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是學生學校生活和學習的主陣地,因此,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參與和充分參與對學生的學習、成長和發展都非常重要。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運用多種策略,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實效;策略
一、 還課堂給學生成為課堂真正主人
精心準備好導學案。將課堂知識用導學案形式呈現出來,難易適中,要有梯度,讓不同層次學生都有題可做,能夠通過自主預習完成知識學習,完成導學案題目,能夠對課堂知識提前學習。
輔導好課堂“小老師”。每組挑選一到兩個優秀學生擔任“小老師”,教師課前對小老師進行培訓,包括領學儀態儀表,領學基本流程,講解題目要以啟發為主,不是對答案,關注是否每個同學都聽懂。
強化班組文化建設。多組織演講、論壇、競聘、拓展活動、班級文化展示、文藝匯演等系列活動,提高學生自尊心自信心,讓學生敢說能說會說,提高學生課堂展示能力和表達能力,從“像老師”向“是老師”轉變。
把課堂交給學生。教師少講,每個知識點由學生上臺領學,題目由學生講解,老師可以讓學生課堂上分小組先進行討論,得出本組共同的答題方法,并推薦一名“小老師”上臺領學。
教師成為引領者。課堂交給學生教師要全程給予指導,組織學生討論,把題目分解到各組,“小老師”領學后,老師要及時點評,表揚優秀同學和小組,對于重要知識點教師還要作補充及強調,教師不能完全不講。
二、 讓英語課堂教學精彩不斷
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用自己的模范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教育學生。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向交流過程。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聽課表情這張“晴雨表”,適時調控教與學、講與練、聽與思、讀與寫、難與易的調整搭配。
準確把握課堂節奏,做到課堂教學節奏張弛有度。要注意教學內容節奏控制。在分析重點、難點、疑點內容時,教學節奏要緩慢;在學習次要內容、易懂內容時,教學節奏要緊湊;在進行長文短教,短文深教時,教學節奏要松弛。要注意教學語言節奏控制。以高聲強調重點,低聲引起肅靜,平緩觸發回憶,深沉產生共鳴,突然中斷以示某些學生聽課走神。
重視課堂板書設計和應用。板書是“微型教案”,是課堂教學的“集成塊”,是展示課文內容的“屏幕”,是教師教學的“導游圖”,是開啟學生思維的“鑰匙”,是教師課堂語言的又一表現形式,是課堂教學中一項不可少的操作過程。板書要力求工整、美觀,有條不紊,重點突出,一目了然。便于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鞏固、記憶和思維能力,進行審美教育。
課堂教學要靈活多樣。在英語教學的百花園中,教改經驗和教學模式爭奇斗艷,英語教師恰到好處地借鑒會使自己的教學如虎添翼。
英語課堂教學要有幽默和笑聲。運用幽默增加趣味性和生動性,讓學生在微笑中學習。在課堂上盡量給學生創造機會展示表演,充分抓住學生心理,在玩中學。
用音樂渲染課堂氣氛。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適當添加音樂,或配樂表演,或讓學生學唱課文歌曲,互動調節課堂氣氛,有效調動學生積極性。
三、 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
教師要精心備課,注重問題設計。
設計新穎獨特的問題。學生參與分析問題時,猶如提住了課堂主線,把握住了要點與核心,能輕松完成學習目標。新穎的問題就是磁鐵,能牢牢吸引學生注意力。同時問題設計要精煉沒有歧義,難易適中。
問題設計要有梯度,由簡到難,層層遞進,環環相扣。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思維得到發展,同時也能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養成思考的好習慣。同時問題設計要有發散性,讓學生在不同的見解中產生思維火花,進行思維碰撞,讓學生產生新的思考。
給學生提供思考問題的機會、時間、氛圍,及時啟發學生,倡導學生發現問題。
課堂要給學生思考問題機會。課堂中學生自學思考后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不講,通過小組討論可以解決的問題不講。要給學生留有思考問題的余地。小組討論環節和小結交流匯報環節,是課堂上培養學生思考的主陣地。
課堂要創建學生思考問題氛圍。要建立民主、自由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觀點。對學生有意義的觀點,要及時表揚和肯定;對學生回答不盡人意的,也不要打壓學生,要鼓勵學生,相信學生。培養學生敢于批判權威,敢于質疑老師和家長。
學生思考有難度時,教師要適時啟發、點撥、引導。學生討論思考時,注重自評、生生互評、教師評價,集思廣益,讓思維碰撞,產生思維火花。
提倡學生通過學習活動、討論,學會提出新的問題。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比思考問題更能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培養學生,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把學習過程看成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用問題叩開學生思維大門,讓課堂隨時彌漫著思維碰撞的火花,讓教師課堂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四、 玩轉“六根”讓課堂教學更具實效
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各種感覺渠道感知課堂,了解學生,調控課堂氛圍。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運用自己的“六根”。
教師要學會用眼睛去觀察學生學習狀態。教師課前觀察——從教師踏入教室開始,教學就已經發生了,師生之間眼神有了碰撞,情感有了交融。你會觀察到學生的精神狀態是否飽滿,眼神是否炯炯有神,是否表現出對知識的渴求。學生的不同情緒狀態,決定著教學開始階段教學方式的選擇。
教師授課中觀察。教師溫故知新,播放音樂或講述故事等激趣導入,順利將學生帶入新課學習需要一個過程。在導課過程中,學生狀態是否達到預期,是需要教師注意觀察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能夠通過觀察確定學生的不同發展水平,便于在教學中進行因材施教。在教學結束階段,教師可通過學生表現評估教學效果。
教師要做一名優秀的傾聽者。教學是師生的信息互動過程,教學語言在中間起到了傳遞作用,學生認真聽課,同時教師更要認真傾聽學生。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每一個提出問題的學生。教師對所提出的問題都應仔細而全神貫注傾聽,給學生最好的注意力。教師的傾聽,相當于給提出問題的學生架設了一個陳述問題,并在其中仔細思考問題的安全場合。
教師傾聽問題時要專注,身體前傾,眼睛注視著提出問題的學生,不受其他事物的任何干擾與打斷,告訴學生,我對你的問題很關注。
聽并思考著。學生提出問題,希望得到教師的解答與幫助。教師在聽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問題的癥結處,同時在頭腦中思考,學生為什么會提出這樣問題?他在哪一部分的知識點還不夠清楚?從而對學生新知識的掌握程度有所了解。
教師要能“嗅”到一種“味道”。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像獵犬一樣敏感,能夠“嗅”出班級學生的能量場,及時應對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偶發事件。
教師要懂得運用語言激勵學生。喚醒學生需要教師運用語言,在課堂上講解與教學有關知識,談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同時給予學生必要啟發,指示和命令,并能夠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對錯誤問題的糾正方法。需要教師運用語言,稱贊或者鼓勵學生好的行為和優良的品質,甚至用幽默的方法跟學生開玩笑,增加師生間的互動。更需要教師運用語言,提出問題,希望學生運用自己的能力去思考、去創造,使他們具備自己去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善于運用教學語言,要學會如何與學生實現真正有效的溝通。
教師在教學中應保持良好“教姿”。教姿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動作、表情和神態,姿勢等。在日常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甚至面部表情,都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傳遞著信息。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穿著得體大方,面部表情溫和,教學手勢正確。切忌用一根手指指向學生,講課時不要取坐姿,避免在課堂上喝水,打手機等。
教師要做好課后反思。完整的教學過程的最后一環,就是教師要做好教學結束后的總結工作。反思一下每堂課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哪一部分需要繼續改進,如何改進,應該用到什么措施和手段,總結好,持續寫下來。好的課堂教學,只有充分地用好自身的“眼、耳、鼻、舌、身、意”,才能更好地調控好教學進程,應對好教學事件,將知識生動而活潑地講授給學生。
五、 英語課堂實施分層教學
實施分層教學要注意面向全體學生。分層教學首先體現的是教學公平性。教師們在研討教學方法時,要將全體學生考慮在內,注重學生全面性和整體性。均衡、有效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實施分層教學要注意學生心理能力培養。對于學困生,教師要多關注他們的心理變化。教師要多找他們談話,疏通他們心理壓力,給予他們幫助和指導,引導他們朝著自己的優點和擅長的方向發展,樹立自信心。對于高層次學習好的同學,要給予他們客觀、理智的指導和教育,更好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習。
實施分層教學要根據教學目標分層。優秀層次學生在有效掌握教師教授知識后,要把重點放在聽說讀寫等練習。良好學生的教學重點是掌握教材內容,要提高他們的聽說讀寫水平。對中等生教師要著重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習熱情的提升。根據教學目標進行分層教學,可以很好發揮每一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特點,提高英語教學整體水平。
實施分層教學要將作業設計分層。如果作業設計不分層,容易導致優等生“吃不飽”,良好生“吃不好”,中等生“吃不了”。因此,要想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作業,教師要對三個層次學生的課后任務進行有區別性的布置。如課后作業可以分為必做題目、選做題和思考題,優等層次學生完成全部題目,良好層次學生可以選做,中等層次學生在掌握課本基本練習后,有能力的可以選做一部分題目。這樣分層次地布置課后作業,可以很好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進行練習,既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有效的訓練。
參考文獻:
[1]曹麗晶.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6(37).
作者簡介:
吳月明,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靖遠縣東灣鎮東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