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摘 要:振興鄉村要讓鄉村全方位美起來,從“面子”美到“里子”。為此,應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讓鄉村田園美起來;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讓鄉村環境美起來;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讓鄉村設施服務美起來;維護農村和諧穩定,讓鄉村社會美起來;傳承提升鄉村文化,讓農民精神面貌美起來。
關鍵詞:新時代;鄉村;面子美;里子美
長期以來,我國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取得了長足進步,農業科技水平、機械化程度顯著提升,農產品供給極大豐富,農民收入穩步增長。2019年,全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9.2%,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0%,糧食總產量13277億斤,創歷史新高,肉蛋魚、果菜茶產量穩居世界第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實際增速6.2%,繼續保持“兩個高于”。相比較而言,由于欠賬過多、基礎薄弱,鄉村在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方面的問題依然突出,“面子”“里子”與城市的差距仍然較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邊是繁榮的城市、一邊是凋敝的鄉村,不符合我們黨的執政宗旨,也不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我們要通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讓新時代鄉村全方位美起來。這個美起來,不僅是人居環境的改善,還應注重“內外兼修”,形神兼具,從“面子”美到“里子”,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農業農村農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這既是夯實農業基礎地位的需要,也是滿足城里人望山看水憶鄉愁的需要,更是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
一、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讓鄉村田園美起來
鄉村田園環境直接影響米袋子、菜籃子、水缸子,是優質安全農產品供給的源頭保障。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農業綠色發展,強調要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近年來,我國大力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東北地區秸稈處理、農膜回收、以長江為重點的水生生物保護等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推動試點先行區建設,農業綠色發展取得積極成效,鄉村田園環境明顯改善。2019年,我國三大糧食作物化肥、農藥利用率分別為39.2%、40.6%,較2017年分別提高1.4和1.8個百分點,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4%,秸稈綜合利用率超過85%,主要農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達到97.4%。但要看到,農業資源環境問題仍然突出,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尚不充足,鄉村田園美起來還需要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因此,必須久久為功、綿綿用力,持續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治理,促進農業資源養護修復,讓綠色成為鄉村田園的最靚底色。
二、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讓鄉村環境美起來
人居環境好不好、美不美,直接關系到農民群眾生活品質的高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點任務,也是廣大農民群眾的殷切期盼,要聚焦廁所革命、生活垃圾處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梯次推動鄉村人居環境整體改善。當前,我國農村人居環境狀況還很不平衡,不少農村“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家里現代化,屋外臟亂差”等現象還較為普遍。這不僅影響了農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也成為制約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縱觀我國鄉村,從東到西,有發達的有欠發達的也有貧困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從南到北,有高原有山區也有平原,自然地理條件各異。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農村環境整治這個事,不管是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都要搞,標準可以有高有低,但最起碼要給農民一個干凈整潔的生活環境。因此,要以廁所革命、農村垃圾污水處理、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盡快讓鄉村環境美起來。
三、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讓鄉村設施服務美起來
完善的基礎設施和便利的公共服務,是振興鄉村、聚攏人氣的硬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補齊農村基礎設施這個短板,逐步建立全域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服務網絡。這些年,隨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不斷加大,農村交通網絡不斷完善,縣一級基本都通了高速公路,大多數村莊都通了公路,互聯網和通信技術迅速普及,村一級寬帶互聯網基本實現全覆蓋,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升,鄉村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正在越變越好。同時,農民群眾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也希望享受到更完善的基礎設施、更公平的教育資源、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等。然而,當前農村基礎設施尚顯不足,公共服務仍然落后,難以滿足新時代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比如,還有近1億農村人口游離在基本養老保險之外,農村居民養老金水平只有城鎮職工的1/20左右,農村低保標準不到城市的70%,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保差距也不小,農村中小學設施和師資水平與城市比差距也很大。為此,必須進一步增強補短板意識,以農村道路、農田水利建設、物流通信、基礎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為重點,促進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統籌銜接,讓農村生活環境更加方便宜居,讓農民更好更多享受到國家發展紅利。
四、維護農村和諧穩定,讓鄉村社會美起來
農村穩,則社會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村振興離不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要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加強和創新鄉村治理機制,加快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村民自治、社會協同、法治保障的鄉村治理體制,讓農村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我國地域遼闊,鄉情千差萬別,“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社會治理任務繁重。特別是近年來,農村經濟社會飛速發展,農民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利益訴求日趨多元,社會矛盾不斷產生并相互交織,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比如,一些農村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村民自治組織管理村級事務能力不強,部分農民集體觀念和主人翁意識淡薄,還有少數地方農村被黑惡勢力、宗族勢力、宗教滲透,埋下了鄉村不穩的隱患。為此,我們要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加快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讓農民更多地參與“說事、議事、主事”,讓鄉村社會更加和諧有序。
五、傳承提升鄉村文化,讓農民精神面貌美起來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既要看農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精神風貌怎么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優秀鄉村文化能夠提振農村精氣神,增強農民凝聚力,孕育社會好風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要弘揚主旋律和社會正氣,保護和傳承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我國農耕文明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綿綿深厚、世代相因,很多習俗習慣、村規民約等至今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些年,一些優秀傳統鄉土文化逐漸式微,一些不良風氣在農村蔓延,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缺失。比如,一些村莊傳統的禮節沒有了,規則在被人為破壞,不孝父母、不守婚則、不睦鄰里等丑惡現象增多,天價彩禮、大操大辦、厚葬薄養等陳規陋習盛行。比如,一些地方農民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脫節,“黃賭毒”、封建迷信等不良現象沉渣泛起。鄉村振興,不只是要求物質層面的振興,更要求精神層面的振興。我們要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鄉村,促進優秀傳統和農耕文化傳承提升,引導鄉村因地制宜制定村規民約,推動移風易俗,補齊“精神短板”,樹立文明鄉風,讓鄉村從“面子”美到“里子”。
(作者系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