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要】一直以來,文言文都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尤其是高中的文言文,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教師可以創新教學模式,豐富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內容,改變文言文教學的現狀。針對文言文教學現狀,對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文言文?高中語文?深度教學
一、深度辨析,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
思維能力是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習語文的基礎。文言文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征,即微言大意,往往三兩句話,通過翻譯就會成為一段很長的句子。教師在開展文言文教學時,可以使學生深度解析文中重點的句子段落,分析作者的寫作時的想法和文中想表達的中心思想,這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進一步的發展,不僅有利于高中語文的學習,還對其他學科的學習起到了幫助的作用。
例如,在高中語文人教版《蜀道難》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選擇文中的重點句子段落引導學生對其深度的解析,如蜀道難中的“難”體現在哪里?作者為什么會說蜀道難?“難”這個字,真的只是表面上的意思嗎?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問題的是遵照的一定的順序的,教師需要層層深入,才能夠對學生起到啟發的作用。首先,教師需要和學生一起概括一遍全文,在學生能夠大致的理解了文章的意思后,教師就可以拓展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們有的會說,蜀道難,難在路難;有的學生會說,蜀道難不僅體現了路難,應該結合作者當時的心情,作者剛被貶,心情低落,蜀道難還體現在作者為自己以后的前途而迷茫。
文言文的基礎教學就是翻譯和辨析,只有在理解了全文的意思的基礎上教師才能開展更深入的教學。通過對文言文的深度辨析,學生才能真正的融通到課堂中,挖掘作者的寫作意圖,才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潛在思想,這為他們學習文言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文言文深度教育教育具備一定的學科價值。語文能力的提升也是聽說讀寫能力的提升,文言文教學對于聽說讀寫項目均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文言文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通過時時誦讀,咀嚼涵詠,在長期的積累之中最終將有利于培養中學生的語文各項基礎能力。另外,加強對文言文的理解,有助于學生對于文言文、古詩詞的理解能力的提升,可全方面提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賞創并舉,提升學生的審美修養
新課改對語文學科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教會學生書本上的知識,還需要使學生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文言文中不乏一些贊美作者高尚情操的文章,教師可以選擇這一類文言文對學生展開教學,使學生在品讀這些文章的時候,感受到作者的獨特精神品格,這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
例如,在高中語文人教版《離騷》教學中,這是我國古代著名政治家、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所著,其詞間斷樸素,內容卻波瀾壯闊,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贊美的就是《離騷》這一首詞。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是需要和學生一起翻譯全文,使學生能夠大致了解全文的意思。然后,教師就可以將課堂的時間交給學生,將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分組學習,探討屈原的寫作意圖,和屈原身上有哪些高尚的品格。最后,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上臺發言,來總結他們小組合作分析出的結論,由座位上的學生給出評價和建議。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還有利于他們學習屈原優秀的愛國精神。
文言文雖然很難理解,但是只要通過適當的引導,學生就很容易地發現文言文中的美,在學會了文言文之后,學生會不自主地運用到寫作中,甚至是生活中的言語中,這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三、理清紋路,傳承傳統文化
自韓愈之后,不少文言文在創作的時候會注重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教師開展文言文教學的時候,需要理清紋路,不僅需要使學生明白文章的意思,還需要提高學生的人格修養。
例如,在高中語文人教版《廉頗藺相如列傳》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在課堂的教學活動中向學生們設置問題,讓學生們分析廉頗和藺相如的行為舉動和語言對話,探討人物的性格。讓學生明白為什么廉頗會在生活中處處排擠藺相如,而藺相如為什么要處處躲讓著廉頗。最后,在學習完全文之后,學生們終于明白了原來藺相如是怕自己和廉頗之間的不和,引來秦國的攻打,他之所以不和廉頗計較,因為他會以大局為重,以國家為重,而廉頗只是顧及到了自己。學生們自然能夠分清誰的行為是正確的,誰的行為是錯誤的。這篇文章主要體現的是謙讓的傳統美德,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學習謙讓的美德。
在文化視野的視角下,教師對學生開展文言文教學,會使學生更加容易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不僅能夠增強他們文言文的解析能力,也能促進學生弘揚繼承我國的傳統文化。
綜上,在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改革中,不斷深入文言文教學理念,教學要求,更有利于培養高中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徐少華.淺談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教學的策略[J].北京大學學報,2014,(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