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既是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也是我們的使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育人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堅持“育人為本”,就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做到“三個堅持”,即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
為把“立德樹人”落到實處,我校始終堅持德育為先,把培養學生陽光心態、健康情感、高尚品德作為育人的主要目標,研定了“一綱四線”的“陽光教育”實施策略。所謂“一綱”,即形成文化熏陶——營造陽光校園。所謂“四線”,即以心育心——鑄就“陽光教師”;情思互動——打造“陽光課堂”;快樂和諧——建設“陽光班級”;以動育心——培養“陽光少年”。
一、抓住立德樹人的關鍵——以心育心,鑄就“陽光教師”
在新時代下,教師要做“四有”好老師,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而且,要培養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的學生,教師首先要成為有遠大理想、堅定信念和高尚道德品質的人,做學生的榜樣。事實證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是取決于教師的師德修養和專業素養。教師對學生行為規范、道德品質的影響是最直接、最具體、最深刻的。
為鑄就“陽光教師”,我們對教師提出具體的要求,即:面對學生,要有燦爛的笑臉;面對同事,要有溫暖的態度;面對家長,要有真誠的交流;面對教育,要有愛心的奉獻;面對教研,要有不懈的探索;面對創新,要有不息的動力。“陽光教師”的內涵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教師成為愛崗、敬業、誠信、友善的人。只有這樣的教師,才能把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傳授給學生,才能培養出道德品質高尚、積極進取、樂于奉獻的人。為此,我們堅持開展以下兩項主題活動。
(一)立師德,鑄師魂
樹立良好的教風,即樂學樂業、用心用情。所謂“樂學樂業”歸結為“三強”,即“心強”“能強”“責強”。所謂“用心用情”歸結為“四心四情”,其中“四心”是指“靜心”“耐心”“精心”和“進取心”;“四情”是指“真情”“熱情”“激情”和“重情”。讓教師用情做教育,真情地面對,熱情地參與,激情地投入。通過樹立良好的教風,激發教師強烈的教育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了教師高尚的師德和教育情懷。
為打造教師團隊精神,學校倡導“同行是朋友,同心才雙贏”。要求教師要團結友愛,相互欣賞與學習,相互鼓勵與提升。為此,學校開展了“師德互頌、攜手共贏”活動。讓教師用欣賞的目光去發現身邊最美的教師,用真誠的心靈去體味身邊最感動的故事。學校利用宣傳櫥窗、校園廣播、公眾號等形式廣泛宣傳,讓教師越來越充滿信心和希望,越來越熱愛學校與學生。
學校還定期開展“踐初心、辦實事、當先鋒”主題黨日活動,充分展示黨員教師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使黨員教師成為立德樹人的骨干力量和學習榜樣。
每學期末,學校會召開一次主題教師會。如2020年1月,學校召開了以“認真學習、嚴守準則、樹立形象”為主題的教師會,校長向教師們宣講市有關治理假期在職教師有償家教的會議精神,帶領大家學習《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
(二)練師功,樹師表
學校定期開展“一課、兩談”活動。“一課”即“陽光雙贏課”,教師通過“確定主題—認真備課—課堂踐行—集體交流—深度反思—達成共識—組內推薦”的形式,參與由學校組織的“陽光雙贏課”活動。活動中,既有利于教師專業能力的全面提升,又有利于教師合作創新精神的有效培養。“兩談”即“主題論談”和“教研論談”。“主題論談”,由學校層面根據當前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以主題形式拋給教師,讓教師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解決,通過論壇相互交流碰撞和提升;“教研論談”,即教研組針對學科教學計劃、備課、說課、評課、反思及學情分析與對策等行動研究,以展示的形式進行匯報。這些活動促使校本教研更具針對性、科學性和實效性,更有利于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快速提升專業素養。
每學期末,學校會進行一次“陽光教師”評選活動。依據“陽光教師”評選標準,由校領導班子、教代會成員、學生和家長委員會成員共同打分,并利用展板、升旗儀式宣傳“陽光教師”的事跡。通過開展主題活動,越來越多師德高尚的“陽光教師”擔負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責任與使命。
二、抓實立德樹人主渠道——情思互動,打造“陽光課堂”
教師要成為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且這四方面的引領,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潛移默化的熏陶教育,把學生培養成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扎實的文化知識、積極的創新思維和遠大的理想抱負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當前有的課堂教學,唯分數,唯升學率,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在教學中立德樹人,沒有把學生看作一個有思想、有情感、會思維、會實踐、樂交流、樂展示的人。為解決這些問題,我校著力打造“陽光課堂”,抓實課堂教學這個立德樹人的主渠道。
我校的“陽光課堂”是時與空交織的立體結構課堂,形成了“一二六”教學模式。“一”是“一條問題鏈”;“二”是“兩條線”,即情感線和思維線;“六”是“六步課堂教學模式”,具體分為三環六步,即自學——預習交流、明確目標,互學——自主合作、展示提升,達標——穿插鞏固、達標測評。其中,情感線要求師生關系融洽和諧,教師要有仁愛之心,因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陽光課堂”的核心點。教師不僅傳道授業解惑,更要去尊重、包容、欣賞每一個學生,實現教學相長。還要求教師深入挖掘每節課的德育滲透點,注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強調教師要發揮情感的動力、調節和強化功能,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確的價值觀等。思維線是在課堂上注重學生思維的開發,要求教師設計一條核心問題鏈,交給學生討論合作展示完成,教師適時點撥,側重鼓勵性評價,培養學生會學的能力,發展其創新思維,使其有合作共贏的體驗。另外,“陽光課堂”更多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制定了“‘陽光課堂心理二十條”和“身正、肩平、聲亮、眼明”課堂答題八字要求。
這樣的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求知欲望,點燃探究火焰,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性格、習慣等。
三、抓牢立德樹人主陣地——快樂和諧,建設“陽光班級”
學校教育功能的發揮主要是在班集體活動中實現的。班集體是一個有共同奮斗目標、有共同行為準則的學生團隊。要建設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最重要的是培養集體榮譽感,讓學生具有熱愛集體、嚴守規范、關心同學、互幫互助、多做貢獻、多爭榮譽的道德情感。可見,班級建設是學校立德樹人的主陣地,只有筑牢這塊陣地,才能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為打造“陽光班級”,學校對班主任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僅要關注學生學業成績,更要關注學生品德的發展;不僅要管理好學生的行為,更要管理好學生的內心。為此,學校開展了適合年級特點的班級創建活動。初一年級開展“成型班”評比,側重學生行為習慣、道德品質等養成教育;初二年級開展“平穩班”評比,側重學生學習方法、道德品質等鞏固教育;初三年級開展“爭優班”評比,側重理想目標、道德品質提升教育。
根據我校“牛耕虎躍、瀚海陽光”的校風,確定了“勤奮拼搏、自信豁達、勇于超越”的班級文化建設的主題。通過每學期一次“班級文化建設示范班”的評比,推動建設團結拼搏、積極向上、溫馨和諧的“陽光班級”。每班設有七個板塊,分別為“陽光家庭”“放飛夢想”“揚帆起航”“夢想成真”“不忘初心、爭先創優”“陽光書閣”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板正對著教室門,可以讓學生每日都能溫習,達到熟記于心。學校還要求各班依據《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及學校各項規定,結合班情、學情制定班訓、班規,班紀。
為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品德修養,學校成立了陽光志愿者小隊,由團委牽頭,每日對學生的自習紀律、文明禮儀、課間行為、衛生清掃、校園安全等進行督查,分年級每周進行一次“陽光彩旗”評選,并將榮譽證書在“陽光少年”展板上公示。
四、抓活立德樹人源頭——以動育心,培養“陽光少年”
青少年要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形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頭倡導良好社會風氣。實踐活動是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源頭。
我校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有計劃性、有針對性地開展道德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檢驗道德認知的正確性,檢視道德行為的正確性,然后不斷反思、修正、提升、完善自我。通過開展陽光道德實踐活動,培養“陽光少年”,切實提高了立德樹人的實效性。我校把“健康身心、自信自育、共享陽光、德潤一生”作為開展陽光德育活動的理念,構建“體驗—感悟—改進—提升”的德育活動模式。尊重教育發展和學生成長規律,把品德培養放在學生成長的首位。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事而新,開展豐富多彩的陽光活動,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陽光少年”。
每學期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通過召開座談會,組織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學習等情況;利用宣傳櫥窗、校園廣播、手抄報等形式宣傳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針對特殊學生,建立學生個性成長檔案;定期進行心理咨詢,開設沙盤活動課;舉行心理課本劇、演講等觀摩活動;聘請心理專家做講座,疏通學生心理障礙,教會學生正確處理與異性同學及師長的關系。
每學期舉辦一次陽光藝術周活動。旨在弘揚時代主旋律,激發師生愛國熱情,培養和提升師生的藝術、品德修養,同時展現師生個性特長和陽光心態。2019年以建國70年為契機,舉辦了“同心共筑中國夢、陽光前行守初心”為主題的藝術周系列活動,包括“青春筑夢、共享陽光”研學活動;“‘陽光班級攜手同行”班級文化建設示范班評選活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知識競賽;“七彩陽光、青春律動”廣播操比賽;“逐夢陽光、樂享國慶”文藝匯演等。
開展社會公德教育系列活動。為培養學生有愛心,樂助人,開展“弘揚雷鋒精神,我為社會獻愛心”學雷鋒活動;為強化師生的愛校、環保意識,開展“我為校園添新綠”活動。為維護校園安全文明和諧,開展“校園公德標語”征集活動;利用假期開展“遠離網吧、走進書店”活動、“童心向黨”歌詠比賽、“小手拉大手共獻愛心”活動、“孝敬長輩,學會感恩”社會實踐公益活動。
總之,多年來我校致力于“情為根,知為本,情促知,知生情,情知交融,和諧共生”的教育思想,以立德樹人為己任,探索“陽光教育”之路,全面實施“陽光教育”工程。學校還因此被評為大連市“德育工作先進校”。未來,我們將繼續秉承“陽光教育”理念,積極探索教育新思路,更好提高立德樹人實效,擔負起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與使命。
(責任編輯:趙昆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