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婀娜
【摘要】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師在傳統的語文散文閱讀賞析教學方式中做出改變,創新語文散文賞析教學方法,有利于引導學生繼續學習高中語文的興趣,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語文閱讀能力。分析了當前語文散文賞析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且對高中語文散文賞析閱讀教學的變革,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散文賞析?創新
一、關注散文敘議的形象性
散文不拘束于格式和形式要求,可敘事,可寫情。很多散文之中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這些典型的人物形象不同于詩歌,小說里的典型形象。這些人物形象就仿佛是我們身邊的人物,栩栩如生。但是,能夠讓人感覺到現實的力量和沖擊力。另外,散文又并不以人物為雜文的主要核心,以事件、道理為主要對象。形象塑造也只不過是為了講道理而進行的鋪墊。那么這種對于事件或者是道理的講述能夠很好地勾住讀者的眼球,給讀者一種新奇感。其最終目標還是塑造一種中心思想。
比如,在《春末閑談》這一文之中,魯迅先生就以細腰蜂作為典型形象描述,然后從細腰蜂的捕食習慣進行描述,細腰蜂乃是用毒針麻醉了蟲子,不至于蟲子死去,是為了保持蟲子的新鮮,能夠給細腰蜂的幼崽提供食物。打破了老一輩人對細腰蜂捉蟲子是為了做子女的思想。那么結合這個典型的形象,魯迅進一步描述統治者對于人民的壓迫就像這細腰蜂一樣,與之相似的面貌也是十分猙獰。大大增加了魯迅文章的說服力,也使得文章十分精彩。
塑造形象的手法是多種多樣的,無論是對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還是對于動物的描繪,都是具備其典型特征但是又是我們身邊所能夠常見的,讓人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那么這種形象的描述手法結合歷史典故,歷史事件,都可以成功達到一種批判的目的。很多散文中特別值得學習的,就是在敘議的過程之中不斷地去塑造形象,就像是在尖刀山鑲嵌了寶石,不斷增添光彩。
二、關注散文結構的靈活性
散文從結構組織上而言有層層遞進的,有一目了然的,有突出主旨的,等等,十分混雜但是也十分清晰,最終都是圍繞著一個中心思想而進行的。
如在《半夏小集》這一系列的剪報文章結構體系之中,都是由一個又一個的小故事或者是小隨感進行特定批判的。這里面有對于社會黑暗的揭露,有對于告密者得批判,有對于戰士的贊揚,有對于癩皮狗的延誤,等等。看似與都不相關的片段進行組合就成了一個文章,突出了魯迅對于社會黑暗的強烈不滿,將情感進一步的升華,可以說是連接組成了一個高峰。
三、注重散文語言的犀利性
散文的語言也不一定都是柔和的,很多人對于散文的語言特征都有著一定的誤解。其實,很多散文語言是犀利的,一針見血的。那么關于散文的語言,有人說是簡練,有人說是生動,有人說是幽默,但是我認為最大的特征就是犀利。無論是幽默還是簡練的,最終都是為了撕下一層皮,給人們展示一個內在。這種帶有尖酸刻薄,并且夾帶著一絲幽默的語言,是最具有洞穿力的。這才是散文的魅力所在。
有人說散文的文字就像刀,往往利用文字去攻擊別人,而且往往都是刀尖直入。這樣的語言直接能夠揭露虛偽的文學面目,抨擊不良的思想,直接突出主體思想,有一定教育意義。
例如,在魯迅的散文中,魯迅毫不含蓄地罵梁實秋一類人是“資本家的走狗”,罵楊新頓是“無賴”,將這種人的文學理念稱作拔著頭皮想要離開地球等。那么,這些十分簡練的詞語無一個不彰顯著魯迅語言的犀利。
四、注重散文文體的新穎性
散文的藝術特質是很多的,一定要能夠從多角度,多方面地去研究,去揣測散文的文體本質。目前主要有三種對于散文文體本質的研究和探討。其中一種是認為散文不是一種特有的文體,就是一種混合體。一種認為散文是一種將各種文體雜糅在一起,類似于編年的一種文體。第三種認為散文有廣義和狹義之分,需要進行具體區分。我認為,散文就是不受傳統文體的約束的文體。散文具備新穎性,體裁自由,隨心所欲。
散文在國內所產生的時間可以說是相當長了,在這樣的過程之中,人們從對傳統白話文的散文學習到現在詩歌體裁的散文學習,都有著研究和學習,但是目前對于未來散文的發展趨勢依舊是不明朗的。很多時候,人們也將現在出現的各類新概念文學作品劃分為散文作品,其實我認為這是不可取的。無論題材如何,中心思想必須是散文的一把刀,一把利刃。雜文是散文之中的一種,尤其是以魯迅雜文為代表的特別需要關注,他的中心主題十分明確,文章路線十分獨特,我認為十分符合散文的賞析需求。
五、結束語
作為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文學毫無疑問是我國的軟實力之一,為我國社會發展和社會和諧構建,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國目前就高中語文的散文賞析依舊存在著一些不足,需要不斷改進。但是,隨著人們的不斷重視,我相信將來散文賞析課堂必將更加豐富。
參考文獻:
[1]郭競.高中語文古典散文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
[2]陳開紅.基于初中語文散文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2015,(15)?:42.