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而言,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都是非常關鍵的要素,只有把他們學習的內在主動積極性調動起來。他們投入更多的精力進行學習,學習的效果才有可能提升,所以,學習行為作為動力和效果之間的中介因素,只有讓學生們切實的有努力的學習,積極的思考,他們才有可能收獲成績所帶來的快樂。初中生物教學中有很多的專業知識,特別是一些名詞原理等,這樣學生們學習的任務比較繁重,主要集中在這些認知學習方面,而教師如果能夠采用一些更加高效有趣的方式來組織這些教學內容,可以更好地調節學生們的學習狀態,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從以下這些方面來進行趣味化的教學。
導入是一堂課程的開始階段,有一個吸引人的開頭,學生們接下來就會有一種期待,那么,教師要如何才能進行趣味性的導入呢? 這需要采取很多的資源進行綜合的設計,讓導入部分更加有趣引人入勝。有趣的導入可以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上課伊始就立即進入狀態,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講解“軟體動物”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大家聽過‘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嗎?”類似這樣的提問方法,很好地喚起了學生以往的知識和人生的經驗,讓他們發言的熱情一下子高漲,也讓學生的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到這個問題上,他們的大腦迅速地被激活,專注在對于這個問題的發散性思維的搜索方面。在有了這樣一個開頭之后,教師可以進一步的提出新的問題,在這個故事中蚌殼是怎么能夠做到把鳥的嘴緊緊地夾住,它的身體構造為什么能夠有如此神奇之處? 學生們對于這樣的問題會生出很多的疑問,這樣的問題超乎了他們原來的預想,所以更多的探究的熱情被調動出來。借助這樣一個大家非常熟知的成語故事,學生們對接下來的內容也有了更多的期待。好奇心求知欲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需要,我們要借助這一特點,讓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的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所以這樣的引導方法給學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讓學生們在整個的探究和發現學習中有了更多新的收獲。
初中生物教學中,涉及到很多生物科學的專業概念和知識,不過這些知識很多都對應著生活中的日常諺語。在人們的俗語當中也經常會出現這樣的一些基本內容。教師就可以借助這樣的語言內容來進行生物科學的教學,首先可以以這樣的語言作為引入讓學生們產生一定的好奇心。他引導著學生們去探究這些語言內容所包含的道理是什么用生物科學的規律和概念怎么來進行解釋? 讓他們從老師的引導中找到,其中的對應關系。所以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已經有大量的生活日常俗語諺語的積累,所以對于這樣的教學的形式,學生們有很強的興趣。課堂的內容,因為這些元素的加入有趣橫生。因此,作為初中生物教師要善于設計,也要挖掘生活中的智慧資源,要讓學生認識到,人們在常年的生產生活當中,很多的積累和總結,實際上都包含著非常重要的科學規律。不過,也要讓學生認識到這樣的科學規律,有的時候并不能真正的成立,我們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以及尋找相關的數據資料的方法去證實或政委他。通過這樣的設計進一步的培養學生們的科學精神和科學研究的基本素養。
提問的方法在很多學科教學中都會應用得到,那么,在我們的生物課堂中,如果合理的運用提問的方法,也能讓課堂的趣味性進一步的增強,讓學生更加專注地投入到學習的內容方面。愛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提問能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充滿好奇和疑問,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創設主動學習和探究的情境,從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經常會自己提出來些問題,再看到一種現象或者理解一個概念的時候,學生們很自然地會產生各種聯想,所以,提問法,不僅是從老師向學生的角度提出,而且也可以使學生向自己提出向老師和其他人提出。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種生命現象及活動,揭開生命運動的本質、規律,這是學生們普遍存在的心理狀態。依據所教內容,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有意識地創設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質疑性的問題,所以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們產生疑問,同時又采用一定的方式給學生解答疑惑,通過一些實驗和現實的數據去證明這些結論,這是一個在教學中可以經常采用的思路。一切在現實生活中,看似非常普通的現象,人們很少去思考,其中的原理或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一些現象? 但是生物科學就是帶著人們去探究現象背后的原因和動力。讓學生們善于質疑善于總結和探索在生物科學的領域當中,獲得更多好奇心的滿足。當然,我們最終還是要讓學生不僅停留在好奇心的層次上,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善于在未來的學習道路上,進一步的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對生物科學爆發出更多的熱情。
總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采用有趣的教學方法調節,學生們在學習中的狀態,提升他們認知學習的效果。要扎實地推進教學改革,提高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也讓學生可以通過生物科學的學習完善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認識。要讓學生們在趣味濃厚的氛圍當中,把生物知識掌握得更加全面理解的更加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