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佳
【摘要】教育一直都是中國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一項。其中小學教育屬于奠定教育的基礎。新課程改革為了更好地促進教育發展的步伐,創新陳舊的教育理念,同時新課程教育的改革更有效地提高中國小學教育發展,適應新時代的發展。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教學管理?素質教育
伴隨著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我國近幾年對小學教育管理尤為重視;拋棄陳舊的教育理念,引進新型教育思想,使得小學教育體系更加完善。對此,簡要分析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教學管理的對策。
一、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
1.教學管理思想未能與時俱進。小學教育理念中,教育者一味地想要提高教育上面的成果,而忽略了教育對象其實只是一群心智未成熟的孩子。在孩子的理念中并不知道什么是成績的提高,老師的教育方式直接地影響到了他們。由于他們的年齡尚輕,在行為語言和自我控制上面多少會有偏差,淘氣、叛逆等情緒會經常地體現出來。然后教師在這個時候采取的態度通常是教育和批評,甚至是肢體上的懲罰。這樣的教育方式直接就會影響到孩子和教師之間的相處關系,讓孩子不敢與老師接觸,有什么很好的想法也不能及時與老師溝通。更有甚者,會使孩子缺乏在學習中的積極性。長此以往,會加劇孩子的自卑感,直接阻礙了孩子在心智方面的成長。這種陳舊落后的教育理念,不僅不能提高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甚至會阻礙孩子在學習中的思維發散和自主動手能力,很不利于教育工作的發展。
2.教師自身對教學的影響。由于小學教育屬于基礎教育,所以教育的內容相對比較簡單,有些教師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在教育學生方面缺乏經驗,也沒有接受過相對系統化的教育培訓,等等,這些教育弊端導致教師在教育學生時會有錯誤的教育理念。當學生在學校的成績沒有達到理想的高度時,有些學生頑皮不聽管教,而教師的表現不是教育引導,而是批評教育,出現言語上的詆毀和謾罵甚至是身體處罰。這些錯誤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到了學生的心理。在課堂教育方面,有些教師未能提前做好備課,課堂的教育內容過于教條化,死板不生動。這些方面都會直接影響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時間長了,他們會厭倦學習,甚至會逃避學習。
3.素質教育理念觀念不強。當前社會的教育模式屬于應試教育,在這種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自然就會把成績排在重要的位置上面而忽略對孩子的素質教育。盡管有些教師能夠體會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多數會舍棄素質教育。在學生的成長階段,如果沒有很好地灌輸思想教育,就算學生成績再優秀,也只是一個學習的機械。然而有些學校自身對素質教育理念不完善,缺乏相應的教育經驗,從而不能最大程度地進行教育,直接導致了素質教育的不理想化。為何說素質教育也是尤為重要的?提高自身的素質,會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個健康愉快的心理,學會講禮貌、懂道理、平易近人等優良品質,這些良好的素質觀念無論是對以后的生活,還是長大后步入社會,都是很好的影響。
4.過度加大了對學生的教育壓力。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就會加強對作業上面的要求,作業量的提高使很多學生回家后寫作業的壓力增大,減少了休息和睡眠的時間,從而影響了身體的發育。然而,老師布置的作業內容秉承了以往的方式,重復化、單一化,在寫作業的過程中也是枯燥無味的,大大降低了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考試也會給學生帶來壓力。往常考試過后,學校會以排名的方式公布出來,讓孩子有很大的心理壓力。老師過度地重視考試成績,學校增加考試的次數,使得學生總是處于緊張的狀態中,并不能很好地發揮自身真正的水平。時間久了,學生的心理素質越來越低,有些學生心理上會被這種壓力擊垮而產生了抑郁甚至是輕生的心理。
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教學管理的對策
1.提高教學管理模式。學校應拋掉以往陳舊的教學管理模式,順應時代的發展,有效地提高學校的管理。在學校的教學硬件設施上,多引進新鮮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理念,多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育質量,從而做到全面地提高學生素質。適當地美化校園環境,首先在視覺上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其次在教育硬件設施上,適當引進先進的設施,讓學生學到更多,感到學習并不是陳舊如一,沒有樂趣的。同時學校要落實好國家規定的教學課程,禁止壓縮或者私自占用美術、體育、音樂等學科的課程,做到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針對不同年級制定出不同的管理制度,同時要優化學校自身管理制度,確保每個學科教師的公平性,促進教師隊伍的全面性發展,從而提高學校的教學管理。
2.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教育的根本在于老師對學生知識的傳授,老師的良好教育水平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教育水平。所以要加強對教師自身素質的培育,讓教師更多的參加自身教育培訓;在聘請教師的時候也要有相對應的教師水平規范。這樣一系列的措施,能最直接地增進師生間的情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拋除只重視成績的觀點,在督促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減少對學生的貶低、辱罵、暴力舉動等不良情緒,要有耐心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想法,尊重孩子的意愿,做到一視同仁。在教育過程中適當引導學生的開放性思路,讓學生善于思考,增強發散性思維。在愉悅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喜歡上學習,主動學習。學校也可以積極引導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鼓勵教師積極備課,給教師提供更多的培訓講座,讓教師們接觸更先進的教育理念。這樣才能提高教師在講課過程中的生動性,讓學生融入到課堂中。
3.提高素質教育理念。教師應該提高自身對素質教育重要性的理念,加大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更深層次地加深學生素質上的提高,適當地做一些校園活動,讓學生們在玩樂的心情下參與進來。學校也可以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走入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例如,提倡環保意識,把城市垃圾收集起來,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力;還可以走入社區關愛老人,給老人們送去歡樂和關愛。通過這些公益活動調動學生的社會主動性,讓孩子們更加有愛心,提高學生們的信心。
4.不要給學生施加過大的學習壓力。雖然應試教育的根基比較深厚,但是學校也應該減少考試給學生帶來的壓力。取消考試后的排名方式,不要讓學生認為考試成績是檢驗學習成果的唯一途徑。同時也適當地減少考試的次數,適當地減少考試給學生帶來的心理壓力,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讓教師做到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要根據學生的成績來改變對學生的態度。這樣才能讓學生本身也沒有成績的差距,內心不自卑,從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在作業方面,不要過多地布置作業。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做一些簡單的社會調查,或者以小組合作的模式去完成報告。這樣在完成報告的過程中能提高學生對外界的接觸,獨立完成自己的任務。在小組任務中能做到與同學之間的合作配合能力,提高團結合作意識,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提高了自身的能力。
三、結語
學生是祖國的花朵,也是社會未來發展的棟梁。提高小學教育也是國家教育方面較為重視的一項。通過新課程改革可以避免教育上的錯誤方式,從而促進教育發展。合理地運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教學管理的對策,提高小學教育質量和效率,給學生創造舒適良好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無論是心理還是身體上都達到最好的成長。
參考文獻:
[1]羅劍寵.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閱讀,2013,(03):32.
[2]祁萬芳.簡析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4.
[3]沈榮.核心教學:小學語文課堂改革應然的實踐取向[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