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近竹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全國廣大教師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貢獻。
對于一名初入教師行業的“小白”來說,“四有”無疑對我所在的教師群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期待,無形之中壓力鋪天而來,肩上承擔著約一百名學生的“前途命運”。我該如何做一名“四有”好教師?
一、理想、信念是行動總閘
兩年前,我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搖身一變”成了Mr Xiong。跨行就業看起來讓人很不可思議,但這樣一種選擇,于個人,是職業;于社會,是情懷。
前不久的讀書分享會上,有老師問了我一個問題:“作為一名教師,你幸福嗎?”當時我的回答,大致是說在成長中獲取到了幸福。接下來幾天,我深深拷問我自己,作為一名教師,我真的幸福嗎?兩年的教師生活小片段、小細節一一涌入腦海,被調皮學生氣得牙癢癢、為個別學生成績遲遲不見提高而煩惱、備課至深夜……但與此同時,為學生傳授知識、答疑解惑、幫助學生提高成績、解決學生日常小煩惱,孩子們淳樸可愛的笑容閃現在我腦海,我的人生價值似乎又得到了體現,在授予知識的同時,我收獲的更多的是存在感、幸福感,這是以往我從未感受到的。
幾天下來,我發現,我確實是幸福的。將知識教授給學生,學生學有所得,有存在感;備課上課,不斷充實、提高自己,有獲得感;學生大聲呼喚“Mr Xiong”的時候,很有幸福感。這次我的答案很堅定,以后也要將這個理想信念踐行于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做個有教育情懷、有理想追求的陽光幸福教師。
二、玩轉課堂,需有理、有趣、有道德情操
《論語》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對老師不僅會聽其言,更會觀其行。
我曾多次擔任過一些活動的主持人,嚴肅風、幽默風、休閑風大體能拿捏得好。而三尺講臺,雖然和在舞臺一樣與聽眾有“海拔高度差”,但這課堂可和活動室完全不一樣。因為聽眾是學生,受眾也是學生。小學階段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因而對學生影響最大的,是老師的“言傳身教”。
我想,必須要在學生面前樹立教書先生的好形象,但也不能跟學生距離太遠;要收起日常與成人交往時那種調侃語氣,打造辛勤園丁新身份,又得讓學生在幽默輕松中快樂學習;要嚴肅更要親切,化身綿綿春雨滋潤學生心田……
歸根到底,得有道德情操!作為教師,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在生活中,都要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內化于心,外化于形,用高尚的師德去感染、教育學生,以人格魅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樹立好榜樣,引導學生明辨是非、曲直、善惡、義利、得失,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三、積極上進,不斷成長
教學“吃老本”行嗎?絕對不行。“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最基本的職責還是教授知識。作為一名跨專業教師,憑著自己的英語功底,我自認為帶小學英語應該是沒問題的。但兩年下來,發現事情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簡單,光靠“吃老本”是遠遠不夠的,問題總是會讓人猝不及防。“Mr Xiong,這句話什么意思?”“老師,我的名字怎么用英語讀啊?”“Mr Xiong,為什么要學英語呢?”“老師,我背了,可是老記不住啊啊啊。”……
這就需要我加強學習、不斷學習、終身學習。一方面,要加強英語專業的學習。另一方面,要加強教師職業的學習,通過學習心理學、教育學等知識,提升教學技巧。此外,深入研究如何做一名“好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健康學習,力爭做到教得了學生、管得了紀律、帶得了成績、成得了朋友。
四、有仁愛之心,做孩子的好朋友
父母常跟我說:學生是一張白紙,而老師就像一個畫家,這幅畫的美與丑由老師來決定,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對學生造成較大的影響。柴靜的《看見》里有句話:“最大的謎,其實是孩子的內心世界。”
的確,孩子的內心世界非常豐富。如果我們多用愛心去解讀、去關注,用耐心去等待、去探尋,用真心去觸摸、去感受,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是一部有趣的故事。因此,我們要保持仁愛之心,學會善待學生,關愛每一位學生,特別是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將每一位學生都當作是自己的孩子來看待,在學習和生活上給學生提供力所能及最大的幫助,用心去做好教育,做孩子的“熊爸爸”。
我愿意做求真務實的教師,做一名讓家長放心、學生滿意的“四有”好教師。
責任編輯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