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紅
一、戲劇教學法的概述
1.戲劇教學法的概念
戲劇教學理念是強調在實踐活動中,重視學習者的交際、表達、情感、想象力以及集體意識的養成。英語的學習重點在交際應用,比較適合老師運用戲劇的結構方式指導學生參與實踐。戲劇有場景的布置,道具的運用,活動背景的虛擬,比較適合英語交際活動的步驟安排,運用戲劇特點構建英語虛擬課堂,有利于學生進入角色。英語新課標要求英語學習要注重英語的實際應用,所以在構建課堂時要滲入交際因素,運用類似“戲劇臺詞”的語言知識,訓練學生在實際場景中的應變能力。
2.戲劇教學法功能
戲劇可以給學生學習和應用語言提供情境,將語言變得更為具體;可以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充分調動他們對英語的積極性;此外,還可以使教學活動一直處于靈活的教學氛圍與機制中。藝術都具有強烈的審美屬性,而戲劇是它的一類主要的表現形式,也就可以感染人們的情緒,將教學轉變為戲劇模式,學生的興趣必然會立即被調動起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對于加強學生的溝通水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都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戲劇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策略運用
英語戲劇教學模式大致分為劇情介紹、情節分析、劇本導讀、分角色模仿、小組即興演出、評論和建議及調整和復演。按照小學英語課本的文本類型(Text-type),戲劇教學主要有幾種形式與英語結合。
1.歌謠韻文戲劇化
低年級的英語教學,多數以歌謠、韻文詩作為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資源。
借助戲劇教學的手段,歌謠韻文的教學流程為:聽—仿—練—初演—評—改—再演。以敘事詩Five Little Monkeys為例,老師先利用多媒體播放音像資料,讓學生們理解與感知兒歌的內容與節奏。
接著分句分段鼓勵學生們模仿語音語調,尤其是naughty monkeys 的活潑和Mother Monkey的無奈語氣,學生們按照老師的要求反復練習,甚至可以分朗誦組和表演組進行戲劇扮演,讓其余同學欣賞與評價,他們根據老師和同伴的意見修改演出細節,最后再次輪流表演這首有趣的兒歌。
2.課文對話戲劇化
戲劇教學方式,首先要讓學生熟悉文本知識,了解“劇情”方可以更好地“演出”。整體感知的內容不僅要熟悉教材內容,還要明確老師提出的要求,按照老師的問題設置整理“劇本”所要表演的內容。課文對話以戲劇的形式表演是英語教師常用的教學手段。
它的教學流程是:聽讀課文—分析角色、語境—分組練習—即興演出—調整修改—分享—粉墨登場。
教科書中的對話較大的優勢是其難易適中,符合各年段學生的英語水平。課堂中,學生和教師可以共同入戲,教師還能鼓勵學生改編課文對話,自編臺詞,培養和鍛煉他們的想象和創作能力。
戲劇的特點是要有“矛盾沖突”,也就是要有一個中心事件,所以老師在組織學生整體感知劇情內容時要圍繞中心展開,用“一線串珠”的方式圍繞核心內容展開零碎知識點的整合和運用,方便學生對知識的歸納和總結,前后知識相聯系,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3.故事教學戲劇化
故事戲劇化的教學流程為:介紹劇情——梳理劇情——分組閱讀、分派角色——小組即興演出——老師、同伴評論與建議——調整與復演。
戲劇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虛擬場景的創設,渲染氣氛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故事教材文本便成了表演的劇本,老師要指導學生整體感知教材內容,為角色交流奠定基礎。舞臺表演是戲劇教學的重點部分,學生在模擬表演實踐運用時要醞釀感情,發揮想象和聯想,采用合情合理的語氣語調和情態進行表演,提升英語語匯的實踐運用能力。
其實,大部分學生都有改編或創編劇本來表演的欲望,因此,我們要充分挖掘資源為他們創造機會。這樣的策略設計,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更給予了他們充分的語言實踐機會和表演空間,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戲劇表演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抱有十分積極態度,它對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增強學生人文情感意識等有著一定的成效。這對于小學英語教師而言也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向。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