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屏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可見思想道德建設的中流砥柱地位。而小學階段則處于思想道德水平全面發展的黃金時期,這個年齡段所接受的教育將影響學生的一生。樹立以學生為根本的教育理念,設計以生活為源頭的德育作業,開展以探究為核心的團隊,活動三管齊下,有助于培養學生陽光自信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提高,進而增強其對社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一、樹立以學生為根本的教育理念
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曾這樣描述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閑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現有生本教育理念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作為教育的終極追求。而且以學生為根本的教育理念,經過全方位的實踐研究,已經逐漸成為教育改革發展的一種主流理論和實踐模式。生本教育理論主張教育應實現由“師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轉變,把為教師的好教而設計的教育轉變成為學生的好學而設計的教育。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促進孩子們健康地成長。因此,加強小學思想道德建設,首先要樹立這樣一種以學生為根本的教育理念,想方設法讓每一個學生在集體中發光,讓每一個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發光。不同的學生有不一樣的發展規律和發展周期,給學生充分的發展空間,讓學生在個性化的發展中展現異彩紛呈的智慧才能,這是一種充滿活力的思想道德教育形態。它為每個學生的發展設計藍圖,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
二、設計以生活為源頭的德育作業
經過三年多的生本教育校本研究,我們深刻地體會到積極推進思想道德教育進程,以生活為源的作業設計是德育的一個新的“增長點”。我們致力于以貼近生活的元素作為作業主題,以學科整合、多元智能的方式設計德育作業,激發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蕩滌心靈,讓學生的長處得到發揚,在簡單、開放的作業中給學生表達自我、展示才能的平臺。
例如:六月是絕大部分小孩最喜歡的月份,我們可以有的放矢地加以利用,設計一份深受孩子歡迎的德育作業。孩子們可以圍繞快樂六一的主題,在搜索資料和閱讀中懂得節日的由來,通過文字、繪畫、剪貼等方式寄予節日的祝福等。學生的個性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得到充分張揚。此外,在植樹節前,我們還號召同學們創編植樹口號,為校園綠化建設出謀劃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人翁精神,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內動力,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開展以探究為核心的團隊活動
開展以自主探究為核心的團隊活動,使生本理念延伸到思想道德建設的各項活動中去,會收到令人欣喜的效果。
例如:茶文化是中華五千年歷史長河中一顆璀璨的珍珠。而我們的家鄉——鶴山,乃是歷史悠久的茶葉之鄉。借助這濃厚的文化底蘊,以挖掘本土文化為載體,培養愛家愛鄉愛國的情懷,學校組織了一系列自主探究的團隊實踐活動,深受同學們的歡迎。特別是小研究環節:各小組從老師的研究列表中選取最感興趣的課題進行具體分工,展開研究,最后分享展示。有的小組探查“鶴山茶史”,追溯到祖先們種茶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從清乾隆末年,茶葉年產85萬擔,出口6萬擔,被譽為廣東茶葉第一縣,甚至出現了“無山不產茶”的盛況;“茶人茶事”小組在介紹鶴山合成鎮茶廠老板的發家史時,無不流露出對其不屈不撓、勇于創新的贊嘆與崇拜;“茶的制作”小組還在家長的幫助下,組隊前往茶山,現場觀摩了村民制作鶴山茶的過程并錄制了微視頻到班級微信群上分享……各小組熱火朝天地研究、整合資料,合作交流。透過活動,我們看到的是學生們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的能力。從那一份份手抄報、幻燈片、研究小報告中,從匯報時那積極踴躍,口若懸河的場景,學生們在這實踐活動中不僅學會了獲取資料的方法,而且掌握了搜集信息、篩選材料及書面表達等能力,這些都是學生們求知路上無價的瑰寶。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提升一個學校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力載體。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德育工作者,需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優化教育形式,使思想道德建設成為一個追求以生為本的過程,一個充滿智慧和挑戰的舞臺,為培養有素質、有道德、有能力的新時代好少年而效力。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