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瑛
【摘要】基于中小學心理課的特點和現狀,在多年的心理教育教學實踐探索中,通過四個關鍵詞:深度、鮮活、細節、涌動,對心理課課例的設計和實踐,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四個關鍵詞指導下的心理課堂,真實地觸動學生內心,引發學生認知的改變,情感的調整,潛能的激發,實現心理課的內在要求,引領學生的精神成長。
【關鍵詞】中小學?心理活動課?設計和實踐?四個關鍵詞
我區十多年來開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建設,營造課程研究氛圍,帶出了一批優秀的心理教師。然而,這些外在指標并不能代表心理活動課能真正走進學生心里。因課程缺乏統一教材與課程標準,使得課程效果無法評價。鑒于此,通過借助四個關鍵詞:深度、鮮活、細節、涌動,談一談對心理活動課設計和實踐的思考。
一、深度
1.采用活動的方式讓學生深刻體驗,契合學生的內心需要。課程的精心設計體現在活動是否貼合學生的年齡段、是否感興趣,是否見過等內容。比如,高中教師執教《信念的力量》,設計了“八個人伸出一個手指,就能托起一個人”的主題體驗活動,學生從無法置信到親身實踐完成,親身體驗到這種常態思維下不可能實現的內心沖突,重新認知,信念給人帶來的力量支持。這種深度的活動體驗帶給學生內心強烈的震撼,為學生注入一種信念的力量,使學生在親歷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因為這種體驗,學生對自我、親情、學業、情感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有了新的體驗和感悟,并以一種和昨天不同的狀態面對未來的生活。再如,初中心理活動課《學會積極的自我暗示》,設計導入活動引出“暗示”這個專業心理名詞:通過語言或非語言的形式向個體發出信息,個體無意識地接受了這些信息,從而做出了相應的心理或行為反應。這個過程就是暗示。這些精心的活動設計,采用恰當的形式呈現,契合學生心理,不論是導入活動還是主題活動都能在第一時間抓住學生,引發他們強烈的興趣和積極的思考,讓學生刻骨難忘,體現了心理活動課觸及學生內心的深度。
2.深入地分享和交流。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時間去分享和交流,把時間和空間切實還給學生,并且在過程中不輕易去打擾學生的進程和思路。聽課時經常遇到一些情況,活動開始了,教師還在不放心地交代這交代那,干擾學生的思路和進程。其實,很多時候教師一句適合的追問就能引領孩子思考的深入,所以教師要在有效提問的設計上下功夫:善于捕捉恰當的契機,在理解的分歧處,在認識的模糊處,適時適當深入探究,給學生以明晰的引領,這樣才能激活思維,喚醒覺察,推動成長。
3.碰撞和生成的精彩?;顒诱n是學生和教師共同創造的過程。教師永遠不可能按照預設的課堂進行,所以心理活動的課堂是一個不斷生成新資源,生成新的成長體驗的過程,每一個環節和階段都是一種新奇的歷程,充滿新的挑戰和新的價值感,隨時開啟心智的精彩,教師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精彩碰撞的時間和空間,隨時準備承接學生的精彩展示。
二、鮮活
1.主題鮮活。植根于學生生活中活靈活現的話題,或是他們生活中遇到的糾結和困惑,關注的問題和興趣所在,曾經的思考和正在面臨的選擇。對于不同學段學生的心理活動課,一定是基于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學生感興趣的主題。確定主題時一定要慎之又慎,也可以讓學生加入主題討論,最終確定輔導主題。
2.素材鮮活,鼓勵教師原創素材?,F場生成資源存在于現場和過程中,是最具生命活力和氣息的輔導資源。課上激發學生潛力會產生豐富生動的輔導資源;因震撼心靈,引發思考,激發強烈情感體驗,也可開掘出不同主題內涵的輔導素材,我們要善加把握,善于積累。如心理課上常用的繪畫表達自我,學生的繪畫作品就是課堂生成的素材,教師充分利用這一資源,讓學生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獨特的視角,創意的想法,使課堂充滿生機。教師除了在專業知識上有豐厚的儲備,還要與時俱進,關注社會焦點;開闊視野,引進“鮮活”的活動素材;課堂與社會的融合引發了學生的興趣,使課堂充滿時代的活力?;顒铀夭牡牟唤咴慈N藏于學生鮮活的生命活動之中,教師深入學生班級,感受學生日常生活的原生態,了解班級生活、宿舍生活的生動故事,挖掘提煉出有創意的活動素材,提升活動課的實效性。
三、細節
細節決定成敗,一節活動課的成敗也取決于細節的設計處理。其包括導入的細節,過渡的細節,環節設置的細節,問題設置的細節,課堂用語的細節等。
1.精心預約細節。教師對心理輔導主題的解讀源于關注細節。在活動課的暖身環節或導入環節,教師精心預設,緊扣學生心弦,可以使心理課堂有一個精彩的開始,許多意外的生成,無不在一個個教學細節的預約中展開。
2.錘煉語言細節。教師課堂用語從功能上大概分為:導入語、提問語、指導語、總結陳述語、評價激勵語、角色示范語等。導入語要能做到啟迪思維,激發興趣;陳述用語生動準確、清晰完整、節奏適中;引導語簡潔清晰、激活思維,激發思考;課堂評價語尊重、真誠、具體、富有情感,具有激勵作用。教師在活動過程中的引領作用,往往體現在課堂用語上。很多時候,教師的一句適時的追問會引領孩子們思考的深入;準確及時的評價激勵會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他們文思泉涌;教師對學生回答或表現,適時給予總結和提升,會大大提高活動課的廣度和深度。所以,倡導教師關注自己的課堂用語,教師只有運用令人回味、干凈利落、充滿激情的語言,課堂氣氛才會如暖日春光,生機盎然。心理課堂上更多的是即時生成的東西,面對生成,我們更用心去傾聽,更努力與學生共情,更積極去回應,那么我們的課堂就會更靈動,更有內涵。
3.靈動捕捉細節。分享是心理課的重要環節,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與對話。動態生成是它的特點,分享的深度決定了心理課的深度,分享越透徹,心靈之間的碰撞越強烈。教師敏銳發現學生身上顯露出來的細節,靜心傾聽,耐心扣問,深入發掘,用細節張揚學生個性,這樣的課堂才能走進每一個學生內心。生成性的課堂細節,猶如課堂的精靈,倏忽而至,又稍縱即逝,教師善于用眼睛發現細節,用耳朵聆聽細節,促進學生真實的情感體驗,創設機會,促進學生生活經驗升華為更高追求,有效變生成資源為教學資源,使課堂閃爍智慧,充滿靈性。關注細節不是淺嘗輒止地作秀,那必將流于膚淺;不是刻意追求亮點的應景之作,那必將流于浮華;也不是可有可無的故弄玄虛,那必將流于腐俗。他是教師充滿智慧的信手拈來,看似平常卻蘊含智慧,看似簡單卻孕育深刻,體現著教師對學生真切的關懷,信任和理解。
四、涌動
根據墨勒團體輔導的定義,學校中以班級為單位的輔導活動被稱為“團體輔導”,即建立在成員間相互信任、關心、了解、接納的氣氛中的一種互動的人際過程。當事人在這樣的互動中能夠更深入了解自己,正確認識自己的問題,促使觀念、態度、價值觀及行為的改變。人與人之間的交互作用的影響力構成了“團體動力”。“涌動”便是對這種力量的具體描述。涌動是課堂中流淌的真誠與溫暖,愛與支持,是情景交融。它是教師真誠的微笑,溫和的等待,鼓勵的眼神,舉手投足的關愛,是彌漫在教室里的味道,散落在教室里的陽光。
對于一節心理活動課而言,深度是靈魂,鮮活是生命力,細節是落實,是途徑;而涌動則是環境,是孕育的溫床。期望心理活動課能真正走進學生心理,植入學生內心,成為他們心靈成長的沃土。
參考文獻:
[1]葉霖琳.小學心理輔導活動課課堂紀律的管理[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9,(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