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欽升
健美操(方向)和體育舞蹈(方向)是屬于舞蹈學專業或體育舞蹈專業里的,該專業是2001年在山東招生,泰山學院是在2010年,根據社會需要和學校發展要求,開始申請舞蹈學專業,并與2011年獲得招生資格,從近幾年畢業生就業情況來看,反映出目前舞蹈學專業(健美操方向)的課程設置與教學資源方面存在一定問題,本文試從健美操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設置和教學資源等方面進行調查分析,尋找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并為培養健美操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及以后的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提出了理論參考。
泰山學院舞蹈學(健美操方向)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本專業老師和學生。
2.2.1 文獻資料法
在體育學院圖書館和檔案室查閱近幾年修改的《泰山學院舞蹈學(健美操方向)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專業課程教學大綱。
2.2.2 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需要,制定舞蹈學(健美操方向)專業學生與教師問卷,其中發放教師問卷6份,回收6份,有效問卷6份,有效率100%;發放學生問卷60份,回收58份,有效問卷57份,有效率95%。
2.2.3 專家訪談法
對本研究中出現相關問題和疑問,與本專業的專家和教授進行深入交流。
2.2.4 數理統計與邏輯分析法
對回收的調查問卷、修改幾版的舞蹈學(健美操方向)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通過對比得出科學的數據。
3.1.1 專業的名稱以及開設時間
健美操(方向)是屬于舞蹈學專業里的,一級學科屬于藝術學,授予學位為文學學士。該專業是2001年在山東招生,如山東師范大學、曲阜師范大學、山東體育學院開設舞蹈學專業(健美操方向)較早,泰山學院是在2010年,根據社會需要和學校發展要求,開始申請舞蹈學專業,并與2011年獲得招生資格,從開設時間來看,我們開設時間還比較晚,和山東省同類院校還有一定差距。
3.1.2 招收健美操方向學生人數
通過調查統計得知,近幾年招生總數上來看,男女生總數比例比較接近,有利于這一項目的發展。泰山學院截止到2018年,舞蹈學(健美操方向)專業招生男女生總人數比例大致相當,每年總人數略有變化,招生人數最少出現在2015年,這是由于當年文化課分數線劃線較高,導致部分學生沒有錄取。由此可見,泰山學院舞蹈學(健美操方向)專業招生還存在一些不穩定因素,今后能從學校自身、考生等各方面解決這些不穩定因素,實現生源的穩定進而擴大招生規模,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健美操專業人才。

表1 泰山學院2011年-2018年招收舞蹈學(健美操方向)學生人數統計
3.2.1 培養目標
通過查閱《舞蹈學(健美操方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最新2017年修改健美操方向培養目標為:主要培養適應地方區域經濟發展與社會需求的,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具有豐富舞蹈學(體育)基礎知識、扎實基本理論和熟練基本技能的高素質、能力強的、能勝任體育表演、健美操教學、社會體育保健、體育產業的經營與開發、體育競賽編排與組織及在中小學教育領域從事體育文化藝術與管理等一專多能的應用型人才,更好的為地方體育經濟發展服務。
從培養目標上,同以往幾版培養方案對比可以看出:第一,學校注重一專多能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這符合我國高等教育新的形勢及建設升級版的應用型大學的需求;第二,突出服務對象,要適應地方區域經濟發展與社會需求,努力為地方體育事業的發展和區域經濟服務;第三,在培養目標上能做到與時俱進,從2011版培養方案到2017版培養方案,中間每隔兩到四年就要進行一次調整,以此來滿足社會對舞蹈學(健美操)專業人才的需求和健美操專業建設與發展。
3.2.2 課程設置
在課程設置上,本專業的課程由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綜合素質課三大平臺和專核心課程、專業拓展課程、實踐教學課程三大模塊組成,通過采用“3大課程平臺+3類課程模塊”的課程設置模式。使學生掌握舞蹈學(體育)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勝任體育藝術表演、健美操教學、社會體育保健、體育產業的經營與開發、體育競賽編排與組織與競賽組織工作。總學時為2024學時,總學分為160學分(各模塊所占學分比例詳見表2)。其中,總學時經歷從2012年2336學時163學分、2015年2184學時168學分再到2017年2024學時160學分,學時數呈逐年減少趨勢,因為2014年做了一次學時與學分對應調整,由原來18學時1學分調整為16學時1學分,所以學時減少而學分數比較穩定。

表2 2017版各課程設置模塊占總學時、總學分比例表
另外,根據專業教師、學生的需求與建議和健美操方向專業發展需要,2015年新培養方案對課程設置做了微調,新增加了音樂基礎理論知識、文學修養、音樂剪輯與制作等課程。課程體系設計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貼近社會對健美操、體育表演等人才的培養需求。在涉及對所開設課程滿意度調查中,50.9%的學生非常滿意、41.3%的學生滿意,7.8%的學生不滿意。因此多數學生對目前的課程設置是認可的。不認可的學生主要是因為課程設置比較單一,沒能突出對學生一專多能的培養。
3.2.3 創新創業課程
近幾年隨著經濟快速發展與就業壓力加大,許多高校開始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開設創新創業的理論課程和相關的技能實踐培訓,還成立相關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基地或孵化中心,以此增強學生的社會競爭能力,通過查閱健美操專業培養方案發現,我校對健美操學生創新創業重視程度還需進一步加強,從2014年才開始在培養方案中對健美操學生進行創新學分(4學分)的鼓勵政策。到2017年培養方案中開設創新創業的學分增加至10學分。重視學生創新創業這將是我們下一步需加強的重點。
3.3.1 教學場地設備
目前,我院已建有用于專業教學的舞蹈室4個,并配有專業音響設備。為更好提高教學效果,學院另為本專業的每位教師配備可攜帶式音響一臺。并每年定期投入經費,主要用于完善教學場地設施修建與維護、采購專業教學設備,保障了健美操專業課程教學的順利進行。但同時在進行集體項目訓練時,場地還達不到要求,輔助器材也相對較少,如用于形體練習的把桿、保護墊、小杠鈴和倒立架等等。
3.3.2 教師隊伍建設
為適應本專業學科教學發展,我院對教師隊伍結構進行了優化。目前,本專業的專任教師隊伍人數已增至30多人,職稱結構、年齡結構愈趨合理,學歷結構得到了進一步改善(僅2017年就引進教師4名,其中,博士學歷1人,碩士學歷1人。另外,為滿足本專業新設課程《音樂基礎理論》的教學需要,學院特聘請兼職教師1位。近年來,學院在師資隊伍培養的力度上逐年加大,已選派多名教師參加相關專業知識、技能的進修和培訓。進修、培訓的效果明顯,師資隊伍中已有2名國家一級運動員;2名專任教師獲得全國健身排舞國家級教練員、裁判員榮譽稱號;5名專職教師獲得全國健身排舞一級教練員、裁判員榮譽稱號;1名專任教師獲得啦啦操一級裁判員、教練員榮譽稱號。
3.3.3 實習基地
目前,我院已于泰安市多所舞蹈培訓學校簽訂了教學實踐或實習基地單位。依據每學年的教學進度和學生專業技能掌握的程度,我院不定期選派本專業學生到實習單位進行實踐教學活動,以便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業務水平,并以此培養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但需求人數較少,滿足不了當前學生的需求。另外通過與分管學生實習的老師與學生交流中得知,健美操方向專業學生專業突出,可其他理論和技能知識缺乏,想進入社區或學校有些困難,因為用人單位不僅要求專業突出,還應具備體育或藝術方面的多項技能。
3.3.4 學生參加比賽情況
學院通過多渠道、多途徑來實現對舞蹈學專業(健美操方向)學生的培養。除課堂教學實踐外,還通過舉辦各種培訓班和各類比賽來實現對學生的培養,突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2016年再次派學生參加全國健身排舞教練員、裁判員培訓學習,參加培訓學生數達30余人。健身排舞教練員和裁判員認證培訓班的學習,使本專業學生對排舞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技能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此外,學院還多次派學生參加本專業一些高級別的比賽,并屢獲佳績。例如,2016年在第五屆全國全民健身操舞大賽(山東賽區)中,我院學生分別獲得有氧舞蹈6級、徒手健身操和有氧踏板三個特等獎,《全國踏板健身操規定動作》獲得二等獎,有氧舞蹈4級獲得二等獎等,健美操健身類比賽已取得非常好的成績,下一步參加健美操競技高水平類比賽將是我們努力方向。
4.1.1 招生人數上還存在不穩定因素,培養目標與社會崗位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課程設置比較合理,多數學生對目前的課程設置是認可的。不認可的學生主要是因為課程設置比較單一,沒能突出對學生一專多能的培養,同時缺少專業特色和亮點。
4.1.2 對健美操學生創新創業重視程度還需進一步加強,從2014年才開始在培養方案中對健美操學生進行創新學分的鼓勵政策,起步較晚。而開設創新創業的理論課程和相關的技能實踐培訓沒有體現。
4.1.3 標準化的體育場館、教學輔助設施不足。目前,學院教學場地設施僅能滿足專業教學的需要,離滿足專業訓練和比賽活動的需要還有一定差距,教學輔助器材滿足不了學生上課需求。
4.1.4 教師隊伍結構比較合理,教學實踐、實習基地建設需進一步加強建設,專業發展已初有成效,但與兄弟院校相比無明顯優勢,參加健美操競技類訓練與比賽將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4.2.1 深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一步完善各專業教學大綱、課程建設和培養方案,突出一專多能的應用型人才培養。
4.2.2 開設創新創業的理論課程和相關的技能實踐培訓,采取相應的激勵政策,大力推進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增強校企合作,為健美操方向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和就業機會。
4.2.3 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教學、訓練場地、設施的建設力度。同時增加用于輔助練習的相關器材。
4.2.4 需依據本專業的教學特點,制定合理的實踐教學方案,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突出辦學特色和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