不覺中讓他們在思想上、行為上、價值觀上有所生長。而讓學生生長,就要寬容他們,讓他們可以平等地與班主任對話。
面臨中考,學生在情緒上有時會認為父母管得太緊。班主任可以安排一節主題班會課——感恩父母,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體會父母為他們做的一切,進而以此為動力投入到學習與生活中,以優異的表現回報父母。學生有時不知道感恩,不是他們沒有這種意識,而是他們會覺得對自己的父母沒有必要感恩。德育要營造良好的情感體驗,有良好的體驗才能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德育教學中來,才能將教學思想漸漸地滲透到他們的頭腦中。班主任講述了班級一名學生的父母為孩子所做的一切,所有的學生都被感動了,包括那名學生自己。德育就班主任而言,就是要理清學生在情感區域的困惑,讓他們繼續保持一顆初心。班主任不能看到學生在思想上有不足的地方就去批評他們,而是要給他們時間,讓他們有話可說,盡量寬容他們。
只有說了內心的真實想法,班主任才會知道學生的心理狀態,才會在進一步交流中讓他們展示自己。認知上的局限,不能遮住內心的真實。德育,就是用一顆寬容的心、平等的姿態,開啟與學生的情感互動。
三、德育,讓學生有事可笑
德育的成功,不像成績那樣能夠立竿見影地得到彰顯。德育的成功來源于學生在心靈深處的改變。當學生回首成長的過程,發出會心的笑容,這就是德育成功的表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里其實說明了德育是一個逐步積累,再不斷完善的過程。反省,即反過來思考自己的言與行、得與失,進而提升自我道德修養。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在各方面的修養都還不夠,無論在行動上還是理論上距離成熟還有很長一段路。因此,在反省時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讓學生想一想自己每天都做了哪些讓你覺得欣慰的事。班主任可以讓學生每周寫思想成長檔案,即這一周在他們身上發生的,或者他們遇到的能讓他們回憶起來充滿笑聲的事。學生在寫的時候會更加關注他們在文明禮儀、遵守規則、為人處世等方面的表現。每個人都想將好的一面展示在自己的成長里,這無疑是有效的德育,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也將自行修正他們的行為。德育不是班主任一味地去強調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是應該堅守的,什么是應該唾棄的,它是在學生的自覺探索中,使德育成為他們的一種需要。
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論認為,即使個體知道某種行為會導致何種結果,但也不一定去從事這種行為或開展某項活動。班主任首先要預測一下自己行不行,或者有沒有實施這種行為的能力。這種估計的過程,就是自我效能的表現,讓學生發出自己的聲音,并將這種預測向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臻.探究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有效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2).
[2]任玨.種桃李,種春風,種自己:讀《我就想做班主任》一書的啟示[J].中國教師,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