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燕娜 韓慶敏
校本教研是立足于本校,并結合本校教學活動的日常,在學科的教研、培訓、科研的研訓一體化中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筆者學校在近年來教研組建設中,也曾實施校本教研活動,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校本教研活動流于形式,呈現了研修問題不夠聚焦,目標不夠清晰,路徑不夠明了,以致活動效果不理想。去年本教研組以“單元計劃”為載體,落實了“主題式”校本教研,經過一年的努力,教研組成員都感覺到專業(yè)素養(yǎng)與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進行“主題式”校本教研,筆者所在教研組進行了嘗試與探索。
成熟穩(wěn)定的教研組是由骨干或名優(yōu)加年輕教師組成,教研組現狀年齡分化差距大,但都有各自特點。如骨干名優(yōu)教師是教研組發(fā)展的關鍵力量,能夠引領年輕教師在成長期中“突圍”;發(fā)現和挖掘名優(yōu)骨干學科帶頭人的教學潛能,煥發(fā)老教師的“第二春”。而年輕教師是教研組發(fā)展的后期儲備力量,具備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對新鮮事物“上手快”。年輕教師需要學習老教師的教學經驗與獨特的問題視角,老教師需要接受年輕教師的激情與沖勁;于是共同校本教研就成為兩者的“增效”與“升值”橋梁。筆者所在學校有9位體育教師組成,其中市名師和區(qū)骨干教師各1名,7位年輕教師工作時間在7年至實習期不等。在開學初本教研組以“技術、體能、運用”構建單元教學為研討主題,通過“技術、體能、運用”三個維度分解教材內容增強教學趣味性,三維度構建小單元解決練習方法多樣性的問題。為此以貫徹省綱要為契機,激活團隊成員,實現教師之間的優(yōu)勢互補與資源共享,進行明確分工;在本教研組中市名師作為總負責人,負責規(guī)劃引領“主題”校本研究方向;具備豐富經驗的區(qū)骨干教師負責組織開展課堂診斷與糾偏;年輕教師實踐摸索成長。形成了以“市名師”為核心,“區(qū)骨干”為專業(yè)指導,“優(yōu)青”為行動實踐;組建了“名師+骨干+優(yōu)青”的科研團隊,也是“決策+專業(yè)指導+行動實踐”的團隊(圖1),形成一種同伴互助的研究形式。

圖1 團隊關系
校本教研應是以校為本,與教研組建設相融合;“主題式”校本教研則是依據本校自身發(fā)展需要,始終貫穿一條主線在教研組建設中,以滿足教師專業(yè)的發(fā)展、滿足課堂教學質量和提高學生學科素養(yǎng)為目的。本校以科研推進學校改革的步伐,每學期末根據各學科教研組成績評定等級,校本教研占據很大比重。在學期初各教研組都要進行校本教研申請,結合我省教研員余立峰老師提出的“技術、體能、運用”三個維度構建單元內容,2016春季學期初體育組以“技術、體能、運用”構建單元教學為研討主題進行了申請。通過“技術、體能、運用”三個維度分解教材內容增強教學趣味性,三維度構建小單元解決練習方法多樣性的問題。體育組制定了以“技術、體能、運用”構建單元教學的主題教研活動(表1),通過理論學習、構建單元教學、制定課時計劃、課堂觀察、教研展示幾個階段探究如何提升小學體育教學效益。
根據時間節(jié)點,按照教研實施路徑,我們每階段分步實施,此過程也是校本教研的主要過程。第一階段:“理論”先行,名師引領。教研組成員以“理論學習”為主題,提高對三個維度構建單元教學的認識。由本校市名師向外校市名師發(fā)出邀請來本校研討講座,確保從根本上認識三個維度,研究三個維度。在名師講座中我們明晰課程內容、教材內容、教學內容等課程基本概念。本教研組提出從“技術、體能、運用”三個維度構建單元,將有利于拓寬教學視野,降低大單元的編排難度;有利于從根本上防止“教教材”現象的發(fā)生。第二階段:以小組為單位,擬定單元教學計劃、課時計劃的內容。根據“技術、體能、運用”三維度構建單元教學的思維,以體育組為成員分兩小組實踐,前期3月7-18日各組自我診斷擬定單元教學計劃并不斷修改完善,最終兩組完成兩份“技術、體能、運用”視角下的單元計劃:水平一《多種形式的行進跳躍方法和游戲》和水平二《多種形式的傳接球活動方法》。后期3月21-31日根據各組制定的單元計劃,各寫一份課時計劃,并確定上課內容:二年級“多種形式單雙腳跳躍游戲”和三年級“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第三階段: 以計劃為依托,進行課堂觀察與實踐。4月4-28日兩組教師以第二階段制定的課時計劃為依托,進入課堂觀察實踐階段,4月29日兩位教師精心設計課堂練習,積極針對趣味學、多樣練的教學策略探索,進行了組內研討課。第四階段:以教研培訓為平臺,進行診斷與反思的實踐。校本教研以校為本,但不是自娛自樂,校本教研更要走出,要經得起同行的檢驗。2016年5月30日,我區(qū)小學體育教師8學時培訓即“技術、體能、運用”三維度構建單元教學的主題教研活動在我校舉行,全區(qū)小學體育教師前來參加和觀摩。為此,我校以抽簽方式,選取中青兩位教師代表在區(qū)教研活動中進行展示,研討后受到區(qū)教研員的肯定,同行們也稱贊我校教研活動做得扎實。

表1 “技術、體能、運用”構建單元教學的主題教研活動表

表2 校本教研課程(項目)申請表

表格3 校本教研研究過程記錄

表4 校本教研進度表(項目)名稱:
校本教研活動應是三段式,即活動前、活動中、活動后。校本教研中“活動后”是一輪“主題化”教研活動的最后階段,且此階段更是“下一輪”的起點,但教研活動往往僅注重前兩段,而活動后不太注重。“主題式”校本教研的“活動后”應是校本教研的反思提升階段,也是經驗推廣成果體現的深化和升華階段,一定要把前期的資料收集匯總,紙質書面與電子稿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檔案管理。例如在學期中校本教研中,以“技術、體能、運用”構建單元教學的主題教研活動推進過程為主線進行資料匯編。1.教研組成員資料表及申請表(表2)。2.校本教研活動計劃表。3.校本教研研究過程記錄(表3),校本教研進度表(表4),積累研修過程性資料(如成員讀書筆記、專家講座PPT、授課單元計劃、公開課教案、教研現場評課發(fā)言與記錄、錄像、照片、成員反思案例集等)。4.考評匯總表(教研活動出勤率、參與公開課級別及次數、評課發(fā)言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