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臣
營口市第三十一中學創辦于1978年,坐落在營口市鲅魚圈區熊岳鎮。多年來,依托古城厚重的文化底蘊,學校全面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將“仁而立人,博學躬行”的校訓貫穿于治校和治學當中,朝著“成為一所家長能放心地托付孩子未來的學?!钡霓k學方向,形成“一核兩翼,多輪驅動”的辦學特色。
一、“一核”立魂,將“立德樹人”貫穿教育始終
校訓是一個學校的靈魂,體現了一所學校的辦學傳統,代表校園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練,是學校歷史和文化的積淀。我校校訓“仁而立人,博學躬行”,高度契合“立德樹人”的教育之本,真正符合習近平總書記“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的根本要求。
作為一所地區老校,校訓為全體師生眺望精神家園打開了一扇窗。學校組織全體師生利用學前周、班團會時間,通過深入討論交流,充分領會挖掘豐富校訓的深刻內涵:“仁”是道德人格的原點,以仁立人,仁而立人;“仁”是師德修為的基點。以人立德,仁而立德;“仁”是教育品格的起點,以人立教,仁而立教。愛是育人之道,仁而有教,無仁而無教。立德樹人,“仁”在其中。“博學”意為學習要廣泛的獵取,培養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博”還意味著博大和寬容。唯有博大和寬容,才能兼容并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眾愛,而親仁”?!肮小笔怯H自實踐,把知識加以運用。“仁而立人”含“立德樹人”之意,是價值觀,指向人文情懷的培養;“博學躬行”有“知行合一”之意,是方法論,著眼“理想精神”的培育。這樣,教師通過每學期學前周集體學習、新教師入職儀式、師徒結對等形式,學生通過開學第一課、開學典禮、文體藝術節等活動,更加深了對校訓的深入理解。校訓所衍生出的教風學風,更深刻地融入了師生的思想,使教有所依、學有所憑。
二、“兩翼”齊飛,推進教育教學齊頭并進
多年來,學校歷任領導秉承“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勠力同心、矢志不移,著眼于校園頂層設計,搭建具有前瞻性、適宜學校未來發展的教育教學“兩翼”齊飛框架。
(一)德育是學校的著眼點
德育工作中,我們堅持學生培養“八育”德育特色,即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動育(體力和腦力勞動)、食育(對應“學會生活”,學生選菜譜)、境育(環境育人)、心育(心理咨詢、陽光心態、心理健康教育)。這符合立德樹人的宗旨,讓學生成為有品德的人,成為書寫中國人格的人。
1.確立全面發展的工作重心
我們通過政治學習、業務培訓,讓全體教育工作者明確:學生人生的跑道至少有5條,也就是德智體美勞。然而在現實中,智育這條跑道大家競相賽跑,而另外幾條跑道的起跑線上卻相對冷寂蒼涼。我們同樣要做好另外四條跑道的領跑者。
2.制定師生德育目標
校長要帶有精神的隊伍、辦有故事的學校、做有溫度的教育、創有色彩的生活。具體做法是:傳承美德傳統,傳播美德言行,傳遞美德力量,將德育故事掛在師生的嘴上;將德育溫度標在師生的臉上;將德育色彩穿在師生的身上;將德育精神種在師生的心上。
3.制定衡量德育實效的標準
我校的“道德銀行”美德存儲活動已堅持了15年。每年九月新生入學,每人都會領到一本美德儲蓄存折,基礎額度為100分,初中三年內,每位同學都由班級評判,根據日常表現,從6個方面進行美德存儲或失德支出,畢業以后,每人都會領回一本屬于自己的階段“道德銀行”美德存儲存折。15年過去了,很多畢業生還保留著自己人生的第一筆無形財富,這里存儲著養成的良好習慣和堅毅的意志品質,這些美好品質讓他們受用一生。
當下,我們德育工作要做的是立德、養心、提品、促智;多年以后,我們希望學生不僅能看見當年的分數,還能記起恩師,憶起母校,想起青春。
4.確定德育工作重點
德育工作千頭萬緒,時時、事事、人人都是育人的主體和載體。我們確定班級建設、主題班會、班主任培訓、德育常規、校園活動、主題宣講、家校共育、社會實踐、社團建設為德育工作重點,并全部實施德育課程化。
5. 深入領會德育內涵
實行育人導師制,全員、全方位育人,讓教師懂得:做好德育工作是對孩子的一生負責,是對家庭的幸福負責,是對社會的未來負責。讓教師深刻體會到教育的內涵:教育的本質是相互喚醒,是一顆心靈喚醒另一顆心靈,是喚醒人們心中的良知;教育的方法是影響和培養,是一個生命影響另一個生命;教育的目的是用正道培養人,培養人的正氣和社會的公平正義。
6.發揮共青團引領作用
我們每學期末召開一次團代會、少代會、學生代表會議、社團聯合會代表大會,圍繞團員、學生的建議,學校及時給出相應反饋。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目的的角度,高度重視和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同時培養學生愛國、愛校、愛班、愛家的主人翁責任感。
另外, “序”化是我校在德育工作中堅守的另一個準則,以“序”字引領學生行為,以“序”字規范各項活動,以“序”字檢驗習慣養成成效。我們倡導家庭里、校園里長幼有序,物質生活上取用有序,公共場合中行止有序,把“序”字美的效應“傳播在校園、體現在家庭、溫暖在社會”。
(二)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
為做好教學工作,提升教育質量,我們這樣做:
1.精心設計教學內容
我們要求全體教師要從培養人的角度,從培育核心素養(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到核心素養,從學科中心的課程觀向學生中心課程觀轉換)的高度,精準研究課標和命題方向,精心設計每一節課,依據學情調整教學方式和內容,積極和地區優質學校交流探討。
2.開展精準的質量分析
每次單元檢測、月考之后,教師要及時反思總結,精準發力,采用錯題本精準預留作業,找準學困生最薄弱之處,精準幫扶。
3.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業成績,和諧的、具有凝聚力的校園風氣,不但有利于學生良好德行的養成,更有助于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意愿(內部動機)、樹立自信心、教師的鼓勵(外部動機),都是提高成績的有效手段。
4.制定學習質量檢測制度
以“自編校本作業”為主體,“周過關”和“階段檢測”為兩翼,邊學習、邊驗收、邊查缺補漏。
前不久,營口地區第二十屆學術聯盟交流活動在我校舉行,全地區共有22所城鄉學校、200多名優秀骨干教師參加。活動中,教師們共同聆聽了18節精彩的原生態課,大家更新思想,轉變觀念,思維不斷碰撞,心語相互交匯,且學且思,且行且發展,受益匪淺。
三、“多輪”驅動,輸出發展持久動力
(一)深化課程建設
2017年是學校翻轉課堂年,2018年是五年規劃的“課程建設年”,我們先后做了大量的嘗試創新工作。試行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自主化、德育活動課程化。我們提出:德育課程必須圍繞核心素養中的學生必備品格,以主題方式實施。比如我校開展的傳統文化教育課程(經典名著、古詩詞、美文、國學)、成長課程(升旗儀式、入學課程、畢業課程、入團課程、開學典禮課程、軍訓課程等)、健體課程(足球、排球、籃球、田徑等)、尚美課程(書法、繪畫、剪紙)等。
我們開學典禮課程化環節是:唱國歌—表獎先進(教師獲獎由學生獻花、讀頒獎詞,學生獲獎由家長牽手過彩虹門、走紅地毯,發言)—社團展示—唱校歌。
軍訓課程化環節是:軍訓動員—軍訓—閱兵式—分列式—成長寄語(學生代表匯報軍訓收獲,教師代表寄語、家長代表寄語、校長寄語)—鞠躬感恩(給教官、教師、家長鞠躬)—齊唱《打靶歸來》等。
通過以上的嘗試,我們的課程設置內容更加豐富了,課程體系更健全了,活動的組織實施更加規范了,同時,師生的課業負擔也減輕了。
(二)注重評價改革
近年來,我們不斷探索師生評價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們圍繞德育常規考核,制定了星級班級和星級班主任評選辦法,評選活動的可操作性強,活動每月評選一次。三星級以上學校會頒發獎狀,學期末匯總,作為優秀班級和優秀班主任的評選依據。全體科任教師按照“教學常規考核+承擔工作”進行月星級教師評選,學期末匯總,作為評選優秀教師的重要依據。
學生實行星級少年評比活動,每周評選一次,學期末匯總,作為市區三好學生評選依據和開學典禮的表彰依據。評價機制的改革創新,為學校發展注入了一泓源頭活水。
(三)加強安全工作
我們一直以嚴謹的態度,未雨綢繆,嚴抓校園安全工作。學校設立安全辦,由專職副校長負責,每周下發安全工作簡報,每半月召開一次安全專題會議,每月末進行一次安全工作大排查,各項安全工作預案齊備,并定期實施演練,消防器材、監控設備、各種警械完備。班主任每天晨檢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學校每周五放學前對學生集體進行安全教育。此外,我們還通過警校聯動、家校聯動、街校聯動、生生聯動,確保安全工作順利開展。多年來,我校未出過一起師生安全事故。
學校全體師生秉承四十余年積淀的優良傳統,用默默無聞的耕耘,播種希望,創造未來,贏得了社會各界的信賴。在教育教學改革之路上,我們愿做探路者,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我們愿做奔跑者。我們會一如既往,將使命與初衷植根于心,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們會始終如一,向著心中的愿景,一路踏歌而行。
(責任編輯: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