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瑞林
摘 要:書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也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小學書法教學中,有效的課堂評價能夠確保課程質量的提升,指導教師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主動練習書法,提高文化素養。文章針對書法課堂教學過程,對如何開展課堂教學評價進行論述。
關鍵詞:書法教學;課堂評價;教學效果;價值判斷
中圖分類號:G633.98;G623.9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06-0098-02
課堂評價全稱為課堂教學評價,專指對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客體對象所進行的評價活動,其評價范圍包括教與學兩個方面,其價值在于優化課堂教學。課堂教學評價是促進學生成長、教師專業發展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一堂好的課,良好的課堂評價是不可缺少的,課堂評價對教師和學生的幫助是非常大的。書法教育作為中小學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開展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手段。但當前對書法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十分匱乏,需要教師的深入研究和有效實施。本文以一堂書法課的教學過程為例,探討如何開展課堂教學評價。
一、課堂教學過程
課前導入時,教師緊貼學生專業,用課件創設游覽碑林景區的情境,讓學生以游覽者的角色進入課堂,引發學生興趣,從而引導學生聯系本課主題——書法。隨后教師用課件中的圖片展示,示例講解篆書的點畫、字形特征及風格,然后將學生分為隸書、草書、行書、楷書四個小組,讓學生小組合作,利用網絡資源,探求各小組對應的字體風格和作品,完成后由小組代表宣讀結果。教師根據結果填寫設計表格,利用對比學習方法,加深學生對不同字體的認識與理解。
隨后,教師在課堂上播放書法表演視頻,此時音樂和書法融合在一起,書法成了紙上的音樂。再展示書法與舞蹈圖片,書法的筆畫就像舞蹈動作,書法也是筆與墨的舞蹈,由此把學生對書法美的感知具體化、形象化,有效地突破本課難點。然后,教師展示大量的書法名帖,組織學生觀察、分組討論,互相表述對不同時代作品的見解,完成本課難點內容的學習。在課堂結尾,教師用專業術語引導學生欣賞評價書法作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書法課堂的教學評價
課堂評價是促進學生發展和教師改進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是指基于所獲得的信息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價值做出客觀、科學的判定。對教師教學的評價意義主要在于:改進教學、完善管理、教改科研、促進師生的共同提高。下面針對書法課堂教學過程進行教學評價。
1.教學目的
本課是普通高中書法選修課教材第一章第一單元的內容,屬于“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相對比較獨立。書法是美術篇章里不可或缺的部分,書畫同源,本課的學習也能為其他美術作品的欣賞教學奠定基礎。本課的教學目的有三個,一是知識與技能:了解不同書體的獨有風格特征,掌握不同時代對書法的審美標準,提高欣賞、感知書法美的能力;二是過程與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分析、討論、認知、展示、評述等完成學習;三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讓學生感受中國書法的藝術美,培養學生對書法藝術和傳統文化的熱愛,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師要緊貼教學目的開展教學,以《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和教材推薦的一批臨摹范本和欣賞作品為基礎,本著提高學生藝術感知能力和審美能力,使學生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思路,讓學生了解不同書體的獨有風格特征,掌握不同時代對書法的審美標準。
2.教學內容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基于學生的知識結構,對比了不同書體的點畫特征及風格。教師在教學中注重結合學生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并以“因材施教”的方法,讓學生帶著興趣學習。教師通過講述、分析不同時期的書法,巧妙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和視頻,讓學生直觀、形象地看到不同時代的書法作品及風格,感受書法之美,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后,在師生互動學習中提出問題,并實行有獎問答的方式,調動學生有目的地參與課堂學習。
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安排也有兩個不足之處。一是關于教學內容的學習和技能訓練,學生的訓練時間較短。本課所感受的書法作品較多,對比難度較大,學生的感受時間不足。二是關于知識延伸方面,對于最后利用專業術語的總結有點與學生基本情況不符,沒有加以詳細易懂的解釋,導致學生理解不夠。
3.教學過程
教師的教學準備很充分,教學過程設計巧妙,過渡自然,銜接緊湊,教學方法運用靈活,講述與演示配合緊密,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的獨立思考提供了一定的空間。教師組織討論環節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課堂氣氛活躍而有序。精彩的導入為線索,貫穿整個課堂,且利用電子設備,將抽象的書法形象具象于學生眼前,讓學生對書法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概念。最精妙的地方是課堂上教師利用音樂美與書法美相結合的方法,適時播放合適的音樂。學生不禁沉浸在書法的海洋里,進一步體會到書法的精髓和美妙。而其中的獎勵環節,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在作業環節教師給學生預留利用網絡資源,找到景區里或生活中對書法的應用作業,讓學生知道書法不是高高在上的藝術,而是生活中的藝術。教師沒有停留在知識層面,而是結合學生實際提出了更高能力的要求,使得學生將來學以致用,傳承中國書法文化。
4.教學效果
本節書法課,教師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學目標外,還展示了自己的獨特教學特色。教學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突出學生主體,在教學中還設計了學生分組學習。其自主合作探究的學法既發揮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又提高了學習效果。并且本課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現大量翔實的知識內容。為了讓學生形成整體認知,教師還采用了大綱式板書設計讓學生完整地了解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內容。
三、學生的學習效果評價
及時性評價非常有意義,它能夠及時記錄學生本節課的狀況,以便教師針對各種狀況進行下一步的調整和改進。整堂課學生在德育知識和技能方面都有很大收獲,充分地了解了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深刻感受到了書法藝術的美感。在多種學習模式的促進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發揮。但不足之處是在技能上,教師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欣賞作品的時間,使學生的理解不到位,未能準確把握作品的內在美感,因此,在學生的技能學習時間安排上有些欠考慮。
總之,教學評價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重要意義,而書法教學離不開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教師在中小學書法教學中應該注重課堂評價的作用,做好課后的評價工作,利用評價中所發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改善教學過程和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水平,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提高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讓學生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培養愛國主義精神,使學生在書法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胡晶晶.一節中小學書法課的課堂評價[J].美術教育研究,2017(08).
[2]李培.《書法的點畫之美》—永城市實驗中學書法課趣味性教學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17.
[3]畢萱林.初中書法教育中技能教學內容研究[D].聊城大學,2016.
[4]王宇.初中書法教學探索[D].陜西師范大學,2014.
[5]孫玉涵.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書法教學評價的調查與對策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6.
[6]李萌.中小學書法教育的困境及突破口[J].美術教育研究,2018(08).
[7]王宇.初中書法教學探索——以西安高新第三中學為例[D].陜西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