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葉紅
摘要:小學低年級學生開始出現高級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明顯地發展起來,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手段讓學生在小學階段呈現出積極的心理品質,學會調節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文章以道德與法治課程為載體,結合“愉快、積極地生活”方面,落實到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成為情緒的主人。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情緒管理能力;建構策略
課程設計思路以三條主線和四個方面構成課程的基本框架。其中,“愉快、積極地生活”是學生生活的主調,使學生獲得對社會、對生活的積極體驗,初步懂得和諧的集體生活的重要性,發展主體意識,形成開朗、進取的個性品質,為其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打下基礎。在學校,學生接觸的環境比以往更豐富,引發情感體驗的事件會很多,學生在此階段就需要開始學習處理各種情緒。筆者以“讓我試試看”這一單元為例,引導學生學會調節情緒,體察、關心身邊的人,從一個自然人成長為一個社會人。
一、建構情緒管理基礎能力,實踐勇敢德性
進入小學后,學生的認知能力不斷提升,自我概念、與他人互動的方式,以及對世界的態度也在不斷發展。作為一名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要努力培養在社會性及情緒方面都健康發展的學生,充分重視積極心理品質的建構,讓學生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例如,從“挑戰第一次”這節課開始,生活中有很多第一次,課文旨在鼓勵學生敢于邁出挑戰的第一步,引導學生積極面對挑戰中的挫折與消極體驗。小學低年級學生,或謹慎有余而膽量不足,或魯莽有余而理性不足,無論哪類學生,都需要教師進行引導。當學生表達出內在的心理體驗后,教師要引導他們分享挑戰后的得失,逐步理解挑戰的意義。現在的學生,有的被父母或長輩呵護在手心里成長,有的則缺少父母的引導,不管對錯都要去嘗試,性別差異也相當明顯,男生往往好動、盲目,女生則偏安靜、膽怯。針對低年級學生的這些特點,結合“挑戰第一次”這節課,筆者注重設計、組織、引導的適切性、合理性和藝術性,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情感體驗,即使是做錯的事情,做得不成功的事情,做得不好的事情也是寶貴的財富,能夠帶來成長與驚喜。在辨識挑戰事情的過程中,學生對“真正的勇敢”這個概念會漸漸清晰起來,挑戰新事物,邁出嘗試的第一步,轉變怯懦、魯莽,從中獲取積極的情感體驗,調節和管理自己的情緒,逐步培養健全的人格。
二、學習情緒管理策略,培養快樂情緒
教師要從學生的視角出發,明確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育人任務,讓學生快樂成長,愉快、積極地生活,這就需要教給學生辨識快樂正當性的方法,掌握疏導消極情緒的簡單途徑,學會做一只積極向上的“快樂鳥”。快樂是生活的主旋律,童年本就是無憂無慮的,但是如果讓學生說說不開心的體驗也能說上一大堆,這些不快樂的情緒隨時會爆發,因為他們還不具備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那么才能如何有效化解自己的消極情緒,讓學生形成開朗、進取的個性品質呢?例如,在教學“學做‘快樂鳥”這節課時,筆者通過分享“我很快樂”的事、也有“不開心的事”,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端正的生活態度,學會接納生活中的不快樂。道德蘊含于生活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分辨正當的快樂與不正當的快樂,要幫助學生找到應對的小妙招,明辨是與非、對與錯,更好地調節自己的情緒,得到真正快樂的體驗,創造樂趣童年。
三、以情感策略增進感受能力,關注他人需要
同伴接納能很好地預測學生目前和以后長期的適應能力,借助快樂的積極情緒,做個“開心果”,樂于為身邊的人帶來快樂,讓生活世界整體上形成一種愉快、積極的氛圍。例如,在教學“做個‘開心果”這節課時,“快樂鳥”與“開心果”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快樂別人我快樂”是“開心果”的核心特點,是更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借助積極情緒的力量,悅納自己,與他人做朋友,能給他人帶來快樂,這便是愉快、積極的“快樂鳥”的生活向周圍世界的橫向擴展。哲學家諾丁斯說過,關心不是一種品質,而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相互關切的關系。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與同伴之間的交往,以促使他們的親社會行為,成為真正帶給他人溫暖與快樂的“開心果”。學生的情緒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改進學生的情緒需要一個漸進式的過程。教師要做好指引者,營造一種安全、溫馨的心理情境,讓學生自由、開放地進入同伴的情感世界,建立積極、主動的人際關系,關注他人的需要,健康的情緒發展才有可能。
四、建立良好行為模式,學會熱愛生活
教師要將每名學生看作具有獨特成長方式的個體。低年級是對任何事都充滿好奇的年紀,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教學“試種一粒籽”這節課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生命的奧秘,讓學生更加熱愛生活,與“種子”一起成長,體驗由種植帶來的收獲,關注自己在種植過程中發生的心理變化,這是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也是激發積極情緒的有效途徑之一。回到最初挑戰的話題,嘗試也是一種獨特的挑戰,在嘗試中學會觀察、交流、分享、反思、總結,發現生命變化的奇妙,學會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欣賞生命的美好,對世界有全新的認識,建構積極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天。
引發情緒波動的事件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注意引導低年級學生的情緒,結合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培養學生成為情緒的主人,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參考文獻:
[1]英格·邁爾.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不再害怕嘗試[M].孫燕,譯.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
[2]約瑟夫·克奈爾.與孩子共享自然[M].郝冰,譯.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