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福英
(甘肅省隴南師范高等??茖W校電子商務學院 甘肅 成縣 742500)
關鍵字:電子商務;農產品上行;農村電商;農產品溯源系統
成縣隸屬于甘肅省隴南市,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縣,也是國家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秦巴山片區扶貧縣,實現脫貧的壓力大、任務重。在“核桃書記”的帶領下,全縣干部群眾一起上手,共同吆喝同一款產品——核桃[1],創出“農戶+網商”的“成縣模式”,在核桃站住腳跟之后,成縣系列土特產品相繼推出,成縣櫻桃、成縣土蜂蜜、成縣土雞蛋、成縣金銀花、成縣香菇、成縣土豬肉等全面上線。這種模式比較適合有特色產品的地域。
1.1 標準化。電子商務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商品的品牌化和標準化。標準化也是農產品品牌化的基礎[2]。一款產品要想進入流通市場,就必須完成商品化,而商品化很重要的一項就是標準化。農產品要做好標準化需要從生產、采購、包裝、物流及服務五個方面的入手。
1.2 市場對接。目前,大部分農產品仍由眾多散戶提供,比如“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農戶”和“公司+農戶”等模式[3],不僅面臨著與市場對接的難題,而且很難保證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質量安全。然而,電子商務的發展要求盡可能減少中間環節和重復流程,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1.3 質量管控。隨著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其質量安全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發展優質、高效、安全的農產品,是農業企業生產的目標。雖然“三品一標”已提出了數年,但真正能夠全面認識“三品一標”的人并不多[4]。質量監管體系還不夠健全,企業違規用標、不用標現象大幅存在。如何做好品控管理,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從而取信于消費者仍是一大挑戰。
1.4 物流配送。農產品電商是電商領域中比較艱難的一部分,因為農產品的附加值不高,過高的物流費用會導致市場的壓縮,而且農產品中的生鮮食品,還存在著供應時效、儲運能力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問題。即便是自建模式的京東也需要整合大量的第三方社會化物流資源。
1.5 流量引導。流量始終是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在以往,用戶網購的渠道相對集中,現在,用戶網購的時間和資金正在被各種渠道瓜分。坐擁千萬粉絲的自媒體大V們有些也開始“組團”去變現。還有一些偏娛樂化產品(手游、抖音、快手)也占據了用戶大量時間。因此,電商引流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砸廣告的問題,而且對于很多冷門的農產品,只砸廣告也是沒用的。引流不僅僅是讓消費者知道產品,還要讓消費者進一步了解,甚至依戀產品。
2.1 溯源系統意義
2.1.1 從消費者角度,“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可溯源是食品安全最有力的保證,也是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的覺醒;消費者可以從科學的角度審視和評價食品安全,放心購買安全的農產品,這也提高了食品安全的水平。
2.1.2 從企業角度,可溯源是農產品標準化的基礎。同時,建設針對農業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能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和價值,也為農產品標準化和數據管理提供了參考樣板和標準。
2.1.3 對政府而言,建立統一規范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管制度和追溯制度,便于監管農產品的流通市場。
2.1.4 對社會而言,溯源系統有利于提高對農產品的質量控制能力,有利于提高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監管水平,有利于促進農產品流通和出口貿易,可加快農產品流通及規范化市場的建設進程。
2.2 溯源業務流程
2.2.1 農產品的生產流程和溯源流程是互為逆向的過程,如圖1所示。

圖1 生產流程和溯源流程
2.2.2 農產品的生產全過程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都為“源”,如土壤的性狀、微量元素種類與含量等;后期的施肥用藥;種植養護工藝;初、深加工的流程及添加劑的使用情況等。源、平臺、溯源是溯源系統的三要素,缺一不可[5]。如圖2所示。

圖2 溯源流程三要素
2.2.3 業務流程。農產品從出地頭到上餐桌在溯源系統中必須經過1~3次的檢測登記。比如成縣核桃,若是賣青皮核桃,就只進行鮮果農藥殘留和微量元素含量(硒)檢測;若是賣核桃果,因為生產工藝去青皮及制干過程可能涉及乙酰、硫磺等添加劑的使用,所以需要進行初加工半成品的檢測;若是賣琥珀核桃,制作工藝及添加劑就更多了,所以還必須經過深加工檢測。如圖3所示。

圖3 農產品成品檢測流程
2.2.4 單目標溯源流程。在農產品從出地頭到上餐桌過程中,物流是以鮮果、初加工還是深加工產品形態出現,在溯源系統中都可以直接掃碼溯源。如圖4所示。

圖4 單目標溯源流程
2.2.5 多目標溯源流程。當多種類、多形態農產品入住溯源系統時,溯源流程就成了多產品、多企業交織融合,形成多目標、多標準追本溯源的立體、多元、復合系統。如圖5所示。

圖5 多目標溯源流程
無論是從政府、企業、消費者還是社會的角度出發,溯源系統的建設、溯源過程的落地,其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提升幸福感,所以溯源系統的方便簡潔、易操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該系統中消費者只需三步就可查看到溯源信息。如圖6所示。

圖6 消費者操作指引
“成縣模式”是典型的縣域電商代表,近幾年特色農產品的上行之路建設已初見成效,精準扶貧、助農增收。要進一步豐富品類、拓寬市場、提高附加值,就必須依農產品溯源系統加快農產品標準化、品牌化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